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油莎豆粕为原料,采用均匀试验法进行焙焦工艺优化,同时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法,并结合单因素试验设计及正交试验法优化速溶粉提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60 min、超声功率20%,超微粉碎时间40 min和料液比1:30,此时油莎豆粕固形物提取率最高为35.47%.试验成果为进一步开发油莎豆速溶咖啡提...  相似文献   

2.
为了丰富速溶咖啡的产品线,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口味需要,进行了果味速溶咖啡的研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影响果味咖啡口感的主要因素咖啡粉、白砂糖、果味粉、植脂末的添加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味咖啡的最佳配方为:咖啡粉13.1%、白砂糖47.7%、果味粉7.7%、植脂末32.3%。  相似文献   

3.
以紫米和速溶咖啡粉为原料,研制紫米咖啡食品。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使用不同速溶咖啡粉的添加量、紫米粉的添加量、甜味剂的添加量、复合增稠剂的添加量对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结果为速溶咖啡粉的添加量为8.0%、紫米粉的添加量为47.0%、甜味剂的添加量为41.0%、复合增稠剂的添加量为9.0%。此工艺条件下生产出来的速溶紫米咖啡产品有较好的口感和组织状态,感官评分达到84.00分。  相似文献   

4.
以青稞面粉为原料,确定了速溶青稞粉的工艺参数为: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为15%,麦芽糊精最适添加量为15%,物料浓度12°Bé,进风温度180℃,进料速度500 mL/h,产品的速溶率最高可达85.5%。调味配方为:白砂糖6%,柠檬酸0.2%,植脂末15%。稳定剂最适添加量为:CMC-Na 0.5%,瓜尔豆胶0.08%,单甘脂0.15%。  相似文献   

5.
焙焦油莎豆精酿啤酒是一款香气浓郁、口感宜人、个性化突出的精酿产品,但其香气成分的表征与货架期的稳定性研究仍是空白.该文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及常规理化分析对啤酒产品风味物质及货架品质进行表征.研究表明,焙焦油莎豆粕精酿啤酒的香气成分中醇类物质占71.95%,酯类物质占10.49%,酸类物质占8.93%,其余成分为酮、醛、酚...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油莎豆粉添加量、酵母粉、食盐、水为主要原料生产油莎豆营养馕的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油莎豆粉添加量10%、酵母粉添加量0.3%、盐添加量0.35%、水添加量48%时,油莎豆粉馕香气浓郁,色泽均匀,有油莎豆粉特有的滋味,软硬适中,质地细腻,气孔均匀,品质最好。各因素对油莎豆营养馕的影响顺序为:油莎豆粉添加量酵母粉添加量盐添加量水添加量。通过质构和色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油莎豆粉添加量10%时,馕制品产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油莎豆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挤压温度、物料含水量、螺杆转速3个因素对油莎豆速溶粉冲调性的影响,以溶解度、分散性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挤压熟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挤压熟化工艺参数为挤压温度110℃、物料含水量17%、螺杆转速115 r/min,在此条件下得到速溶粉溶解度为74.51%,分散性为95.91%。各因素对速溶粉溶解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挤压温度、物料含水量、螺杆转速;对速溶粉分散性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挤压温度、螺杆转速、物料含水量。  相似文献   

