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 促进新疆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旱地耕作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分析了传统耕作制度的弊病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科学依据和优越性,提出了对新疆旱地保护性耕作系统设计的构思及设计茬地覆盖少(免)耕播种机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
由土壤侵蚀、荒漠化及盐碱化导致的耕地地力退化,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为了阻止耕地地力的持续下降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土壤管理方式必须由传统的耕作方式转向保护性耕作。纵观20世纪有关治理耕地水土流失的技术方法,没有哪一项技术可以与由美国提出并加以完善的保护性耕作相比。美洲的农业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可以控制土壤侵蚀,减少劳动量,节省时间和能源,改善土壤耕性,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水和大气质量,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烟草的保护性耕作体系可保存土壤湿度并切实减少因风雨造成的能量消耗和土壤侵蚀。保护性耕作还可以允许烟农在阴雨天气里适时施用田间杀虫剂。由于机械化耕作在保护性耕作方式中不作为除草剂的补充,从而使得在整个生长季的杂草控制变得困难。躲过了早期田间除草剂的阔叶杂草将会成为免耕烟草的难题。因此,2004至2005年间在肯塔基的普林斯顿进行了有关试验,对免耕深色晾晒烟的杂草控制功效及试验性阔叶型杂草除草剂的作物耐受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中国食品》2020,(8):44-44
3月27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指出,力争到2025年,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4亿亩。《意见》明确,《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实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象州蔗区旱地甘蔗自然生态环境,论述了机械深耕、蔗叶还田培肥地力、蓄水保墒耕作、选用良种、地膜覆盖、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化学除草、加强田间管理等抗旱栽培技术对提高旱地甘蔗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旱地甘蔗占我省甘蔗种植面积65~70%。耕作层浅瘠、保水保肥性能差、甘蔗产量低而不稳,是该类蔗区的突出问题。当前在国外,如夏威夷、泰国等对旱地甘蔗深松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已广泛推广应用。借鉴国外经验,从我国拖拉机马力小,耕作面积不大等实际出发,我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南烟区烟田冬闲时间长的特点,采取两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一是9月下旬深耕播大麦,翌年3月底将大麦掩青,然后整地栽烟;二是9月下旬深耕起垄播大麦,烤烟移栽前10d用除草剂将大麦杀死、免耕、直接栽烟。以目前常规烤烟栽培方式作对照,进行烤烟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两种保护性耕作处理烟叶产量和产值显著增加,烟叶产量分别提高20.8%和26.8%,产值分别提高27.1%和29.8%;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更加趋于协调;烤烟花叶病、黑胫病和赤星病等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有所降低。大麦掩青或杀青覆盖能够提高烤烟生育中期以前、特别是旺长期的土壤温湿度,保温增墒效果明显,为烤烟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旱地及机械化坐地播种覆膜技术的概念进行了表述,同时对旱地推广这一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旱地推广这一技术客观上是需要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于民于国有利,并对此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旱地及机械化坐地播种覆膜技术的概念进行了表达,同时对旱地推广这一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旱地推广这一技术客观上是需要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于民于国有利,并对此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业上通常采用的农田耕作机械中的犁体,犁面工作角度均为固定式,使用中不能调整。因此,一种犁体只能适用于某种土壤工况条件下的耕作要求,不能通用。尤其是旱地与水田,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差异很大,农艺要求也不相同,一种犁体不能满足既可耕旱  相似文献   

11.
用途适用于粘重干硬旱地的耕作。主要性能规格配套动力为昆明40拖拉机;适应比阻0.5~0.9公斤/厘米~2;耕深20~22厘米;耕宽60厘米;耕作速度为4~5公里/小时;生产率为2.5~3亩/小时;外形尺寸1940×1180×1450毫米;整机重240  相似文献   

12.
充分利用蔗区生态资源,提高云南旱地蔗单产和质量刘少春等,甘蔗,1996,3(4),52~54冬、春少雨干旱是制约我省早地甘蔗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因子,本文根据我省蔗区的自然条件,结合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从选配良种、利用植期、耕作技术和田间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充分利用云南蔗区的生态资源、实现旱地甘蔗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能源甘蔗群体光合生产特性研究何水林等,甘蔗,1997,4(1),1~6本文对5个能源甘蔗基因型叶片和茎鞘的可溶性糖含贵、全N及可溶性糖含量:全N含域的消长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叶片的可溶性糖(CL)前期…  相似文献   

13.
单轮驱动耕整机是在原来的单轮驱动水田耕整机基础上改进的产品。原水田耕整机只能进行水田耕作,不能进行旱地耕作,因为这种水田耕整机的行走装置是由驱动轮(水田叶轮)、平衡盘(又叫大拖板)、滑撬(又叫小拖板)三部分组成的。工作时,除驱动轮是滚动前进外,平衡盘和  相似文献   

14.
在抗旱技术下,对甘蔗下种量,行距,施肥量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建立产量函数模型,试验表明各因子对产量有显著作用,影响顺序是氮〉下种量〉钾〉磷〉行距,下种量和种植行距,施氮水平和下种量,施氮与施磷,施磷与施钾等交互作用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应用产量回归数学模型,结合蔗区自然条件和耕作水平,制定约束水平,通过模拟运筹,制定出旱地蔗区的高产优化模式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旱地是我国甘蔗生产的重要基地。旱地甘蔗育种要针对旱地的生态特点及甘蔗生物规律来确定育种的方向与目标,积极收集、引进国内外甘蔗种质,进一步开展远缘杂交与亲本创新,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野生蔗资源及新引进的国外优良种质,拓宽我国甘蔗的遗传背景,提高甘蔗生活力和抗逆性,开展抗病育种,改革育种程序,是提高我国旱地甘蔗育种成效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6.
1 存在的问题四川省丘陵地区稻田耕作难、旱地灌溉难(简称“两难”),已成为农业稳定增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以地处川中丘陵地区的威远县为例。因耕牛急剧减少,全县0.93万 ha 冬水田中,尚能保持三犁三耙的只占20%左  相似文献   

17.
紫林 《中国食品》2020,(7):18-23
近期,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针对《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政策支持等问题,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记者:《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甘蔗是多年生的宿根性经济作物,对光热反应敏感,在引种推广过程中,须要慎重。1要了解原产区的地理环拒原产地区的甘蔗品种受当地自然条件所影响,在另一个地区栽培,如果自然环境与原产区差异较大就不适应。所以在引种时要考虑地区之间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才能获得引种成功。2耕作条件引种时,要视本地区的耕作水平,引进相适应的品种。据蔗农的经验,水肥尼,耕作条件好的适宜引进丰产性能好的大茎种。在高旱地区,应引种生长粗放,耐旱性强的中茎种。3少量引种社驻汇步推广在大量引种之前,应先进行少量试验,与当地的常规品种进行区域…  相似文献   

19.
阿美人以前,阿美人主要是用烧耕方法种植粟、甘薯、陆稻、玉米、芋等作物,而以粟为主,因而大部分农耕祭祀皆与粟有关.但大约从19世纪以来,随着水田耕作方式及耕作工具的导入,其耕作技术等条件已大体与汉族相似.并已将水稻作为主要作物.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我国耕作、种植、中耕、植保机械、农用运输及农田建设机械技术发展趋势。提出适应当前农业经济形势的产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