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高强度钛合金血管支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经有很多符合人体要求的生物材料可用于血管支架的制作,金属支架性能稳定,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强度.新型医用近β型TLM钛合金支架无磁性,稳定性良好,且具有高强度、生物相容性优良等特点.本文设计TLM管材冷轧变形量ε在15%~40%之间,Q值在0.86~2.62变化的冷轧变形试验.在相变点附近±100 ℃以内进行中间退火.讨论变形量、Q值对管材性能的影响,退火温度和屈强比之间的关系.研究TLM管状支架的制备以及钛合金血管支架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斗星  平德海 《稀有金属》1994,18(4):293-300
本文扼要介绍了表征材料界面特征的电子衍射方法、衍射衬度成像、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场离子显微镜一原子探针及高空间分辨分析电子显微术。简单地综述了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表征纳米固体材料晶界结构特征,YBa_2Cu_3O_(7-δ)薄膜晶界结构及其对临界电流值的影响,陶瓷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孔隙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步法制备了性能优良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聚DL-乳酸(PDLLA):第1步以DL-乳酸为原料于180~200℃、低压条件下制备出DL丙交酯(DL-LA),第2步使DL-LA于120℃真空中开环聚合生成PDLLA。制备的PDLL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超过10万。然后利用碳酸氢钠(NaHCO3)为致孔剂制作组织工程用高分子支架材料。可以通过改变NaHCO3的用量和粒子直径来调节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和孔隙直径,粒子用量越多,支架孔隙率越高,粒子尺寸越大,支架孔隙直径越大。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材料的孔隙结构为完全连通的开孔隙,孔隙直径范围为100~240μm。支架材料的最高孔隙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4.
5.
采用化学沉积包覆和粉末冶金法,研制了一种新型的Ag-CNTs电接触材料.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触点材料测试系统、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新材料具有优异的烧结致密度、电性能和加工性能,热挤压后密度可达理论密度的99.6%、电阻率仅为1.91 μΩ·cm,优于相同工艺制备的Ag-Ni、Ag-SnO2传统电接触材料.经电弧侵蚀对比试验发现,同等条件下新材料电弧侵蚀量最小,且电寿命为上述2种传统材料的2倍.该材料有望成为一种可替代Ag-Ni、Ag-SnO2的新型电接触材料.   相似文献   