8.
以蒲公英根酶解液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蒲公英根类咖啡产品配方。蒲公英根类咖啡饮料的适宜配方为:稀释比例为1:3.5,绵白糖添加量为2.00%,柠檬酸添加量为0.04%;蒲公英根类咖啡速溶粉适宜配方为:蒲公英根速溶粉添加量44.44%,乳粉添加量为27.78%,植脂末添加量为27.78%。将上述产品与市售雀巢速溶黑咖啡、雀巢速溶原味咖啡进行产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4款产品共有特征主要有焦糖味、焦苦味、坚果味、苦味、甜味、余味、均衡度和顺滑感;所研发2款产品部分特征接近黑咖啡,部分特征接近原味咖啡,且具有自己的优势特征。3种产品不仅具有类咖啡风味,且具有蒲公英根特有的风味,并采用GC-MS对蒲公英类咖啡风味产品的香气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油莎豆饼和高粱为原料,分别采用固态和液态发酵工艺酿造油莎豆白酒,对油莎豆白酒的发酵工艺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探究发酵温度、糖化酶添加量以及活性干酵母添加量对油莎豆白酒发酵及理化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油莎豆白酒的最佳固态发酵工艺条件,并对油莎豆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的发酵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油莎豆白酒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固态发酵,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3 ℃,糖化酶添加量190 U/g、活性干酵母添加量0.5‰。在此优化条件下,油莎豆白酒的酒精度为9.2%vol,总酯含量为2.96 g/L,总酸含量为1.45 g/L,乙酸乙酯含量为2.42 g/L,出酒率达到41%。油莎豆白酒发酵过程中,酒精含量逐渐升高,最后趋于平缓,发酵结束后,酒精度达9.2%vol;发酵温度先上升后下降,第6天时酒醅温度达到峰值(27.9 ℃);剩余淀粉含量逐渐下降,发酵结束后,淀粉消耗12.21%。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杏仁粉、糯米粉、燕麦粉为主要原料,芝士粉、食盐、白砂糖为调味料,微波膨化为生产工艺,以感官品质、产品膨化率、吸水率、脆性和保脆性等为品质指标,确定主要配料的最佳配比,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调味配方。结果表明,当主要配料添加量为:糯米粉45%、大杏仁粉35%、燕麦粉20%;调味配方为:芝士粉添加量3%,食盐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1.5%时,脆片色香味好,且硬度、脆度都适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油莎豆粕小分子肽的制备条件并对其组成与功能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碱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水解油莎豆粕蛋白质,同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多肽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多肽功能。结果 油莎豆粕小分子肽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2.4 h,底物质量浓度2 mg/mL,加酶量4%,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1:3,水解度为14.25%。对油莎豆粕小分子肽进行鉴定,共检测到30个肽段可信度高的油莎豆粕小分子肽分子,等电点范围是3.80~9.18,所有检测到的小分子肽分子均无毒性,具有调节血压、调节血糖、抗氧化的潜能。结论 经碱性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两种复合酶水解得到的油莎豆粕小分子肽具有潜在的调节血压、血糖、抗氧化功能,功能活性值均在0.6以上。本研究为油莎豆肽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水酶法-冻融耦合技术提取油莎豆油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油莎豆油提取率和油品品质,以油莎豆为原料,以油莎豆油提取率及理化性质为指标,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比较分析溶剂法、水酶法、水酶法-冻融耦合技术3种提油方法的效果。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水酶法-冻融耦合技术提取油莎豆油的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碱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复合酶,水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7(g∶mL),酶添加量2.5%,酶解温度70℃,酶解时间6 h,然后经-30℃冷冻、室温融解、4 000 r/min离心分离20 min,在此提取条件下,油莎豆油提油率达74.92%,比单纯水酶法高,而且油脂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3.
陈红梅  张滨 《饮料工业》2010,13(5):25-28
利用乙醇法制备颗粒状冷水可溶性葛根粉,在可溶性葛根粉中添加奶粉、蔗糖,用感官分析评定与正交实验法研制葛根奶茶。着重探讨了乙醇法葛根奶茶里葛根粉的生产工艺参数,确定了葛根奶茶的配方。结果表明NaOH溶液的添加量45ml、乙醇浓度50%、温度40℃时,葛根粉溶解度高达96%。葛根奶茶配方为:奶粉14%、白砂糖12%、红茶粉6%、香兰素0.2%。  相似文献   

14.
为从油料组分层面探究同为高油酸油料制取的油脂风味差异,以油莎豆和高油酸花生仁为原料制备浓香油莎豆油和浓香花生油,对原料的氨基酸组成和糖类组成进行测定,分析两种油料烘烤前后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变化,考察其对两种浓香型油脂风味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DE-GC-MS)对浓香油莎豆油和浓香花生油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结合气味活度值(OAV)、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和感官评价对两种浓香型油脂的特征香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油莎豆中的氨基酸总含量(4.27 g/100 g)显著低于高油酸花生仁(38.34 g/100 g),但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分别为1.80、1.24 g/100 g)均显著高于高油酸花生仁(分别为0.52、0.46 g/100 g);烘烤后,油莎豆中赖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谷氨酸含量降低,高油酸花生仁中谷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含量明显降低。浓香油莎豆油和浓香花生油中分别检测到14类122种挥发性成分和12类89种挥发性成分,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25.69 mg/kg和21.94 mg/kg。浓香油莎豆油中挥发性成分含量由高到...  相似文献   

