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内蒙古工学院,成立于1958年8月.学校首批设立的专业就包括铸造、锻压专业。1998年.根据教育部学科专业调整的要求,由铸造设备与工艺、锻压设备与工艺、焊接设备与工艺三个专业合并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隶属于材料加工工程学科。 相似文献
2.
3.
4.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32(12):1040-1040
合成与加工是材料科学与工程(MES)的基本要素之一。新的或改进的方法常常会导致新材料或优异性能,合成与加工的进步也导致加工企业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在预测21世纪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时,有关科学家建议,在材料的合成与加工中优先研发的领域是:微型化微型化是不久的将来材料合成与加工的主要目标之一。要求采用新的加工工艺生产愈来愈小尺度的各类材料。这项技术能操纵单个的纳米结构单元和原子,并适合于自动化及类似的加工,以致组合的方式能用于发现和优化材料。仿生和生物材料对于有机材料的合成与加工,仿生技术是最富挑战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7.
本文介绍了我校本课程建设地目标和思路,以及我们的教学队伍、教学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力争通过改革原有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开发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建设工程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快课程建设步伐,争创省级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各界一直就是否降低有色金属材料出口退税和是否取消加工贸易进行讨论,国家为此也有一些政策出台,企业对此极为关注。业内人士认为,有色金属行业内各个不同产品的具体情况应加以区别对待,总体来讲,除电解铝之外,其他冶炼产品和有色金属加工材料都不必马上取消加工贸易,降低出口退税额度应循序渐进,稳步进行,这是从行业整体的健康成长以及环保、就业的角度进行的综合考虑。[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10.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 相似文献
11.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难加工材料的珩磨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针对钛合金、高温合金以及不锈钢这三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在深孔珩磨加工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几种材料在珩磨油石磨料类型的选取、提高珩磨效率以及选择合理的珩磨工艺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及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钛合金材料,采用GC(70%)和SA(30%)的混合磨料油石,磨削效率较高,油石黏附较少,并且不易破碎,具有良好的磨削效果;对于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选用WA(90%)和GC(10%)的混合磨料油石,既能提高磨削比,又能减小油石的黏附现象;对于高温合金,可采用混合磨料油石(GC 70%、SA30%)进行粗珩加工,以提高珩磨效率,而采用立方氮化鹏(cBN)油石可以取得较好的珩磨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正>由中国体视学学会、北京科技大学等几家共同发起的首届国际材料显微结构摄影大赛自2010年3月起筹办,历时一年多,大赛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以方便国内外学者参与,受到广泛关注。在本届大赛中,收到来 相似文献
16.
他,几十年来,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积极工作,曾获荣誉无数.却依然孜孜不倦,认真钻研:他.曾主持研究飞机S形蒙皮成形技术,研制出独特的成形装备.攻克了某型飞机研制的重大制造技术难关:他,为发展我国的隐身技术.任总装备部”大型紧缩场”项目副总师.自主发展了高精度面板精密成形理论和全套技术,并建立了高精度反射器面板研制基地,为我国紧缩场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他.就是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我国飞机制造及金属塑性加工领域的著名专家周贤宾教授。 相似文献
17.
18.
他,是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他在冶金热力学理论及其应用中获得诸多重大成果,为我国乃至世界冶金行业做出巨大贡献;他是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的建校元老之一,躬耕教育数十载,他的学生中不乏两院院士、著名学者;他是学界泰斗,业界宗师,誉满天下却依旧保持谦逊严谨。著名冶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魏寿昆先生于2014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文章充满深情地回顾了魏寿昆先生似水如歌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目前我国所掌握的稀有金属材料生产技术及常规板、棒、丝、管材制备技术现状.提出了稀有金属材料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即:产品设计、材料精确制备与成形加工趋向一体化;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与具体应用结合更加紧密;向“规格大型化、品种多样化、性能优质化和经济低成本化”的“四化”方向发展.强调我国亟需发展的稀有金属精深加工技术为稀有金属带箔材精加工和近净成形深加工两大技术.发展稀有金属加工技术,有利于提高稀有金属产品的成品率及利用率,促进我国稀有金属从资源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发展加工技术有利于产业技术升级,加速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延伸,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