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述连铸坯振痕形成机理,特别介绍了最近提出的一种新的振痕形成机理,认为连铸过程中结晶器振动导致初始凝固坯壳的“温度波动”是铸坯表面振痕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减轻振痕,改善连铸坯表面质量,介绍了多种振痕控制技术和最近提出的两种电磁连铸新技术:调幅磁场耦舍结晶器振动的电磁连铸技术和调幅磁场下无结晶器振动的电磁连铸技术。  相似文献   

2.
庞启航  唐荻  赵爱民  赵征志 《轧钢》2014,31(6):9-11
通过扫描电镜(SEM)和EDS能谱分析仪对IF钢热轧板的表面翘皮缺陷进行了分析,发现翘皮一侧明显与基体相连接,且沿轧制方向呈连续的直线分布;裂缝附近的微观组织具有明显的轧制组织特性,说明翘皮缺陷发生在轧制后半程。为此,结合工艺参数、设备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翘皮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板坯边角部与芯部温差过大,在热轧过程中发生不均匀变形而导致的,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连铸》2014,(4):49-50
本发明涉及金属凝固和连续铸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带倒角连铸坯进行角部变形的支撑辊装置和方法。该支撑辊装置包括带α角斜面的支撑辊(1)、可移动轴承座(2)、轴承座移动轨道(3)、轴承座运动的把持机构(4)、铸机的内弧或外弧框架(5);在铸机的水平段的内弧和/或外弧框架(5)上设有带α角斜面的支撑辊(1),该带α角斜面的支撑辊(1)的支撑面与带倒角连铸坯(6)与内/外弧大面相接的较小的钝角(7)相接触并挤压,使得该较小的钝角(7)被挤成两个较大的钝角(8—1)和(8—2)。本发明的对带倒角连铸坯进行角部变形的支撑辊装置和方法,可在完全控制和消除角部横裂纹的情况下,达到优化铸坯角部形状、消除板材边部直裂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连铸》2017,(1):53-53
碳质量分数处于0.09%-0.16%的钢种称为亚包晶钢。在连铸过程中,钢水要经过相变、结晶等一系列过程,特别是当钢的碳含量处于包晶反应区域内时,由于包晶反应的发生,液相与δ相几乎同时消失转变为奥氏体,造成较大的体积收缩,增大了铸坯与结晶器之间的空隙。  相似文献   

5.
综述连铸坯表面振痕的研究成果,从传热和受力两方面对振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随着拉坯速度的提高,对保护渣的物化性能、一冷水的冷却速度等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以实现连铸过程的正常进行,并获得较高表面质量的连铸坯。电磁连铸技术通过电磁力来减轻振痕,可进一步的实现对连铸坯表面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中厚板表面麻坑缺陷宏观形貌、特征,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中厚板表面麻坑缺陷的形态、组成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麻坑缺陷的宏观形貌为连续的片状粗糙面,其下有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凹坑;麻坑缺陷处成分存在Fe、O、Na、Mg、Si、S、K、Ca元素;缺陷处O含量明显增高,证明缺陷处成分主要为铁的氧化物。因此,麻坑缺陷为轧制过程中氧化铁皮、设备锈蚀物等异物掉落到钢板表面并被压入导致。经过优化轧制水冷工艺、除鳞工艺、及时彻底清理设备上堆积的氧化铁皮沉淀物及锈蚀物,可有效控制麻坑缺陷。  相似文献   

7.
徐永圣  孙彬  黄立新  李佳 《轧钢》2011,28(6):15-17
针对南钢中厚板表面麻坑缺陷较严重的问题,结合实际生产工艺研究了该缺陷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该缺陷是热轧时形成的氧化皮破碎后压入钢板表面造成的,形成于精轧后部道次.通过优化实际生产中的热轧和除鳞工艺,有效提高了产品表面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温维新 《连铸》2011,30(6):43-46
边部裂纹缺陷是中厚板常见的表面质量缺陷之一。分析表明,钢板边部的多条纵向微裂纹是连铸坯轧制过程中棱部侧翻产生的折叠。通过提高钢水纯净度, 控制连铸坯冷却强度,减小横轧展宽量,提高板坯加热均匀性,保证轧制压下量等措施,可大大减轻中厚板边部裂纹缺陷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低合金中厚板边部裂纹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厚板边部裂纹的形成是由于在轧制过程中钢板边部表层出现低温组织;变形不均匀导致边部应力集中,以钢板次表层存在的皮下气泡或颗粒状CaO-SiO2-Al2O3夹杂物为裂纹源,萌生裂纹并扩展,形成中厚板边部多处断续出现的横向应力裂纹。  相似文献   

10.
 对Q235B中厚板表面缺陷处的显微组织、非金属夹杂物等进行了金相组织和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实验发现:钢水脱氧不良;缺陷周围分布着大量的氧化铁质点和非金属夹杂物。可见,这类缺陷是连铸坯上气泡和含夹杂的气囊在加热和轧制过程中胀裂后形成的,称气泡类缺陷。为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厚板表面裂纹缺陷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乾  朱伏先  崔凤平  房轲 《轧钢》2006,23(2):42-44
通过对中厚板表面纵裂纹、横裂纹、龟裂、微裂纹的形态分析,对中厚板表面裂纹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就如何预防裂纹的形成和减缓裂纹的不良影响,从改善冶金工艺和轧制规程优化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友荣  王进  裴新华  韩乃川  穆海玲 《轧钢》2012,29(6):29-31,39
梅钢100万t热轧酸洗线在调试过程中发现产品表面存在横跨钢带表面并与轧制方向垂直的腰折缺陷,为此,研究了开卷过程中带钢的受力情况,分析了腰折缺陷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认为开卷过程中钢卷应力分布不均和钢铁材料自身屈服平台的存在是产生腰折缺陷的根本原因。因此,制定了合理的防折辊和拉矫工艺控制参数,严格控制来料带钢质量,有效降低了腰折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铝合金盘基片镀镍过程中产生的凹点型缺陷导致基片报废的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显微镜对计算机硬盘用铝合金盘基片的微观组织缺陷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室模拟化学镀镍前处理过程,观察前处理对铝合金盘基片表面形貌、相分布与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现在前处理过程中铝合金表面析出相周围的铝基体发生溶解,造成析出相脱落,形成微孔。而深度较大的微孔由于气体难以及时排出,溶液难以浸没,造成微孔底部Zn覆盖较少。说明在镀镍过程中,基片浸入镀镍溶液时深度较大的微孔中的气体同样无法全部及时排除,造成微孔处无法发生镀镍反应,使得微孔处形成孔洞,最终造成镀层表面的凹点型缺陷。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生产工艺对宽厚板热矫直机区域的自动化控制要求,介绍了区域中的设备组成以及板材追踪、速度控制、功能模式、板材矫直等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对板材表面“黑条子”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适当调整乳化液配方,解决了铝合金板材表面“黑条子”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