15.
A method, based on HPLC, described in our previous public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chlorogenic acids in instant coffee, was used in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roasting on the chlorogenic acid composition of Arabica and Robusta coffee. The degradation of seven chlorogenic acids was followed during roasting. Losses of about 60% were observed when mild roasting conditions were used and almost 100% after severe roasting.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in degradation rates of individual isomers were observed so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chlorogenic acids changed throughout the roasting process. Thus the degree of roasting may have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final product flavour as the individual isomers have different sensory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6.
研究乙醇浸提法提取油莎豆低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以油莎豆粕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Box-Behnken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油莎豆低聚糖的较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0︰1(mL/g)、乙醇体积分数39.4%、提取时间31.6 min。在此条件下,油莎豆低聚糖提取率为17.82%,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约为0.06%,说明响应面法优化油莎豆低聚糖的提取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7.
牛奶咖啡饮料是以咖啡提取液或速溶咖啡粉为主要原料,加入乳粉、白砂糖、稳定剂及其他辅料并经过有效杀菌后制作成的一种中性含乳咖啡饮料,其在货架期内很容易产生脂肪上浮、蛋白絮凝和沉淀,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因此,需要筛选添加合适的稳定剂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本实验利用快速稳定性分析仪LUMiFuge结合目测观察法、粒径分析法、离心沉淀率测定的方法,研究了磷酸盐、乳化剂和增稠剂对牛奶咖啡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稳定剂种类:磷酸盐选取六偏磷酸钠、乳化剂选取羟基化大豆磷脂、增稠剂选取MCC。  相似文献   

18.
以水牛奶奶油为主要基料,加入奶粉、白砂糖、复配增稠剂等,以感官评分为参考,研究开发一款特色水牛奶冰淇淋.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奶粉、水牛奶奶油、蛋黄粉、白砂糖、复配增稠剂、浓缩蛋白粉添加量对产品感官质量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确定水牛奶冰淇淋的最佳配方,并研究其产品质量.结果表明,水牛奶冰淇淋...  相似文献   

19.
为给油莎豆油精炼过程的品质控制提供支持,对2个不同品质的油莎豆原油样品进行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和蒸馏脱臭,对精炼过程中油莎豆油质量指标,脂肪酸、甘油酯组成和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原油品质和精炼过程对油莎豆油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2个不同品质的油莎豆原油的酸价(KOH)有明显差异(分别为2.03、12.21 mg/g),但精炼后酸价(KOH)(分别为0.16、0.33 mg/g)和过氧化值(均为0.01 g/100 g)均显著优于LS/T 3259—2018《油莎豆油》中的指标要求;磷脂含量分别从6 874.10、312.29 mg/kg降至88.61、88.28 mg/kg,脱除率分别为98.71%和71.73%;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甘油酯组成中甘三酯含量有所增加(分别从98.46%、97.68%升高至98.74%、98.06%),但变化不显著;甾醇总量分别从220.21、253.44 mg/kg降至175.14、182.33 mg/kg;多酚含量分别从26.38、88.65 mg/kg降至8.45 mg/kg和未检出;维生素E总量分别从225.91、177.33 mg/kg降至180.01、13.09 mg/kg。品质不同的油莎豆原油经精炼后,质量指标都能达到行业要求,但酸价高的油莎豆原油精炼过程中有益伴随物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20.
姬松茸牛骨粉酥性饼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姬松茸牛骨粉酥性饼干配方。在姬松茸粉、超微牛骨粉、食用猪油、白砂糖不同添加量的条件下对饼干产品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该产品的配方。试验研究表明:姬松茸牛骨粉酥性饼干的最优配方为姬松茸粉6%,超微牛骨粉6%,食用猪油6%,白砂糖10%和适量水,在此条件下生产,产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酥脆爽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