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粉末冶金法,使(Fe-V合金+石墨)反应体系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碳化反应和烧结致密化,制备了V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分析了该复合材料致密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应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  相似文献   

2.
Mo对P/M Ti-Mo合金烧结致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P/M Ti-Mo合金中Mo对烧结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用热膨胀仪分析了其收缩/膨胀特性,用扫描电镜及力学性能检测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o的添加不利于P/M Ti-Mo合金的烧结致密化,但有利于Ti-Mo合金的显微组织细化。随着Mo含量的增加,组织细化作用更加明显。该晶粒细化作用大大改善了合金的室温塑性,使烧结态Ti-Mo合金的延伸率达到23%。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选择性激光烧结(SLS)金属零件的后处理对改善结构完整性和诱导材料变形的影响.介绍了后处理液相烧结温度和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叙述了热等静压工艺,并论述了它在金属SLS零件中的应用.使用结果表明,热等静压适用于获得几乎全密实的零件.  相似文献   

4.
粉末冶金钛合金致密化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粉末冶金钛合金致密化工艺及致密化机理研究的新进展。粉末冶金钛合金致密化工艺除采用传统的热等静压工艺外,注射成型、激光成型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相对密度达99%的烧结件,其拉伸性能达到甚至超过熔锻钛合金的水平;致密化理论方面的研究除扩散、蠕变及屈服机制外,钛合金中还有相变致密化机制与多组元合金元素的强化致密化机制。其中当粉末钛合金在理/口两相区温度下进行循环热压时,相变致密化起主要作用。当多组元粉末钛合金烧结时,促进液相形成或提供扩散通道的合金元素起强化致密化作用。这两种致密化机制在粉末钛合金烧结的实际应用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元素混合法研究了粉末冶金Ti-NdAl合金的烧结致密化行为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粉末冶金Ti-NdAl合金中由于稀土元素钕的存在,其烧结过程中出现液相,同时稀土钕对钛粉末表面氧有净化作用,二者促进了粉末钛的致密化过程。烧结密度可以达到99%以上。显微组织分析表明,粉末烧结Ti-NdAl合金是单相。相,随着钕含量的增加,晶粒细化。该合金烧结态试样中存在生长孪晶。对粉末冶金Ti-NdAl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稀土钕含量的增加,Ti-NdAl合金室温拉伸强度不变,而塑性得到大幅度改善。Ti-1.6%Nd0.4%Al合金的强度为728MPa,延伸率为15%。  相似文献   

6.
纳米晶Mo-Cu复合粉末烧结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煅烧-氢气还原的方法制备了纳米晶Mo-18Cu、Mo-30Cu、Mo-40Cu复合粉末,研究了纳米晶Mo-Cu粉末的烧结行为以及Cu含量对致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晶Mo-Cu复合粉末致密化程度高,速度快,在1050~1200 ℃烧结,Mo-30Cu和Mo-40Cu的相对密度可达98%以上,且合金晶粒细小,而Mo-18Cu在1350 ℃以上烧结,相对密度也可达98%以上,但晶粒聚集长大到5 μm左右.研究发现Mo-Cu复合粉末形成了亚稳态的超饱和Mo(Cu)固溶体,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Cu相逐渐从亚稳态的超饱和Mo(Cu)固溶体颗粒中析出.  相似文献   

7.
PIM适用范围广^[1] 粉末注射成型(PIM)法适合于用金属、陶瓷、硬质合金以及金属陶瓷粉末原料,生产复杂形状的精密成型制件,并且可以经济地进行零星生产(年产.5000件)直到大批量生产(年产超过亿件)。PIM法必须采用能够进行烧结致密化并且不需要特殊加工循环的细粉状原料。在金属材  相似文献   

