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中游旱灾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危害,水土流失又加剧了旱灾的发展。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深深体会到“水利是农业命脉”的重要意义,大规模地开展了水土保持与水利上山运动,因地制宜地大量兴建了水库群、水窖群、连环涝池、引水上山、盘山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已经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随着大规模水土保持运动的开展,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广大群众以无比丰富的智慧,创造了坡地梯田化、山区园林化、溝壑川台化、耕地水利化的“四化”措施。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和八届八中全会“反右倾,鼓干劲,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伟大号召下,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运动正在飞躍地向前发展。为了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指导,为多快好省地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服务,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处,对黄河中游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向水土流失斗争的措施经验和几年来试验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编写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保持基本资料的匯编,聚集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这个講座里,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介绍“四化”及农業技术措施,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第五講 农業技术措施农業技术措施是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保証农業增产的基本措施。它能使雨水就地滲透,防止地表徑流所造成的土壤冲刷,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增强土壤的吸水能力,为作物生長创造良好的条件。一、垅作区田与平播起垅垅作区田在垅南地区有较长的历史,經过多年来不断的改进提高,现已普遍推广,一般实行中耕的作物多采用这种方法。据天水、綏德、西峯、定西、榆  相似文献   

4.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宏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冉大川 《人民黄河》2006,28(11):39-41
对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进行了宏观分析,研究结果分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水利措施减沙昔、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水保法”计算的水土保持综合减沙超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等5个层次:结果表明,1970~1996年:①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3.2亿t,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4.5亿t,“水保法”计算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年均综合减沙量为4.2亿t,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3.5亿t,黄土高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4.8亿t;②若扣除1970年以前的减沙量,则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1亿t,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6亿t,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1.7亿t,黄土高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2亿t.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黄河中游小流域水土保持对干支流汛期、非汛期径流的影响,得出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具有减水作用,但主要表现削洪作用,对枯水期的减水作用较小,减水效应在干流不如支流显著。同时分析了下游河床的渗漏量变化,说明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淤积会减少河床径流。因此只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才能达到根治黄河断流和洪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简称河龙区间)及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规划的2010年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量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其产生的水文水资源效应.结果表明:①2010年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总量约为15.2亿m3,其中坝地蓄水量占71.9%;2010年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总量为2.76亿m3.②2010年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产生的水文水资源效应为地表截流能力提高12.8亿m3、潜水蒸发量增加1.9亿m3、降水入渗量增加0.9亿m3、广义水资源量增加43.5亿m3、不重复水资源量增加1.9亿m3、狭义水资源量减少14.2亿m3.③2010年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水土保持措施产生的水文水资源效应为地表截流能力提高2.3亿m3、潜水蒸发量增加0.3亿m3、降水入渗量增加0.2亿m3'、广义水资源量增加7.9亿m3、不重复水资源量增加0.3亿m3、狭义水资源量减少2.6亿m3.  相似文献   

7.
(一) 基本情况黄河中游龙羊峽至桃花峪土地总面积60.7万平方公里,包括陝西、甘肃、山西、內蒙、青海、河南、宁夏七省(区)的256个县(旗、市)的全部或大部,共有耕地2亿亩,人口4,253万,其中农業人口3,566万。区内大部为黄土复盖,土壤疏松,丘陵起伏,坡陡溝深,根据典型与量图計算,共有一公里以上的溝道32万余条,其中1~5公里長溝道二七万一千余条,6~10公里長溝道四万七千余条,11~50公里长溝道二千三百余条,50公里以上者一百八十余条。同时,植被不良,暴雨集中,虽然年降雨量仅200~600公里,但是多集中在7~9月以暴雨形式出現;加以过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黄河中游小流域水土保持对干支流汛期、非汛期径流的影响,得出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具有减水作用,但主要表现为削洪作用,对枯水期的减水作用较小,减水效应在干流不如支流显著.同时分析了高河床的渗漏量变化,说明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淤积会减少河床径流.因此只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才能达到根治黄河水荒和洪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07,29(9):F0004-F0004
2007年9月7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银川召开。会议主题是淤地坝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2003年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全面启动淤地坝建设和第八次会议以来的水土保持工作,分析新的形势和任务,部署今后两年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我代表领导小组,向大会作总结。会议共开了十二天,大家认为开得很好,也很适时。会议遵照中央有关指示,用革命的精神,一分为二的方法,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研究了下一年的任务和远景规划。在总结过去、布置今后的过程中,认真地检查了工作、揭露了问题,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  相似文献   

12.
登瀛同志的报告讲得很全面,我完全同意。现在,我着重在生物措施方面讲几个问题。(一)保持水土,根治黄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黄河中游人民彻底挖掉穷根,改变贫困面貌,造福子孙万代的一项革命事业。党中央一向十分重视这一工作,有很多重要的指示。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在西安召开的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区第三次水土保持会议于九月十日胜利闭幕。会议期间,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和书记处的其他同志,接见了与会全体代表,并作了重要指示,林业部副部长惠中权也作了重要讲话。会议以革命的精神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广泛地交流了经验,并研究了下一年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黄河中游各水土保持試驗站在总結群众經驗的基础上进行了水土保持耕中作法的試驗研究,包括按种、掏缽种、串堆子、瓏作区田、套犁溝播、平播培瓏、水平防冲溝等。这些方法对保持水土的效果都很显著,并且基本上是增产的。在部分地区也曾經进行了推广,一般效果良好。在推广中,有些地方由于在掌握技术規格上不符合要求,没有达到預期的效  相似文献   

15.
16.
在全面总结以往研究方法的特点、系统分析黄河中游不同类型区坡面径流小区实测资料、深入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少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以洪算沙频率分析法”及“成因分析自然相关法”两种建立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坡面措施减洪减沙指标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10月9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河南洛阳召开,这也是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自成立以来首次在河南召开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十一五”期间特别是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以来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明确了“十二五”工作目标与重点任务,讨论通过了呈报国务院的建议报告。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加快治理开发速度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省长程安东作大会工作报告,山西省省长孙文盛出席会议,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陈耀邦作重要讲话。本刊讯1997年5月...  相似文献   

19.
20.
在全面总结以往研究方法的特点、系统分析黄河中游不同类型区坡面径流小区实测资料、深入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沙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以洪算沙频率分析法”及“成因分析自然相关法”两种建立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坡面措施减洪减沙指标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前者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以代表小区洪水径流量、降雨量为统计量,建立不同洪量频率、不同雨量级下的措施减洪指标体系;以流域降雨量为纽带,消除时段、点面、地区等差异,推到流域面上。后者则通过对小区资料的地区综合相关分析,以代表小区产洪( 沙) 量和措施减洪( 沙) 量为相关因子,以措施质量分级指标为参变量,建立经验模型;通过对径流泥沙模数的修正,推算流域的措施减洪减沙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