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大港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各种以电力为动力的机械采油方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为了提高油田配电网络效率,提出了应用无功微机自动补偿箱对油井配电变压器实施就地补偿,大港油田已在8个作业区安装了无功微机自动补偿箱,其安全运行至今性能良好,各项经济指标符合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油田抽油机电机功率因数低,造成电力线路、变压器的损耗增大,影响供电质量这一问题,通过对二连哈南油田两条10kV电力线路上抽油机电机实施无功就地补偿,说明根据抽油机运行工况的特殊性,对抽油机电机实施无功就地补偿,可以改善电网的运行状况,节约电能,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油田“滚动开发”生产发展模式决定了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供配电电网与负荷分配的不合理,配电变压器负荷率偏低、网损率不达标等等的问题造成了油田配电线路功率因素过低、线损过大,使配电网成为油田自身的耗能大户。针对油田电网现状,提出了优化电力网络,降低输电损失;提高电网效率;优化配置无功补偿,提高输配电效率,降低原油生产成本的目的。 电网的优化运行就是指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压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使电网的总损耗降为最小。陆梁油田配电网优化运行节能降耗技术,经过近一年多的实验改造,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无功补偿是电网建设和节能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油田用电负荷的特点,指出无功补偿的意义.通过对4种配电系统无功补偿方案的对比分析,以实例说明了采用配电线路自动无功补偿装置可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改善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5.
孔政 《石油机械》2004,32(C00):104-106
针对油田采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在分析配电变压器、高低压电网和电动机等的电能损耗的基础上,研究了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参数、高低压电网经济运行参数和电动机经济运行参数,阐述了实现采油电气设备经济运行的可能性,确立了采油电气设备运行的经济指标,并在油田采取合理补偿配电变压器功率因数、高低压配电网改造、电动机绕组端调压等手段对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相应调整。油田企业通过加强对采油电气设备经济运行管理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油田开展综合节电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油田电网目前无功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无功补偿的改进意见。对配电变压器、抽油机、电动机等,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方法和补偿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油田无功补偿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油田电网现状分析、采用无功补偿装置达到降低线损,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通过研究确定补偿方案,选用集中和就地补偿方式。应用新型LZL电流控制方式在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使油区电网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油田无功补偿的节能重点在各站、油井电机、油井变压器及6 kV线路上.无功补偿就是借助于无功补偿设备提供必要的无功功率,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能耗,改善电网电压质量.无功补偿能够有效地维持系统的电压水平,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避免大量无功功率的远距离传输,从而降低有功网损,减少用电费用.设计安装低压集中自动无功补偿柜,抽油机安装电容器,6 kV线路安装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变压器的容量,稳定了电网电压,实现功率因数提高至0.9以上.  相似文献   

9.
推广应用智能电网技术,提高线路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改善线路供电质量和电网运行效率,已成为供配电系统的一项技术发展趋势。针对孤东油区高压配电网现状和智能无功补偿装置的构成,提出了采用智能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加若干个固定无功补偿装置相结合的无功补偿技术方案,并对现场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实践证明,此方案不仅可提升电网运行质量、降低损耗,而且可以达到线路无功补偿的最佳效果,提高了电网运行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1.无功补偿技术在杏北油田的应用及效果随着杏北油田井站数量的逐年增加和用电负荷的大幅度增长,供配电设施和线路也逐年增加,感性无功分量越来越大,造成供配电系统功率因数、系统网损大,电能浪费严重。为了提高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系统网损,减少配电线路无功损耗,杏北油田先后在产能工程、老区改造中,按照补偿范围,推广应用了35/6kV二次变电所集中补偿,抽油机电动机低压侧就地补偿(低压分散补偿),低压泵站的集中补偿和抽油机配电变压器6kV侧的分散补偿等多种电容器无功补偿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益。(1)高压集中补偿。截止到1998年6…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