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用一步法制得了稳定的苯乙烯一甲基丙烯酸超浓乳液。探讨了乳化剂浓度,乳化剂的类型,乳化剂的复配,单体体积分数及甲基丙烯酸含量对超浓度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体积分数,乳化剂浓度对超浓度乳液聚合过程及最终胶乳粒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为主要原料进行超浓乳液聚合 ,制备了含功能基的单分散性复合物。考察了乳化剂浓度、内相比、聚合程度对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同时 ,用电导滴定法测定了乳胶粒表面羧基的含量 ,探讨了乳化剂浓度、羧酸含量及内相比对羧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乳化剂浓度减小、内相比增加、聚合时间延长、乳胶粒径增大 ,随乳化剂浓度减小、内相比增加、粒子表面羧基减少 ,而羧酸含量对羧基分布的影响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3.
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丙二醇(N_(210))、丙烯酸-β-羟乙酯(β-HEA)、聚乙二醇-600(PEG-600)分三步制得含双键的非离子型聚氨酯PUAG,然后与苯乙烯单体,在MS-1、十六醇(CA)、聚乙烯醇(PVA- 1788)作乳化体系,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55℃下引发聚合。研究了NCO/OH摩尔比、复合乳化剂质量浓度、引发剂质量浓度、内相比、聚合温度、PUAG的量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形态,用红外光谱证明了PUAG的共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浓度及温度对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体系超浓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对其共聚合,主要探讨乳化剂浓度、单体体积分数、引发剂秀量对转化率的影响及它们和乳胶粒子径的关系,还 描绘了不同聚合条件下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5.
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及丙烯酸无皂乳液共聚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油溶性单体苯乙烯分别与水溶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的共聚过程。通过透射电镜以及红外测试等对聚合过程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亲水性的差异导致它们与苯乙烯的共聚过程不同。  相似文献   

6.
陈莉  张洪涛  段铃丽 《涂料工业》2007,37(3):12-16,21
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丙醚二醇(PPG)、丙烯酸-β-羟乙酯(β-HEA)、二羟基聚硅氧烷(PSi)分三步制得非离子型可聚合的聚氨酯(PUASi),然后将PUASi溶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单体中,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平平加(OS15)、聚乙烯醇(PVA-7188)作乳化体系,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55℃下引发聚合。研究了乳化剂质量浓度、不同种类的乳化剂、引发剂质量浓度、内相比、聚合温度、PUASi与St的比例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及转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PUASi进行了分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粒子的形态、用光相关光谱(PCS)测得了粒子的大小及粒径分布。  相似文献   

7.
超浓乳液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兰斌  任丽娟 《化学与粘合》1998,(4):195-198,219
本文简单介绍了超浓乳液的基本概念及用途,并以苯乙烯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对超浓乳液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浓乳液的稳定性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我党有度,分散相性质,分散相的体积分数,电解质浓度,连续相粘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为主要原料进行超浓乳液聚合,制备了含功能基的单分散性复合物。考察了乳化剂浓度、内相比,聚合程度对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同时,用电导滴定法测定了乳胶粒表面羧基的含量,探讨了乳化剂浓度、羧酸含量及内相比对羧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乳化剂浓度减小,内相比增加、聚合时间延长、乳胶粒径增大、随乳化剂浓度减小、内相比增加、粒子表面羧基减少,而羧酸含量对羧基分布的影响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9.
王国祥  朱希  何斌鸿 《杭州化工》2009,39(2):12-14,28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苯乙烯进行乳液共聚。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乳化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速率(Rp)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着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单体HEMA配比的增加而增加。该体系的表观活化自由能为73.36kJ/mol,Rp=K[M]^1.24[I]^0.61[E]^0.24。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乳液及其与苯乙烯接枝聚合改性的机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予聚物混合法合成了聚氨酯乳液,考察了合成条件包括予聚物分散温度-NCO/-OH基团比例,亲水剂的选用等,另外,以苯乙烯作为提高耐水性的改性单体以BHPO-TEPA界面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物法制备了聚氨酯-苯乙烯接枝胶乳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接枝胶乳可同时提高粘接性能和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11.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简单、经济、稳定的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SMAA),得率为92%左右.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经FT—IR、DSC、元素分析、化学滴定、GPC等测试方法表征,证实了所合成的产物为透明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无规共聚物.研究表明,SMAA的耐热性比PS好得多,其玻璃化温度随共聚物中MA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SMAA20的Tg为138.8℃,比PS的约高40℃,在100℃时热拉伸强度保留率为72.3%.共聚物的加工性能良好,熔体指数为8.05g/10min(230℃,载荷50N),熔化特性良好.其力学性能比PS有明显提高,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比PS提高52.2%和43.6%.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聚合物乳液相比,超浓聚合物乳液不仅聚合物含量高,而且有许多特殊的性能和应用,是聚合物乳液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简要概述了超浓聚合物乳液及其制备方法,综述了当前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对超浓聚合物乳液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用同步红外跟踪了St/HPMA自由基共聚合 ,发现在HTEMPO存在下可以发生活性自由基聚合 ,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可控的PS -HPMA共聚物。  相似文献   

