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服务设施是提升保障性住房居民宜居水平的重要设施,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现状、居民满意度以及使用需求等,研究提出了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调整的建议,为制订完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保障性社区的快速推进造成公共服务设施供应普遍滞后,严重危害了居民生活、保障效果及社会公平.运用实证研究和数理分析方法,以上海宝山顾村"四高小区"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居民群体特征和居民行为偏好特征着手剖析了保障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并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了需求行为偏好与居民群体特征的相关关系;辨析了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及其供应特征,用因子分析方法遴选了影响保障性社区的设施满意度关键因子.成果揭示了保障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求特征,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论,推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和郊区大型社区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健  陆伟  陈飞 《规划师》2011,27(Z1):104-108
保障性住房的服务对象是城市中的中低收入群体,因此其规划建设布局需考虑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大连市石门山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研究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项目需选择适宜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协调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与城市公交系统规划,拟定住房建设的适宜规划,合理配置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及合理控制居民收入差距,既要充分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及整体布...  相似文献   

4.
公共租赁住房是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主体,随着保障人群的入住,居住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的不便引发了对其建设问题的关注。本文通过典型案例调研,初步归纳了目前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借鉴,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石家庄市完全由政府出资建设的8个保障性住房小区进行调查,建立了石家庄市保障性住房小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出8个保障性住房小区的人居环境综合排名,分析了石家庄市保障性住房小区人居环境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进一步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胡馨文  蒙春运 《规划师》2012,28(Z1):32-38
高容积率保障性住房具有其发展的必然性。上海市保障性住房三林基地项目规划在充分研究其现状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规划面积的前提下,以"H.沪尚社区"为规划理念,采取"大社区、小组团"模式,理性配比机动车停车需求,科学适配公共服务设施,如构建"15分钟服务圈"、配套设施"保质"规划、构建居住景观环境、"精细集约"的住宅户型平面设计及"新海派"的住宅立面形态控制等,对高容积率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进行的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应突出以人为本、人本关怀,具体要求包括区位选址注重交通便利,人居环境设计注重安全舒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注重合理完善,户型设计注重人性化,节能技术应用注重综合化。本文以南宁市西乡塘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为例,对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要求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伴随我国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先后终止,大量保障性住房在各省市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则是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所产生的一系列难题。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例,在对安顺市西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其辖区保障性住房小区调研的基础上,研究网格化体制下的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模式改革及其存在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充实学界的相关研究,所得结论对我国其他各省市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调研,提出现存的五项问题即分布比较零散,与行政建制存在一定脱节,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养老四项有待完善,旧区配套面积不足、功能缺失,保障性住房的特殊性。通过分析原因,借鉴经验,提出了集中设置配套,调整下沉部分项目,旧区补建原则和调整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建议,以完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解决城市低收入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体系大多沿用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建标准,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体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其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体系的思路,使之既适应住区未来的发展条件,又要依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区别对待,以期更好地促进住区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辉  覃琳 《重庆建筑》2013,12(4):31-33
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问题日益凸显。该文列表分析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典型保障性住房形式,指出公租房应该是现阶段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点。当前公租房建设量大、速度快,为了公租房发展的长效性,文章提出公租房应具有适应性、可持续性的规划与设计原则,并通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经验的借鉴,针对公租房的总体布局与交通配套、小区容量、配套设施、景观环境、套型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国家重要的民生工程,其建设对于改善全国居民住房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保障性住房规划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凸显。研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论述了保障性住房规划融入"总规—控规—修规"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策略,以期借助"规划"这一工具来强化保障性住房规划体系,减少保障性住房建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提出相关建议,以及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意义更加重大。建设生态家园、打造绿色保障住房、引领低碳生活、创建幸福扬州,是摆在扬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工作和大事。扬州市经济适用住房发展中心作为扬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责任者和承担者,在扬州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的直接领导下,早在2008年佳家花园一期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启动前就主动按照绿色住宅的建设标准超前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现将整个小区创建绿色节能小区建设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民生工程,关系到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目标,提升与控制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性住房小区的品质是促进这一目标实现的有效方法。文章以居住环境品质提升为出发点,构建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性住房评估体系,通过对上海市2010-2012年第二批选址大型居住社区市属保障性住房小区实地调研评估,着眼于规划、建筑专业的品质提升,提出设计策略,完善设计把控节点,为后续建设项目提供有效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5.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管理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但目前对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研究与实践仍然处在一个低水平阶段。本文对我国目前保障性住房的管理现状与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从规划、建设、设施、施工管理以及建设后评价等不同实施阶段对保障性住房项目进行全过程评价,为保障性住房项目全过程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将太阳能热水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小区建设日寸鼓励对区内的路灯、草坪灯等公共照明设备使用太阳能及LEO照明系统。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建设》2011,(11):21-21
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一团新建保障性住房553套,特聘请乌鲁木齐规划设计院科学规划,以高起点定位,结合小区内部自然地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使小区设计更加人性化,不仅改变了住房条件,也改变了职工的居住环境。今年该团保障性住房主体建筑打破了以往兵营式、火柴盒式组合,  相似文献   

18.
以对北京、长沙、昆明三个案例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实地调查与综合分析为基础,指出我国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中存在边缘选址、集中规模化布局、设施配套不足等特征与问题。进而基于空间选址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城市空间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这一认识,将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过程划分为规划布局、建设选址两个阶段,提出正是由于城市规划在这两个阶段的"属性缺失"导致相关选址问题的产生。进一步的研究则表明这种"缺失"源于当前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中存在的"政府选址"、"空间寻址"、"应急选址"等典型特征。最后,结合英、美等国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选址经验,提出加强规划调控、加快法制建设、创新保障方式和建设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当前以市场为主导的 住区建设中原有基于“组团—小区—居住 区”城市住区层次架构的公共服务设施 配置方法失效问题,运用美国新城市主 义TND模型和英国可持续邻里相关理 论,结合成都市新都城区实际,提出基于 可持续社区建构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 置思路,进而建构出由“划分社区类型— 建立社区层次—探寻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形态—分级配置”所组成的城市公共服 务设施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茜  杨潇 《城市规划》2013,(8):89-92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成都市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成都市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圈的概念,结合中心城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以基本公共服务圈为基础,优化现行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体系,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工作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并进行动态调整和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