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土木工程教育的必然目标。针对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薄弱的现状,按照土建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职业伦理、道德要求,本文深入挖掘了土木工程专业思政元素,明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思政培养目标;构建了“立体化、分层次、全过程”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学体系,从而使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颖多样、有趣灵活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弥补了现有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单一化的不足;并以国家在线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等3个维度,对思政元素融入此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从而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智能材料与结构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土木工程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及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提出在高等院校土木专业研究生阶段加强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内容设置的必要性,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特点探讨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研究生教学的授课内容,并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从课程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实施手段完善两方面,进行了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基础课混凝土结构学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团队等方面提出了提升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应对策略,初步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混凝土结构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期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OBE理念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重视教学过程的输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育人观。以实践性较强的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为例,在分析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引领下教学优化设计的思路。结合课程特点,发掘该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以《水准测量原理》章节的思政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以期为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结合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办学历程和交通土木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任务,提炼土木工程领域专业思政教育精神,从专业思政、平台思政和文化思政3个角度,整体推进土木工程专业特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工作。专业思政是通过课程思政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校企科教融合和专业协同交叉4个方面拓展专业立德树人内涵,重构专业教学体系,重点以战略工程、超级工程、大国工匠、行业精英、行业发展、优秀校友、工程案例和学科前沿8个方面建设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库,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化、标准化;平台思政是以思政中心、教学课堂、科研平台、实践基地、网络空间和学生组织6个育人平台,创建虚实融合的立德树人基地,做实、做强专业思政教学实体;文化思政是以“师说”“子曰”“名师讲堂”“校友访谈”等栏目,构建优良传统、教师风尚、校友足迹、名家风采、学子风尚和校园活动6维度学院文化,营造立德树人文化环境。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全面实施以来,学院党委在课程思政改革中主体作用突显,为党群工作创造新的发力点和贡献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积极性明显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显著,课程思政教学平台建设成绩突出,育人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基础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有促进作用。通过“基础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思政建设能力,形成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勇于创新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团队;修订教学大纲,整合教学模块与思政模块,形成具有丰富教学资源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思政融合设计,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课程育人模式;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多元化的融合思政教育的定量考核机制。持续拓展与改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需要教学团队长期坚持,保持“基础工程”课程教学体系与时俱进,保证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效。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而对专业课进行教学改革和思政建设是实现课程育人的主渠道。流体力学作为高校航空航天、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流体力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确定课程思政目标,提炼思政元素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案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教职工为主导的创新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依托在线课程资源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旨在为专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思政建设与专业教学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8.
石丹丹 《砖瓦》2023,(3):170-172
新时代下高校教育被赋予新的含义,即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应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有一定难度,为此,探索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方法、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在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方法,对实现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各大高校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但如何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共进,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挖掘土木工程专业所蕴含的德育元素,以同济大学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建设工程法规为例,研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为进一步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改革提出建议:首先,结合课程特色,以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为重要抓手,将思政教育内容具体化;其次,强调隐式教育,发挥教师“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作用;最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政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互融合,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是近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尝试,是培养一流人才、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以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课程为例,在深刻理解土的特点与工程问题、全面厘清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确定土力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根据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育人目标定位,确定土力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目标,组建教学团队,创建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深入挖掘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凝练出课程的四大思政元素: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程伦理、专业兴趣与认同,依据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教育角度,遴选出一批典型的、本土化的思政教学案例,将其有机、有效融入到日常教学环节中,如盐入水,润物无声,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和熏陶。通过实施土力学课程思政,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提高,职业责任及安全意识增强,专业兴趣与认同感提升,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融合,形成了土力学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效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有效补充和辅助力量。  相似文献   

11.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工程地质课是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类本科专业基础课,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分析了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依托课程知识点挖掘并设计相关思政元素,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推进了工程地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研究结果可为土木、水利与海洋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和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与内涵的基础上,以工程管理前沿作为试点课程,探讨了如何针对土木工程管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根据课程教学主线,构建工程管理前沿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及内容,提出便于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特适化教学组织方式与手段,实现课程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工程管理前沿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工程管理前沿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以为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深刻了解课程思政内涵、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要素及其实施路径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提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5个思政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类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及其对应的知识或能力目标,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个目标融为一体,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元素发掘、教学方式创新和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改进四个方面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落实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大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研究,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以土建类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改革为例,分析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以专业教学内容为载体,借助案例教学、人物故事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组织及实施的有效途径。将培养规范意识、工程思维、职业素养和家国情怀的思政内容,以规范解读、专题论文、课程作业等模块进行过程性考核,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国家首批一流本科线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多高层建筑结构。在专业教育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法治精神、担当精神、人文素养,以更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课程教学团队充分依托"名师、名课、名专业"三方面优势,提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双核心"课程建设理念,重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等工作,初步形成"三阶段"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体系、"四要素"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五形态"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和"六模块"课程思政案例库,构建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将美育纳入主要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最终促进品德教育,是高等教育课程思政顺应时代的要求。论文针对工程专业的特点,结合“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契机,改革工程专业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及学生关注的热点,充分利用工程类专业实体模型、工程实践、移动网络、社交平台、网络自媒体、传统优秀教学方法等教学方式和手段,邀请校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走入课堂,将美育和德育无形地融入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识课程桥梁美学为例,探索一套可行的教学方法,可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于更高层次知识的需求,本科教学对研究型教学内容的需求愈发强烈。因此,提出一种基于BOPPPRS的新型教学理念,将部分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元素(R-research)融入课堂中,为未来研究型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思路。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板书教学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基于BOPPPRS新理念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及拔尖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对BOPPPRS理念进行优化设计。最后,通过研究型教学模式与思政的融合,将土木工程材料科学研究中涉及的环保、“双碳”政策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提高拔尖型人才思政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突出高等教育的“育人导向”,把隐性的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工科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理论知识教育同社会价值观教育水乳交融、同频共振,是近年来高校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难题。以土木工程专业的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为例,通过“基因植入”方式将红色基因、爱国基因、工匠精神、工程伦理等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功能“润物细无声”地植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全过程、多角度、多维度引导推进,促进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要素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结构力学教学为中心,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高层建筑两门课程的教学,以及各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教学内容体系规划、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加强对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的建设,形成了"知识—训练—实践"良性循环的新型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面向工程实际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