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程思  袁源  周政 《人民黄河》2013,35(7):73-76
2011年5月文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竣工后,针对文家沟地质特点,对文家沟各区域采用雨量监测、泥位监测、视频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发建设了文家沟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基于文家沟的水文地质特性确定文家沟监测仪器布设与泥石流监测预警方案,提出预警信息发布方案。文家沟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泥石流活动的相关数据,对泥石流活动进行预测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向受泥石流威胁地区的地方政府发布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2.
汶川震区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8月13日凌晨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暴发了16条泥石流,其中1条特大型(文家沟泥石流),1条大型(走马岭沟泥石流),9条中型,5条小型。清平乡场镇暴发的文家沟泥石流规模最大,泥石流冲出固体物质总量达310×104 m3,文家沟泥石流将清平乡老场镇的大部分区段淤埋。由于这场泥石流灾害发生在汶川地震高烈度区,是地震与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其形成原因,对于进一步认识强震区泥石流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现场调查,从物源条件、地形条件、降雨条件分析了泥石流形成原因,并分析了泥石流成灾特征及成灾过程机制,以及泥石流运动特征等。  相似文献   

3.
李毅  李任华  伍小林 《水电站设计》2013,29(1):66-69,78
在现场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雅江县相格宗沟泥石流的成因,描述了泥石流沟的特征,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的方法对泥石流沟形成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计算了不同概率下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及总量,对相格宗沟泥石流发展趋势及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5.
1泥石流概况2010年8月13日,四川岷江上游地区普降暴雨,大大超过历史平均每天降水量,致使岷江水位上涨,同时流域内水系洪水不断,导致水系内山洪频发,多处水沟形成泥石流。8月14日凌晨2点,  相似文献   

6.
2008年,在"5·12"汶川地震后,随着降雨的发生,地震重灾区的中高山区较普遍地多次发生了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对一些地震灾民安置点板房区造成了危害,暴发点多,规模大小不一。泥石流的强烈活动时间,可能持续10~30a,甚至更长。在可能遭遇泥石流的区域开展的各种工程建设,一定要加强防范措施,防止泥石流对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以青川县黄家沟泥石流为例,介绍了泥石流产生的成因以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2008年汶川发生了闻名世界的特大地震,强烈的振动给龙门山地区的山坡地层造成了极大地损伤,边坡崩塌,留下的是破碎、松散、架空的堆积体且植被裸露。2010年8月13日,超常的洪水与山坡松散堆积体结合形成了泥石流。就泥石流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治理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收集霍家沟流域地理概况及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资料,介绍了霍家沟流域基本特征,系统论述了诱发形成霍家沟泥石流的自然因素、生态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析“8.13”红椿沟泥石流堰塞湖抢险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映秀红椿沟泥石流堰塞湖抢险方案是在"8.13"映秀特大泥石流抢险的背景下形成的。受当时灾害危险程度和严重程度以及形势、任务所限,该方案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并经多位权威水利专家论证后实施,后经"8.13"映秀特大泥石流抢险联合指挥部抢险成果评估为"效果显著",为抢险赢得了时间和主动,实现了"安全、科学、快速、高效"的泥石流抢险原则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束水归槽,保卫映秀"的泥石流抢险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2010年8月13-14日凌晨,S303公路沿线遭受了130年一遇的暴雨,在8 h内降雨量达到163 mm。这次暴雨引发位于渔子溪左岸的银厂沟爆发了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固体物质在沟口堆积成扇形,这些固体物质不但堵塞渔子溪,使得渔子溪河床抬高,而且还这直接摧毁S303公路,造成公路堵塞一个多月。调查清楚银厂沟泥石成因机制并进行预测评价对于S303公路重建及该公路其他部位发生泥石流的调查和泥石流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白路沟位于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过渡区,沟域汇水面积大,沟底纵坡陡.本文在研究区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候和人为活动等调查基础之上,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冲淤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泥石流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根据研究区泥石流物源丰富,长时间降雨或集中暴雨等特点,白路沟评定为特大型易活动区泥石流.白路沟泥石流一旦暴发势必对沟口的居民、相关建(构)筑物的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行构成严重的威胁,本文可为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溃坝泥石流是由于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或不当的人为堆土弃渣产生大量固体物质淤堵沟道或河流后,在遭遇暴雨或汇流冲刷作用下致使淤堵体突然溃决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固液两相流。本文采用自制泥石流模拟变坡水槽,实施了24组溃坝泥石流模拟实验,按照溃决方式和相对剪切力将溃坝泥石流划分为局部型和整体型两类,并分析了这两类溃坝型泥石流的成因,揭示其在起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和水沙因子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小流量、小坡度下更容易形成局部溃坝型泥石流,否则更容易形成整体溃坝型泥石流,而且后者相对剪切驱动力大于前者,研究成果对于溃坝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提高泥石流防灾减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秦明  陈洪凯  梁丹  张金浩 《人民长江》2019,50(8):184-187
泥石流磨蚀特性是防治工程耐久性设计的关键参数,选取了5种固相比和5种浆体黏度共25组工况,采用自行研制的泥石流磨蚀系数测试装置进行泥石流磨蚀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浆体黏度相同时泥石流磨蚀系数与泥石流体固相比成正相关,固相比相同时泥石流磨蚀系数与泥石流黏度成负相关;水石流及稀性泥石流的磨蚀能力显著大于黏性泥石流;工程中宜适当提高混凝土标号和增大混凝土砂浆保护层厚度来提高混凝土防治结构的耐磨性。研究成果对泥石流混凝土防治结构耐磨性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的危害主要包括对城镇、建筑、工厂等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同时威胁人身以及畜牧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泥石流的预防、治理工作成为了各地政府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贵州省望谟县灾后重建工程结合泥石流产生的重度、流量、速度等运动特征和动力特征以及拦渣坝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提出初步解决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泥石流易发区域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四川绵竹走马岭沟特大泥石流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泥石流成灾机理,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四川绵竹市清平乡走马岭沟“8.13”特大泥石流灾害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区异常丰富的固体物源、短时强降雨、陡峻的地形条件以及汇水环境是该次特大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分析了此次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危害性的基础上,针对走马岭沟现有物源及潜在泥石流隐患,提出了“固源+拦挡+排导+停淤”的综合治理方案,主要通过谷坊坝的固坡压脚、拦砂坝的拦挡、防冲墙的引流、停淤场的停淤作用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俊  李杰 《吉林水利》2021,(6):11-15
温泉县孟克沟流域由1条主沟及4条主要支沟构成,具有发育数量较多、规模较小、泥石流发生频率较多的特征.流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地势总体南西高北东低,沟槽横断面呈"V-U"字型.降水主要集中于每年的5—9月,强降水在短时间内汇聚成地表径流,并与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共同运动形成水石流.泥石流主沟侵蚀速率略大于支沟,平均侵蚀切割深...  相似文献   

