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等温淬火温度对CADI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含一定碳化物等温淬火球墨铸铁(CADI),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对贝氏体相形貌、残余奥氏体量、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冲击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对于铸态组织为75%珠光体+铁素体+10%碳化物试样,经920℃×1.5 h奥氏体化后,在240℃、280℃及320℃进行等温淬火处理2 h,随着等淬温度的提高,贝氏体的形貌由针状变粗至羽毛状,残余奥氏体量增加,硬度减低,冲击韧度提高,相对耐磨性降低。最佳等温淬火温度为280℃,此热处理工艺后组织为贝氏体+22.33%残余奥氏体+10%碳化物,硬度HRC 50.9,冲击韧度32.72 J/cm2,断口呈混合断裂特征,相对耐磨性比320℃时增加11%。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种碳含量(0.22C、0.34C、0.45C)的贝氏体钢在960℃奥氏体化+Ms点以上10~50℃等温淬火工艺下碳含量对贝氏体组织转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试验钢经过等温淬火处理后均获得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留奥氏体相间分布组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随着碳含量的降低,贝氏体相变时间显著缩短,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变厚,硬度和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但冲击性能显著提高,这主要是与低碳钢贝氏体转变温度更高,贝氏体铁素体板条粗大但高碳含量的大块状残留奥氏体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65Mn钢弹垫常见热处理缺陷有硬度不均匀、不足或过高,氧化与脱碳,热处理裂纹,脆断等,导致产品不能满足市场和客户对日益增长产品质量的要求。本文研究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对65Mn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温加热温度对65Mn钢弹垫的金相组织和硬度有直接影响;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贝氏体等温淬火组织中残余奥氏体以及铁素体含量减少,弹性疲劳寿命明显提高。65Mn钢弹垫采用810℃加热→320+5℃等温120 min热处理工艺,获得细小下贝氏体+适量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以及铁素体的复相组织,可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一种中碳贝氏体钢进行900℃保温1h奥氏体化处理,分别在200、250、300℃进行不同时间的等温处理,测定维氏硬度,观察金相组织,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试验钢的热处理工艺、硬度和微观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钢等温处理后的室温组织由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随保温时间延长,马氏体含量逐渐减少,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多,并趋于稳定,相应地,试样硬度逐渐降低,趋于平缓;贝氏体亚结构由纳米级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及板条间残留奥氏体构成,没有碳化物析出。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5,(9):2229-2232
对岩土工程锚杆进行两相区加热和等温淬火处理,研究加热温度和淬火温度对其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冲击韧度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土工程锚杆两相区加热和等温淬火处理后的金相组织均为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其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00℃两相区加热和380℃等温淬火。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YP460钢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和冲击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等温淬火工艺。结果表明:淬火态、250~300℃和325℃等温淬火态YP460钢的显微组织分别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下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和上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当等温温度为250、275和300℃时,随着等温保温时间的延长,洛氏硬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冲击韧性呈现逐渐降低的特征;而当等温温度为325℃时,洛氏硬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冲击韧性逐渐升高;相同等温保温时间下,325℃等温淬火态试样的洛氏硬度和冲击韧性都要低于250~300℃等温淬火态试样;YP460钢适宜的等温淬火工艺为300℃保温4~8 h。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20Mn2SiVB钢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等温淬火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等温温度下,可获得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组织,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逐渐长大,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同时硬度略微降低;在不同等温温度下相同等温时间时,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变宽,同时硬度逐渐降低.因此,控制等温温度及时间,可使钢获得不同的显微组织与硬度..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是提高奥氏体-贝氏体钢性能的重要手段,选择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对提高奥氏体-贝氏体钢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不同等温淬火温度、时间对奥氏体-贝氏体钢ZG30SiMnCr淬火后硬度和冲击韧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ZG30SiMnCr经300℃×60 min等温淬火,试样的硬度值达47.13 HRC,其冲击韧度值为134.70 J/cm^2,综合力学性能好,组织为典型的奥氏体-贝氏体组织,无碳化物相。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为10.61%。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Ms点上下温度范围等温淬火处理和改变回火温度,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时间,回火温度对42CrMo钢显微组织、硬度和冲击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2CrMo钢经260 ℃等温15 min可获得马氏体+(10%~15%)的下贝氏体,并具有最高的硬度和较高的冲击韧度。随着等温淬火温度提高和时间的延长,下贝氏体量逐渐增加,且硬度也逐渐降低,但冲击韧度则在等温45 min时达到最大值。42CrMo钢经等温淬火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碳化物不断析出聚集,使得硬度逐渐降低,同时这也导致了42CrMo钢等温淬火后组织在360 ℃回火时存在显著的回火脆性,冲击韧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0.
60Si2CrVA钢的低温贝氏体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膨胀法测定了 60Si2CrVA钢的相变点Ac1、Ac3和Ms,并用模拟热处理炉对试样进行了 1000℃保温 30min的奥氏体化、250℃(稍高于Ms点)×72h的低温等温转变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处理后 60Si2CrVA钢的组织和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60Si2CrVA钢热处理后得到由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薄膜状残留奥氏体组成、硬度为 463HV30的低温贝氏体组织,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 13. 7%,而不是传统的下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