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陕西省榆林市紧紧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坚持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动力,以节水工程建设为重点,用了近5年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开展试点工作,成功创建了“政府主导、市场调控、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榆林模式”,满足了全市人民生活和经济高速发展对用水的需求.榆林市的实践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第三批试点城市,湖南省长沙市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大局,坚持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动力,以节水示范工程建设为重点,近3年来,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开展试点工作,成功创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长沙模式",满足了全市人民生活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用水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贾竑骥 《山西水利》2006,22(2):9-11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的根本出路,其中建设节水型社会是重中之重。以清徐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项目研究基础,按照“保证生活用水、调控工业用水、稳定农业用水,维系生态用水”的指导思想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思路,管理措施,科技创新等具体做法,针对影响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沈乐  龚来存 《人民长江》2016,47(1):31-35
为了实施水资源最严格管理,分析了南京市溧水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构建了以贯彻落实"三同时"为保障、以"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城镇"三大载体为抓手的溧水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格局,制定了用水效率控制目标。通过节水型农业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型、节水型城镇建设,建立监控管理考核体系,保障了用水效率控制目标的可达性,以提高溧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用水影响因素分析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定量表征区域用水变化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LMDI因素分解识别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节水技术水平对用水变化的影响程度,采用STIRPAT模型解析用水总量对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节水技术水平变化的变动响应关系,以榆林市2000—2017年用水及影响因素变化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用水增长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节水技术水平起到负向抑制作用。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节水技术水平效应依次为8 163.124万m~3、144 238.924万m~3、-126 161.049万m~3;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节水技术水平每变化1%,用水将分别变化1.208%、0.061%和0.037%;经济发展水平和节水技术水平是用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用水对人口规模变化敏感程度最高。最后,结合榆林市水资源特点提出针对性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榆林市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巧玲  冯起  杨云松  于波 《人民黄河》2007,29(9):6-7,10
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度建设、经济建设、工程建设、科技建设和文化建设等。经过4年多的节水建设,已形成了"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指出张掖市农业用水数量大、节水潜力也大,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从节水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三者统一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长江流域上游典型地区贵州省普定县为例,开展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试点研究,分析了普定县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用水结构和用水效率以及区域水资源利用特点,针对其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基本方案和全面方案。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榆林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节水技术支撑、企业社会主体、市场激励机制、法规制度保障等五方面的作用,全力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基本完成了试点建设规划中的各项工作任务。10项主要用水指标显著提升,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水量均位居全国和全省先进水平,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有力保障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远华 《中国水利》2005,(13):100-103
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通过探讨,明确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的与任务,根据用水现状和节水潜力,以及我国国情和体制与机制,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正>2008年11月,水利部水资源[2008]477号文批准通过侯马市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2013年10月,侯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顺利通过水利部验收;2014年3月,侯马市被水利部和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试点建设开展以来,侯马市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  相似文献   

11.
余杭区作为浙江省第一批启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县(区、市),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抓手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在分析现状情况及在用水水平、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实现下达的目标指标,围绕落实"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从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和基础能力建设等4个方面给出了余杭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对策措施,并进一步分析了措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结合宿迁市近年来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十三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成效,综合考虑农业用水监管、节水刚性约束、节水内生动力等主要问题,针对性提出今后宿迁市节水型社会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旨在探索建设节水型社会新经验,推动节水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平原县是全国首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区)之一,近年通过大力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明显提高,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对平原县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探索与实践进行分析论述,力求形成一套可复制的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德州市根据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建设的要求,按照"先节水,后用水"的理念,不断深化提升试点模式。采取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加大污水处理回用和非常规水源利用力度,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焦点,也是区域用水、排水的集中区,开展节水型工业园区创建,有利于促进园区用水节水管理水平,提升用水效率,对区域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为践行"节水优先"战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等实践基础,构建了节水型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16.
正"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是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水资源贫乏地区,认真遵循方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10年来,在持续干旱、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宁夏用水总量减少7.71亿m3,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丰",GDP翻了近5番,以用水负增长支持了经济高增速,全自治区成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相似文献   

17.
李进 《陕西水利》2012,(2):46-47
自延安市宝塔区被确定为节水型社会试点以来,区委、区政府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核心,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工作,并根据中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成立了宝塔区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宝塔区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方案》,加强基础工作,开展节水宣传,规范用水行为,进行示范建设,探索节水经验,文中即针对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展开了实际分析。  相似文献   

18.
《水利发展研究》2013,13(5):47-49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加快全社会用水方式转变、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突出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进一步强调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战略地位,对“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刘颖秋 《中国水利》2005,(13):63-65
节水型社会建设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是一场重新认识水资源、转变生产用水方式、改变人们生活用水习惯的建设性"革命",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并起主导作用,更需要全民的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在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利》2013,(23):J0003-J0006
<正>宁夏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以水权转换为着力点,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改变了用水旧习,提高了用水效率,促进了经济转型发展。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长年干旱少雨,水贵如油。水是制约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为破解这个难题,2004年,宁夏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06年,水利部联合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