17.
刘曙光 《人民长江》2016,47(16):83-86
泥石流流变性质与泥石流动力特性密切相关,对泥石流流变的研究是目前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采用安东帕第三代Physica MCR301流变仪对粒径在1 mm以下的泥石流堆积扇原样浆体进行测试,通过开展多组试验,研究了泥石流重度、剪切速率、加载方式等因素对泥石流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重度泥石流体流变曲线呈现对数型关系,高重度泥石流体呈现指数增长关系;同种级配、同种剪切速率下,泥石流剪切应力与加载方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非均质泥石流形成过程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非均质泥石流是产生于山坡与沟谷中的一种典型固液两相流,具有颗粒级配宽、容重大、流动阻力与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性等特征,致灾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在云南省蒋家沟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实施48组泥石流形成动力过程模拟试验,首先分析非均质泥石流起动方式,将模拟泥石流起动划分为常遇型、溃坝型及滑坡型三种类型,并进一步将泥石流形成过程划分为固体颗粒起动、固体颗粒加速混掺及固液两相流形成的三个不同阶段;基于孔隙水压力及水力因子等测定数据,分析揭示了泥石流形成的三阶段的动力学特征,表明三类泥石流形成后流速较大,均呈急流状态,而且水流强度以溃坝型泥石流为最大,常遇型泥石流次之,滑坡型泥石流最小。本项研究成果对丰富泥石流学科内容以及提高泥石流灾害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不同坡度条件下非均质泥石流堆积过程与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陡峻的地形、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条件、短时强降水构成了泥石流发生的三大要素,同时也是直接影响泥石流堆积数量与规模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泥石流流通区、堆积区不同区段的坡度对非均质泥石流堆积过程进行室内模拟实验,探究流通区、堆积区不同坡度条件下非均质泥石流的堆积厚度、面积等特征值的变化特征,即随着流通区坡度增大,泥石流堆积厚度减少,而堆积面积和体积均增大,并进一步建立了不同坡度因子与泥石流堆积数量之间的关系,为预测不同坡度地形条件下泥石流堆积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泥石流沟道普查是北京市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北京市基于已有泥石流研究成果,采用高分辨率、高精度基础数据,运用GIS、遥感与实地勘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市已经发生过或具备泥石流发生条件的面积大于0.1 km2的泥石流沟道进行了全面调查。基于此次调查成果,对北京泥石流沟道的数量、分布、形态特征及潜在危害等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