8.
Al-10Mg二元合金系烧结过程的原位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烧结是粉末冶金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加强对烧结过程的直观认识,利用高温光学显微镜(HTOM)对Al-10Mg的二元纯金属粉末体系进行了烧结的原位观察试验,发现该体系烧结的典型物理过程是:镁颗粒边界熔化,镁晶界熔化,最后为镁颗粒熔化;镁颗粒熔化进程不同步;当烧结温度超过某一临界温度Tc时,镁颗粒迅速熔化;而且烧结速度随冷坯密度的提高而加快,这为进一步合理优化烧结工艺提供了直接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压烧结方法制备了以Fe3Al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以Cu、石墨、MoS2、Al2O3为添加剂的一种复合摩擦材料,并对其烧结致密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致密化过程受到原始粉料组成、粒度以及烧结工艺参数(如烧结温度、压力、保温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Cu的液相烧结在材料致密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最佳工艺参数为:烧结温度1050~1100℃,压力10~12MPa,保压20~30min,保温45-60min,此时致密度为90%-95%。烧结过程中未发现晶粒异常长大,经1050℃烧结1h的摩擦材料中Fe3Al的晶粒尺寸为400~600nm。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陶瓷材料作为凹模,研制能对压制的粉末施加冲击电流的模具,研究了冲击电流在铁粉压制过程中的致密作用。试验采用0.12F电容组,分别在不同充电电压和不同初始压制条件下,瞬时将电能以冲击电流形式作用于压制铁粉中,压成尺寸约为Ф10mm×10mm的圆柱形压坯。试验表明,施加冲击电流后,铁粉压坯密度可以增加5%~7%。充电电压越高或铁粉压坯初始密度越低,冲击电流对压坯密度增长的贡献越大。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挺杆经盐浴炉整体加热淬火和杆部高温退火处理后易产生畸变开裂,改用专用淬火设备,在发动机挺杆底面进行局部火焰淬火和低温回火工艺后,实现了对挺杆底面局部淬火而杆部硬度不发生变化,达到了质量要求,产品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Ⅲ、国Ⅳ和国Ⅴ柴油机的研发,这些新型发动机都对其关键铸件如缸体、缸盖等的铸件材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普遍采用的HT250牌号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其材质可靠性要求。发动机铸件材质国内外在80年代走过了从HT200到普遍使用HT250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从HT250向高性能铸铁发展的时代。作为高性能铸铁。一个是以HT280为代表的高性能灰铸铁,另一个就是蠕墨铸铁。  相似文献   

13.
研制了新型支承辊用4cr-Ni-Mo-V钢,测定了该钢的CCT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该钢具有良好的的淬透性、抗回火稳定性,并给出阳佳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铸造技术》2015,(2):290-292
研究了新型发动机用纳米铜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对纳米铜试样的硬度有显著影响,润滑条件的改善可增强其耐磨性。纳米铜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痕的亚表层动态再结晶。随DRX晶粒尺寸的减小,试样的磨损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材料的导管的耐磨性和枪铰精度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CP材料制作的导管枪铰精度明显高于现用导管,其耐磨性与现用导管接近,可以替代现用导管。  相似文献   

16.
安全壳主要用来控制和限制放射性物质从反应堆扩散出去,以保护公众免遭放射性物质的伤害.发生罕见的反应堆一回路水外逸的失水事故时,安全壳是防止裂变产物释放到周围的最后一道屏障.安全壳一般是内衬钢板的预应力混凝土厚壁容器,顶部呈半球形.文中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控制SA-738 Gr.B:中、低温压力容器用热处理的碳锰硅钢板在钢制安全壳制造过程中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和试验等过程来保证安全壳及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真空荧光显示屏阵列材料FeNi42Cr6合金在高温湿氢气氛中的氧化行为。其氧化过程为:首先形成Cr2O3,然后(Fe,Mn)Cr2O4氧化物形核、生长,形成完整氧化膜,成熟氧化膜由颗粒状刚玉型氧化物Cr2O3和块状尖晶石型(Fe,Mn)Cr2O4氧化物组成。实验同时表明,阵列板电阻率随氧化膜厚度增加而增大,电阻率过高会导致与之焊接的Ni丝熔断,氧化膜厚度应控制在1μm~2μm。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研究了氧化时间、氢气流量、氢气露点等工艺参数对阵列板氧化增重、氧化膜相结构及、氧化膜表面形貌的影响。得出氧化温度为950℃,时间40min~60min,氢气露点(dp)35℃,流量8L/mm为最佳阵列材料氧化工艺。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表明,低铬青铜在空气中于1000℃下固溶处理后,将出现外氧化和铬的内氧化,外氧化使合金表面贫铬,内氧化将降低合金固溶时效强化效果,文中讨论了铬青铜的内氧化热力学条件,特殊的内氧化机理,外氧化对内氧化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金属锑薄膜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金属锑薄膜,并把它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通过磁控溅射比较容易控制条件得到符合条件的锑薄膜,并且薄膜锑有较平的吸放锂平台。另外,不同厚度对锑薄膜的吸放锂性能有较显著的影响,较薄的锑薄膜有着更好的电化学吸放锂性能,经过15 个循环后其脱锂容量仍保持在400 mAh·g-1 以上。  相似文献   

20.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焊接熔渣的微观结构及成分构成,试验研究了熔渣的密度及粘度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利用万能试验机测定了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造渣剂明显改善了渣液分离效果及焊接效果,熔渣可迅速从金属熔池中上浮并覆于上方,焊道成型比较美观;焊接熔渣主要是由Al2O3、CaO、SiO2等组分组成的均相玻璃状物质,Al2O3含量高达60%;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420 MPa,高于母材本身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