6.
用钛合金制造人体防护材料,对减轻防弹在重量,提高穿着人员的机动灵活性,特别是增强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防弹板是防弹衣构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当高速弹丸着板之后,弹丸侵彻防弹板的过程仅在微秒级之内,弹丸的巨大动能使材料产生变形与开裂,所以要求防弹板能抵御高速弹丸的攻击,保护人身安全.苛刻的使用条件对防弹板材料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制出一种优异的人体防护(防弹衣)用的新型钛合金材料,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多孔材料透过性能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透过性能对用于过滤分离、流体混合、布气分流等方面的多孔材料是一项十分关键的质量指标。主要介绍了多孔材料透过性能的表征方式,包括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层流条件下流体的透过性能表征、多孔材料透过性能的综合表征、气体透过多孔材料时渗透系数的具体表征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人体胸主动脉生理结构特点及性能分析,经过编织、500℃热处理、缝制等工艺研制完成一种新型微创介入治疗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胸主动脉支架,该支架由记忆合金丝和人造血管组成,呈渐细、无粱结构.利用电子万能实验机测量支架丝材力学性能和径向支撑力,DSC测量支架恢复温度,临床医生对支架的结构设计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支架形状完全恢复的温度为(25.9±3)℃,径向支撑力在6~8 N之间,无梁渐细结构能大大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和均匀弹性膨胀性,更加符合人体胸主动脉生理结构特点,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气雾化316L不锈钢球形粉末为原料,通过压制、烧结工艺制备多孔过滤材料。在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等其他制备工艺参数一定的情况下,着重分析粉末粒径、压制压力对多孔材料孔隙度、最大孔径和透过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其相互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多孔材料孔隙度主要受压制压力的影响,随压制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孔隙度的1.9倍与压制压力的平方根呈指数关系。相比于压制压力,多孔材料的最大孔径主要受粉末粒径的影响,随粉末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多孔材料的相对透气系数受粉末粒径和孔隙度的共同影响。在孔隙度一定的情况下,相对透气系数与粉末粒径的平方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占国  邓兆扬 《稀有金属》1995,19(2):117-126
综述了近年来半导体材料性能检测技术的新进展,特别重点地介绍了高空间分辨的快速,无损,自动测试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评价半导体材料微区性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使我国的半导体材料测试分析技术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GXN减摩结构材料。对其实验结果与QSn6-6-3作了对比分析。证明GXN材料的摩擦性能全面超过QSn6-6-3,可代替锡青铜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N2和H2混合气氛保护下烧结,制备以石墨和镍等为主要合金元素的新型铜基受电弓滑板材料,研究石墨含量对该材料电阻率、冲击韧性、硬度、摩擦因数和磨损性能的影响,以及镍含量对其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并分析烧结过程中形成的弥散相和固溶体对材料的增强增韧效果。结果表明:石墨对材料密度影响较明显,石墨含量越高,材料的电阻率越大,冲击韧性越小,并且摩擦因数越小,减磨和耐磨性越好,但石墨含量超过5%时材料性能下降;随镍含量增加,受电弓滑板材料的硬度和冲击韧性都提高,但电阻率增大。石墨和镍的含量(质量分数)均为3%时,材料的电阻率为0.22μΩ·m,硬度为HB60,冲击韧性为7.1J/cm2,摩擦因数为0.19,能满足铜基受电弓滑板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速列车刹车材料的性能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用于高速列车的新型铜基粉末冶金干摩擦材料,并研究了该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作出了该材料的摩擦系数曲线和磨损随时间变化曲线,并对磨损失效模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王佳夫  赵瑞雪 《黄金学报》2000,2(4):256-258
研究了添加微量稀土、(稀土的质量分数〈0.068%)银首饰材料的硬度随温度、变形量的变化关系,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了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第二相分布,发现添加质量分数为0.06%微量稀土能够细化晶粒,并以固淀粉太第二相形式存在,可以强化合金,有效地延缓了材料的回复与再结晶,提高了银首饰材料的抗时效软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概括介绍了热疲劳试验设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粉末冶金材料抗热疲劳性能研究中的一些观点,列举了影响粉末冶金材料热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前,蒂森钢公司在测定冷轧速钢的力学/工艺性能时,只是在抽样检验范围内,采取破坏性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这种方法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在生产带钢时,运用这种测定方法只是得带钢最终产品的材料性能。采上在线的和非破坏性的检验方法,在生产试验范围内,获得了对带钢质量和生产过程连续监控的第一手材料。几年前人们掌握了由非式超声波--传播时间法和磁性法组成的检验技术。如今,人们计划运用这种技术检验生产中快速运  相似文献   

17.
摩擦试验工况对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刹车压力,刹车速度,转动速度,转动惯量对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磨损量随刹车压力,刹车速度,转动惯量的增加而增加;摩擦系数随转动惯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刹车压力的增加而减小,随刹车速度的增加,先变大,然后变小。  相似文献   

18.
油层套管射孔性能的材料判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倩霞  田党 《钢铁》1999,34(12):27-30
介绍了油层套管经受射孔操作的过程,射孔对套管的要求,检评套管射孔性能的传统实验方法。提出了用材料性能检评油层套管射孔性能的方法和判据。  相似文献   

19.
以Cu粉和Cr2Nb粉为原材料,分别采用真空烧结和真空热压工艺制备新型Cu/Cr2Nb触头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材料成分对Cu/Cr2Nb触头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一般烧结工艺难以制备出致密度高的Cu/Cr2Nb材料,而采用热压工艺不仅可制备出致密度高的Cu/Cr2Nb材料,而且与CuCr50触头材料相比,在硬度相当的前提下,Cu/Cr2Nb材料的导电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耐火钢的材料特性和焊接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用耐火钢不仅能够满足常温下普通钢材的焊接结构的规范要求,而且能够保证在温度高达600℃时,其屈服强度达到常温下的2/3。本文描述了讨论了耐火钢的材料特性,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及其焊缝性能,结果表明,耐火钢除了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之外,还能满足室温和高温下的强度和冲击性能要求,其焊缝性能如强度和冲击等都能满足要求,这已经被与实物尺寸相同的箱型柱和梁焊缝模型所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