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基于高速摄像机的V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三维动态特性测试装置。应用该装置对不同合闸相角下的V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动态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测试,在大量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对V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的动态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应用ANSYS软件对V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的吸力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并与平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V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性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交流接触器选相合闸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卉 《电气应用》2004,(10):33-37
采用磁场法和磁路法结合的方法对交流接触器吸合过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计算 ,建立了基于Game理论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对动态特性进行了优化 ,从而确定了使交流接触器在铁心极面所承受的撞击能量和动触头运动速度等方面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的合闸相角 ,并设计了智能选相合闸装置 ,实现了高精度的选相合闸 ,从而提高了交流接触器的电寿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交流接触器虚拟样机设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全面反映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的三维虚拟样机模型,模型包含完整触头系统、铁心系统及连接部件,从而考虑结构特点对其运动特性的影响。引入Ansys/LS-DYNA动力学分析软件,采用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有限元法考虑机构之间的非线性接触、碰撞问题及弹性材料的形变作用,计算接触器动作过程中的触头弹跳情况。通过三维可视化界面得到触头、铁心等运动部件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对接触器动态特性进行直观地分析。通过交流接触器虚拟样机模型的仿真,从机械动力学角度,分析触头系统闭合速度和触头弹簧初压力、金属簧片物理特性及触头表面摩擦系数对触头弹跳的影响。交流接触器的三维虚拟样机设计对其结构优化设计具有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中小容量交流接触器中广泛采用E形电磁铁,目前由于制造工艺及硅钢片质量问题,CJ10系列交流接触器的铁心经常由于边柱极面磨损和变形,使中柱气隙消失。铁心寿命往往达不到300万次的技术要求。本文介绍采用气体渗碳和高频淬火提高极面硬度和耐磨性的方法。采用此方法后铁心机械寿命可提高到1100万次以上。  相似文献   

5.
交流接触器在接通电路时,动触头产生的弹跳不仅影响系统的性能,而且降低接触器的电寿命.本文建立了接触器闭合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利用ADAMS软件的用户自编程实现了闭合过程的机械运动方程、电磁场方程和电路方程的耦合求解,并采用泊松模型处理了触头和铁心的接触约束,实现了对接触器动态全过程和触头弹跳的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合闸相角、触头弹簧参数和线圈电压对动触头弹跳的影响,通过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为研究接触器的动态特性和触头弹跳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交流接触器的结构特点,采用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对接触器的静态吸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弹簧的计算公式对接触器的反力进行了计算,通过Maxwell 3D软件对接触器的吸力特性进行仿真,给出了不同气隙下铁心中的磁感应强度矢量分布图;通过接触器静态吸反力特性测试装置,测得接触器静态吸反力的实际值与仿真值比较,结果相近,表明该分析方法是接触器性能优化设计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针对串联双线圈直流接触器,采用试验和仿真的方法对其电磁系统的动、静态特性进行了计算与分析。运用ANSYS软件的参数化设计语言,对接触器的电磁系统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对动铁心的静态吸力、两线圈的自感和互感进行了计算。在静态磁场计算的基础上,运用耦合电压平衡和达朗贝尔机械运动微分方程对动铁心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在仿真中将其动态过程分成4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电压平衡方程。将得到的方程组导入到Matlab软件中S函数模板进行动态特性曲线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通过仿真计算了某型号交流接触器动铁心所受的动态电磁吸力和产生的位移,以及整个吸合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再通过特制的接触器动态数据采集系统实测出了接触器动铁心的运动曲线,进而通过后处理求出了动铁心所受的电磁吸力。两相对比,说明了仿真方法的准确性,从而为后期仿真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和运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永磁式接触器动触头动作特性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针对单线圈单稳态永磁式接触器,采用仿真和试验的方法对永磁机构接触器的静态和动态动作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ANSYS软件包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动铁心静态吸力的仿真;其次,耦合电压平衡和达朗贝尔机械运动特征微分方程,在上述静态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动铁心动态吸力的仿真。然后,利用ADAMS软件构建操动机构的机械模型,仿真动触头和动铁心的位移-时间特性。最后,设计试验用原型机进行试验,对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动触头动作特性仿真和试验结果一致性很好。  相似文献   

