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铌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冷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采用临界区淬火和双重淬火两种制度,可在830 ℃到960 ℃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获得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组织, 纤维状双相组织或铁素体边界马氏体双相组织同样具有理想的强韧性配合.经300 ℃充分回火,可消除时效对性能的影响.其钢丝的拉拔率达90%以上,具有良好的成形性及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2.
临界区磁场热处理双相钢组织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定量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分析以及常规力学性能的试验等手段,研究施加磁场对临界区双相处理过程中的马氏体转变以及双相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临界区热处理工艺下,外加磁场均明显促进冷却时的马氏体相的形成。外加磁场在使马氏体相尺寸更细小,分布更均匀的情况下使马氏体体积分数增加,相应地在磁场下处理的双相钢,其强度和塑性的配合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08ViRE钢的双相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在(α+γ)两相区不同温度的加热淬火处理获得了不同F+M比例的双相钢钢板,其性能可调整双相处理工艺来调节。08VTiRE双相钢的力学性能可随双相处理工艺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5.
冷却参数对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冷却参数对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系(北京100083)王四根黄漫花礼先王绪清华大学材料系耿志挺双相钢具有屈服点低、初始加工硬化速度高、强度和延性匹配好等特点,采用形变强化,可使制件获得高的强度与精度,并可简化生产工艺,可节材、节能、降...  相似文献   

6.
对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采用临界区内不同温度淬火试验,得到不同的马氏体含量,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分析了双相钢拉伸过程中的加工硬化行为,求出各个阶段的应变硬化指数n值,并用修正的Crussard-Jaoult分析方法(即C-J模型)分析试验钢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相区内,随着淬火温度升高,马氏体含量增加,由狭长的岛状马氏体最终转变为板条状马氏体;修正的C-J分析表明双相钢的“转折应变”随着马氏体含量的增加呈单调减少。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三种成分的双相钢组织、力学性能以及烘烤硬化性能和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中随C含量的增加,双相钢强度上升,延伸率下降,初始加工硬化能力提高;合金元素Cr和V的加入有利于获得低屈服强度和高初始加工硬化能力的双相钢。此外,三种试验钢都具有良好的初始加工硬化能力和良好的烘烤硬化性能,且断裂特征皆为延性断裂。  相似文献   

8.
以低碳Mn-Cr冷轧热镀锌双相钢为对象,研究了两相区不同加热温度下钢的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钢的组织由铁素体和马氏体岛组成,马氏体岛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弥散分布,马氏体岛中有微孪晶存在,且在靠近马氏体岛相界的铁素体中存在非连续的(Fe,Cr,Mn)xCy析出物。随加热温度的升高,钢的屈服强度和伸长率明显升高,抗拉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对马氏体/贝氏体双相细晶粒钢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0SiMnCrMoVTi经950℃×30min 330℃×1min 220℃×40min处理后获得了马氏体 下贝氏体的双相组织,其抗拉强度达1736MPa,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10.8%和43.3%,硬度为48.5HRC,冲击韧度为86.77J/cm2.  相似文献   

10.
热轧双相钢(简称DP钢)具有强度高、屈强比低、初时加工硬化率高以及强度和韧性良好配合等优点,符合汽车材料轻量化、高性能、安全、环保、节能的发展主题。从而,在汽车行业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双相钢一般用于需高强度、高的抗碰撞吸收能且有一定成形要求的汽车零件,如车轮、保险杠、悬挂系统及其加强件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Gieeble3500对中碳低硅TRIP钢进行了连续退火模拟,研究了不同两相区及贝氏体区等温温度对组织、力学性能及应变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80℃+ 400℃处理时获得最大的残余奥氏体量、伸长率及强塑积.450℃贝氏体等温时残余奥氏体转变量最大,由于残余奥氏体稳定较差,大量转变发生在变形早期阶段,其对伸长率的贡献不大.与之相反,400℃时残余奥氏体的力学稳定性较好,能较均匀且缓慢地发生转变,从而获得最好的塑性.  相似文献   