14.
用浓乳液双相法合成PBA,通过在合成过程中添加不同用量的DVB交联剂和MMA硬单体调节PBA粒子的硬度及性能,研究了不同DVB及MMA加入量的PBA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复合材料断面微观形态分析验证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在BA单体中加入硬单体MMA和交联剂DVB均可提高PBA粒子的硬度,当MMA和DVB用量较大时,会导致粒子呈现刚性,不利于PBA对PVC改性;PBA粒子与硬质PVC共混后能较好地分散在PVC中,并能在提高材料冲击强度的同时,拉伸强度也有所改善;DVB和MMA的用量均为2mL时,PBA异形粒子对硬质PVC的改性效果最好。此配方PBA粒子与PVC相容性好、界面结合力强。  相似文献   

15.
浓乳液聚合产品稳定性好,颗粒尺寸更接近地层孔隙尺寸,在油田开发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基于微乳液制备了一系列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浓乳液,通过电导率测试、流变性分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聚合前后浓乳液结构、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浓乳液的黏度及屈服应力,随着水相单体浓度(CM)增加而降低,随着油相中表面活性剂含量(mS)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乳液稳定性有相同趋势;浓乳液在CM40%及mS=2.5 g时的失稳,原因分别是渗滤作用和高黏度下乳化不充分;聚合前液滴粒径分布在1~30μm,聚合后微球粒径在0.4~5μm,且粒径分布由聚合前双峰变为聚合后单峰,这一现象可以由Kolmogoro-Hinze的乳化理论解释,并由微球乳液的黏度增加至原始浓乳液的10倍证实。  相似文献   

16.
在无皂条件下,利用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作引发剂,探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酰乙氧二甲基丁基溴化铵(St/BA/DBMA)三元阳主子共聚物乳液制备的合理条件,通过电镜观察到粒子形态规则,大小均一,功能性单体DBMA是以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和正溴丁烷为原料,选择乙腈作溶剂合成,制取的最终产品纯度高,收率高。  相似文献   

17.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2-(全氟壬烯氧基)乙酯的嵌段共聚物。结果表明,共聚物分子量的实验值与计算值接近,且具有低分散性。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了此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予聚物混合法合成了聚氨酯乳液,考察了合成条件包括予聚物分散温度、-NCO/-OH基团比例、亲水剂的选用等。另外,以苯乙烯作为提高耐水性的改性单体以BHPO-TEPA界面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苯乙烯接枝胶乳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接枝胶乳可同时提高粘接性能和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19.
浓乳液聚合产品稳定性好,颗粒尺寸更接近地层孔隙尺寸,在油田开发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基于微乳液制备了一系列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浓乳液,通过电导率测试、流变性分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聚合前后浓乳液结构、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浓乳液的黏度及屈服应力,随着水相单体浓度(CM)增加而降低,随着油相中表面活性剂含量(mS)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乳液稳定性有相同趋势;浓乳液在CM>40%及mS=2.5 g时的失稳,原因分别是渗滤作用和高黏度下乳化不充分;聚合前液滴粒径分布在1~30 mm,聚合后微球粒径在0.4~5 mm,且粒径分布由聚合前双峰变为聚合后单峰,这一现象可以由Kolmogoro-Hinze的乳化理论解释,并由微球乳液的黏度增加至原始浓乳液的10倍证实。  相似文献   

20.
以萘钠为引发剂双向引发活性阴离子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PTBMA—PS—PTBMA),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合成了ABA型两亲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PMAA—PS—PMAA)。对产物进行了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及凝胶色谱分析。当苯乙烯与α-甲基丙烯酸叔丁酯投料质量比为54:46时,所得共聚物相应嵌段质量比为79:2l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