10.
低压交流接触器铁心通过硅钢片冲压、叠铆、极面磨削和喷油等加工工艺制造完成。铁心冲片后铆压是铁心加工的一个重要工序,而铆压工艺质量控制的好坏是造成铁心底面平面度超差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后道工序和整个产品性能质量的重要标志。介绍了低压交流接触器铁心底面平面度超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基本的解决措施,为低压交流接触器铁心的制造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智能交流接触器全过程动态优化设计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交流接触器全过程动态优化设计方案.在接触器吸合阶段,通过建立蚁群算法的动态优化计算程序,寻找最佳的控制参数与结构参数,实现合闸过程的最优控制,大大减少了触头的弹跳,降低了铁心之间的撞击,从而优化铁心结构.在分断过程中,通过建立测试线圈上感应电压变化规律神经网络曲线库,预测相应磁路中磁通变化规律,由此建立分断过程动态计算数学模型,进一步进行全过程动态优化设计,加快智能交流接触器的产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Labview的交流接触器动态过程测试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一种基于Labview的交流接触器动态过程测试装置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编程.该装置以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交流接触器的选相合分闸,同时实时采集交流接触器在不同相角下的铁心位移信号、线圈电流信号和铁心、触头的开合信号,进而完成交流接触器的动态特性测试.该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为进一步研究交流接触器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小容量智能交流接触器,提出一种全新的控制方案.采用3台分立的磁保持继电器作为智能交流接触器本体,进行三相电路的智能控制.在动态计算的基础上,将可视化技术引入智能交流接触器的设计中,形成了便捷、直观的可视化设计软件.该设计具有体积小巧、控制简单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Labview交流接触器动态过程测试装置,对CJ20-100直动式交流接触器的动态特性进行大量的测试。在分析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直动式交流接触器的最佳合闸相角。  相似文献   

15.
基于蚁群算法的智能交流接触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蚁群算法是一种新型模拟进化算法,为求解复杂的优化组合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蚁群算法引入智能交流接触器控制参数和电磁机构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中,使智能交流接触器具有更加合理的电磁机构与动态特性,提高了智能交流接触器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采用高速摄像机的智能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测试装置的软硬件结构、功能和特点.该装置对智能交流接触器动态过程进行了检测与控制,为实现电器的最优控制,为产品研究开发及虚拟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交流接触器动态过程涉及电磁转换和机械运动的耦合,其电磁吸力的大小同时是励磁电流和动铁芯位移的函数。目前广泛采用的数值计算与模拟仿真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计算仿真结果难以反映真实的运动过程。为了准确掌握交流接触器的动态响应过程,需要对不同电流、不同位移时的电磁吸力进行测量。开发一种基于拉力传感器静态电磁吸力测量的方法,可以对不同电流或者不同位移时的电磁吸力进行连续测量。采用该测量方法对CJ20-100型接触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将测量结果与模拟仿真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该测量方法的准确性。该测量方法为电磁机构动态特性测量方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交流接触器电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线圈控制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线圈电流零相位分断方式是控制交流接触器分断的常见方式之一,其分断方式会严重影响交流接触器电寿命。首先,分析了线圈电流零相位分断方式下交流接触器动作特点,发现其三相触头磨损不均匀,某相触头磨损最大;其次,提出利用交流接触器首熄弧相的分布均匀度来判别触头磨损最大相的方法,并根据触头磨损最大相最先失效理论建立了交流接触器电寿命预测模型;最后,采用交流固态继电器对线圈进行控制并进行交流接触器电寿命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文中建立寿命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提出电压暂降作用下,考虑暂降电压波形起始点特征的交流接触器建模方法,用PSCAD/EMTDC仿真程序分析电压暂降过程中,暂降波形起始点对交流接触器响应特征的影响和接触器的电压暂降穿越能力。用交流接触器暂降穿越能力曲线识别交流接触器故障区域内的敏感度水平,利用建立的仿真模型对不同波形起始点特征的电压暂降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提出的方法的正确性,对于准确评估电压暂降作用下的交流接触器的响应特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