12.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ltrafine lath-shaped low-carbon steel plates were studi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ardness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conventional low-carbon steel are HRC 19 and 410?MPa, respectively. With the decreased grain size of the ultrafine lath-shaped steel plates, the hardness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test samples rapidly increas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at their optimum when grain size reaches 90?nm. Furthermore, both the hardness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values reach their maximum, which are HRC 53.5 and 1217?MP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22Mn2SiVBS钢经1280℃完全奥氏体化后,在空冷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22Mn2SiVBS钢在空冷转变时可得到晶粒细小的粒状贝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处理后的强度、硬度较高,但冲击韧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了Cr对低碳Si-Mn系TRIP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Formastor-F型膨胀仪测定了含Cr和不含Cr两种低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分析指出了Cr对连续退火工艺的潜在影响;然后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两种钢的薄板试样进行了连续退火模拟实验,并通过拉伸试验测定了力学性能;最后采用金相、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考察分析了两种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含Cr的TRIP钢的组织比较细小,铁素体晶粒近似等轴分布;两种TRIP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相近,但含Cr钢的残余奥氏体中的含碳量较高。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含Cr钢在热轧阶段较易生成细小的组织,而在热处理阶段则抑制贝氏体的生成,最终获得稳定的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际的热轧实验,研究了轧后冷却速度对C-Si-Mn系热轧双相钢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轧后冷却速度对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热轧双相钢具有三种典型的组织形貌,而不同的组织形貌通过不同的强化机制赋予热轧双相钢不同的力学性能。通过不同冷却速度下的双相钢热轧实验,可以使热轧双相钢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董瑞峰  李德刚  闫波  王国栋 《轧钢》2011,28(3):11-13
在包钢CSP生产线上以普碳钢为原料开发热轧双相钢,其采用“减量化”原则进行化学成分设计。本文根据不同钢种连浇过程中的混浇钢水化学成分变化,对最佳工艺进行探索,分析了碳当量对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当量为032%时,试样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拉伸曲线均匀、光滑,初始硬化速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冲压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17.
《铸造技术》2017,(11):2619-2621
研究了低碳高强钢在不同淬火和回火温度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升高,强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冲击功先缓慢增长再急剧下降;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强度逐渐降低,冲击功逐渐增大。当淬火温度为900℃、回火温度为500℃时,回火屈氏体细小致密,碳化物均匀分布,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试制了1000 MPa级连续退火双相钢,利用光学显微镜、SEM、TEM以及拉伸试验对双相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保温温度830℃,保温时间60 s,快冷至过时效温度240℃,过时效时间240 s,可以得到屈服强度535 MPa、抗拉强度1145 MPa、屈强比0.47、伸长率13%,具有较好综合性能的高强双相钢;抗拉强度随过时效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屈服强度、伸长率和屈强比呈上升趋势,在过时效温度为360℃时,出现屈服平台。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定量彩色金相、X射线衍射和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及不同的冷轧压下率对低碳Si-Mn系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退火温度,再结晶铁素体和二次铁素体的含量不同.当冷轧压下率为55%时,经820℃×110 s+410℃×440 s热模拟工艺后,实验钢中铁素体量约为60%,贝氏体和马氏体量约为34%,残余奥氏体含量约为6%,残余奥氏体的碳含量为1.3%,可以获得好的相变诱发塑性及好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20.
利用SEM、电子探针、纳米压痕及高温变形热模拟机,研究低碳合金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却速度不同时,合金钢中贝氏体的显微组织不同。当冷却速率为0.50~1.00℃/s时,钢中组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冷却速度为3.00~10.00℃/s时,组织变为针状铁素体和板条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的相变温度为620~600℃之间;试验钢中准多边形铁素体硬度最低,板条贝氏体硬度最高,贝氏体组织的本征硬度与维氏硬度均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基体本征硬度对合金钢维氏硬度的变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