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岗山水电站坝址区地震烈度高,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岩体风化卸荷强烈,坝肩边坡开挖高度超过500 m,边坡开挖安全稳定问题较为突出。通过边坡综合治理、快速施工技术和发挥监测作用等工程措施,有效解决了高边坡开挖施工安全稳定、快速施工和环保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洪家渡水电站坝肩灰岩边坡预裂爆破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洪家渡水电站两岸坝肩灰岩边坡高度大 ,其中左岸坝肩开挖边坡高度为 310m ,右岸坝肩开挖边坡2 44m ,石方开挖量分别为 12 6 85万m3 及 36 0 4万m3 。由于边坡地形陡峻 ,河谷狭窄 ,施工难度大 ,在边坡开挖施工中重视了预裂孔的造孔精度控制和预裂爆破参数的控制 ,从而保证了两岸坝肩边坡开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溪洛渡拱坝坝高285.50m,坝肩边坡最大高度395.50m,坝肩附近布置有缆机平台、施工供料线、泄洪洞进口、上游施工围堰及水垫塘等建筑物,坝肩开挖布置难度大,高边坡开挖及支护要求较高。根据水工建筑物布置特点,结合大坝基础处理要求、结构要求进行开挖布置设计,根据边坡地质特点采用了锚索支护、系统支护和锁口支护措施,较好的解决了坝肩高边坡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同俭 《水力发电》2006,32(4):20-22
洪家渡水电站左岸坝肩工程为当时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中最大高度的边坡开挖。该边坡地质条件差,开挖区边坡陡竣,河谷窄,边坡为顺向坡,存在多处岩溶区。为此,在开挖施工中,施工单位针对坝肩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形特点,通过精心组织,强化过程质量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开挖质量和边坡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溪洛渡水电站拱坝坝肩槽设计体形与开挖质量要求,通过研究适用于高拱坝坝肩槽开挖的钻孔爆破等技术方案以及质量控制办法,满足了坝肩槽开挖的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等各项要求,其所取得的开挖技术成果及质量控制办法可为以后类似工程高边坡开挖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域地形陡峭,坝肩边坡开挖量大,施工道路布置困难。为确保按期完成坝肩边坡及深基坑开挖施工,结合两岸坝肩高陡边坡现状及开挖施工工期紧等特点,分析比较了几种开挖施工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了坝肩上部采用道路运输法开挖、中部采用溜井法施工、下部采用截流后推渣下河在基坑出渣的开挖施工方案。通过分析大坝及水垫塘基坑开挖的施工特性,提出了上部覆盖层开挖量大,宜采用明路与隧洞结合,多布置施工通道以实现高强度开挖施工,下部开挖量逐渐减小,且以岩石开挖为主,施工通道以隧洞为主进行石方开挖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7.
长河坝水电站工程是大渡河梯级开发中的第10级电站,大坝右岸以1 485 m高程为界分为坝肩开挖和基坑开挖,坝肩边坡最大开挖高程为1 791 m,最大开挖高度306 m(计算至1 485 m高程),开挖厚度15~40 m。右岸高边坡开挖施工条件复杂,经分析,按照钻孔、爆破和开挖甩渣分两个工序循环施工。目前长河坝电站工程右岸坝肩已开挖至坝顶1 697 m高程,工程进度和安全均处于可控状态。这表明施工场内交通布置、开挖施工程序(包括浅层支护、深层支护滞后开挖面高度)、爆破设计参数等的选择是合理、有效的,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长河坝水电站坝肩边坡开挖高度约280 m,属高边坡。从坝区基本地质条件对坝肩边坡的影响着手,分别以定性分析和稳定性计算对坝肩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坝肩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局部存在不利结构面组合,开挖过程中易形成不稳定块体。  相似文献   

9.
大河水库工程右坝肩按原设计施工方案采用明挖方式,则坝顶以上开挖区上游侧开口线将达980.00 m高程,坝顶以上因是顺向坡开挖将形成80 m的高边坡,工期长、成本高。根据大河水库右坝肩地质条件及坝体体形特点分析,选用窑洞式开挖方式、并对由此引起的边坡稳定问题进行处理的施工方案,比原明挖方案节约投资、缩短工期;同时窑洞式开挖采用预裂爆破技术,控制爆破最大单响药量,有效地解决了爆破震动对附近建筑物、岩体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普西桥水电站左岸进水口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多次坍塌失稳,并牵引上部左坝肩边坡出现裂缝,不仅危及大坝施工安全,且制约了引水隧洞和泄洪冲沙洞施工。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施工过程对坍塌原因进行分析,采用二维刚体极限平衡法,对进水口边坡及以上左坝肩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基于计算结果确定边坡深层支护措施,并对滑塌体综合治理施工方案给出指导性意见,加固施工顺利完成。目前普西桥水电站已下闸蓄水,进水口边坡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