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丙纶是水系染色困难的纤维,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染色技术实现了丙纶染色的可能性。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染色技术,为了使作为染色介质的二氧化碳流体循环使用,不排出染色废液可以染色面料,近年来对这一技术研究盛行。  相似文献   

2.
乔欣  张海燕 《广东化纤》2010,(1):34-38,42
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具有染色时间短、匀染透染性好、染后不用还原清洗等优点,且整个染色过程中不会造成任何污染,解决了传统染色工艺使用大量的水造成浪费大,存在环境污染严重及资源消耗和有机溶剂染色的生态、成本、很难工业化应用的问题。同时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法的基本原理,对国内外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在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纺织品染色中的研究现状作了全面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染整技术,它具有染色时间短、匀染透染性好、染后不用还原清洗等优点,且整个染色过程中不会造成任何污染.解决了传统染色工艺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粢严重及有机溶剂染色的生态、成本、难以工业化应用等问题.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法的基本原理,对国内外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在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纺织品染色中的研究现状作了全面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水染工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印染行业水环境污染严重及资源消耗、浪费大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清洁生产技术——超临界CO2染色,重点论述了超临界流体和超临界CO2染色工艺的特点,对国内外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在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纺织品染色中的研究现状作了全面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祝勇仁  王循明 《化工进展》2012,31(9):1891-1898
概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的染色机理,对不同染料的染色工艺条件的研究情况做了分析。阐述了染料研究和混合染料拼色研究的进展情况。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染色热力学和动力学性研究情况做了论述,对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染料在纤维与超临界CO2间的分配规律、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行为做了分析论述。对染色设备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做了分析论述。指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产业化应用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增强染料的溶解和在纤维中的扩散,以及高压操作下大容积染色釜的研制。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过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传统水染工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印染行业水环境污染严重及资源消耗、浪费大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清洁生产技术——超临界CO2染色过程,重点分析了超临界流体和超临界CO2染色工艺的特点,阐述了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和扩散特性以及纤维表面结构及其改性在染色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超临界CO2染色技术研究的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染色     
  相似文献   

8.
分散染料在120℃、30MPa条件下溶解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将涤纶织物在此条件下循环染色50分钟;与水介质中染色的涤纶织物进行结果比较:前者无需清洗即可获得很高的色牢度但染色深度偏低,并需25~30MPa的压力。在实验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循环压力、流量、介质均匀程度直接影响染色织物的色深度、牢度和匀染性。  相似文献   

9.
10.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介质研究了分散染料在聚丙烯及混纺织物上的染色能力.结果表明,选用合适的分散染料可使织物在较短时间内染色,而且产品颜色十分均匀.在16~26MPa和80~120℃范围内,染料在织物上的着色量较高且随温度和压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散蓝60对涤纶进行超临界流体染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临界流体染色是近年来提出的可以真正实现无水染色及从源头上解决染色工业水污染问题的一种新的染色工艺.为了对该工艺的染色过程、适宜的操作条件及可行性进行研究,在自建的高压染色设备上,利用分散蓝60对涤纶进行超临界流体染色实验,考察上染率及染色深度K/S值随操作压力、温度和染色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确定出最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为:压力28 MPa,温度120℃和染色时间80 min.通过实验过程及对染色结果的牢度评价,充分显示了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变超临界系统的条件,研究C.I.分散蓝79以超临界CO2为介质对人造麂皮的上粢性能.结果表明,温度和压力都时上染性能有明显影响;C.I.分散蓝79在110℃,22 MPa,染色人造麂皮45分钟,能达到理想效果.染色牢度优于常规水浴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及其主要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特性、超临界流体的应用及超临界萃取技术。介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简述超临界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反胶团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溶剂,它作为有机溶剂的替代品已成功的应用于绿色化学过程的开发。但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极性物质的溶解度小,甚至不能溶解,反胶团的引入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反胶团的基本原理,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设计,讨论了反胶团对水的溶解能力、助表面活性剂以及压力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反胶团性质的影响,最后总结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反胶团在萃取、有机反应及纳米微粒合成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固体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溶解度的关联与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确的溶解度数据是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设备设计和操作条件选择的关键 ,本文采用Peng -Robinson状态方程对 15种固体在超临界CO2 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值与文献的实验值符合很好 ,其平均相对偏差均小于 10 %。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化工分离技术.本文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发展.超临界流体的特性,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中草药,食品工业,香料工业和环保技术方面的应用,并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Spin‐drawing yarn (SDY) and high‐speed spun (HSS) fibers were produced from recycl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llets, and the oligomer deposition on the surface of fiber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fluid was compared. The oligomer deposition was obvious for SDY, 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fact that the amount of imperfect small crystallites generated in amorphous regions through s‐CO2 treatment was much smaller for SDY as compared to that with HSS. The imperfect small crystallites generated in amorphous regions will work as a barrier to the oligomer migration. In order to suppress the deposition of oligomer for SDY, the combination of a heatset treatment and an alkaline etching was useful. At a heatset process, the oligomer migration to the surface layer tends to occur, and the layer becomes rich in oligomer. The following topochemical hydrolysis reaction at alkaline etching removes such layer. Accordingly, the total content of oligomer in etched fiber is reduced. As a result, the oligomer deposition in s‐CO2 treatment becomes not so serious. In addition, the heatset treatment gives the shrinkproof property to SDY, and the property is still retained after the alkaline etching.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综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介质的高分子合成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皿示出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一种对环境无污染且价廉的绿色介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