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有粘结预应力和无粘结预应力这两种常用的预应力做法 ,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筋结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扼要介绍了无粘结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及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3.
潘立  邓璇玲 《工业建筑》1993,(12):52-55
<正>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先进的建筑结构,可为社会带来明显经济效益。自70年代后期这类结构在我国推广应用以来,在理论研究、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已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尽管这类结构的前期内力分析较为复杂,但目前设计单位主要借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力分析程序完成这部分工作,而结构的后期配筋和控制截面的各项验算仍主要靠人工完成。由于这部分人工劳动费时费力,加上因不可避免的设计参数调整带来的反复计算,使设计者感觉这部分计算工作十分繁重。限于  相似文献   

4.
潘立  邓璇玲 《建筑科学》1994,(1):78-80,F003,2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程序》编制说明潘立,邓璇玲(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信息中心)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先进的建筑结构,可为社会带来明显经济效益。自70年代后期这类结构在我国推广应用以来,在理论研究、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一工程实例介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框架梁实用设计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无粘结预应力开洞平板中的布筋形式。通过有限元法求得中心开洞板和偏心开洞板在 4种常见的布筋形式下使用阶段的挠度和应力 ,结果表明 ,两边均匀布筋和两边都分别在柱上板带和洞口板带集中布筋两种形式在使用阶段具有几乎同样好的结构性能 ,所以建议在相似的预应力平板开洞工程中采用两边都分别在柱上板带和洞口板带集中布筋形式。对于洞口的选择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潘立 《建筑科学》1994,(3):70-72,68
有关《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程序》的计算说明潘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设计人员对所用计算程序的基本要求是计算结果准确可靠,符合有关设计规范和规程,程序有良好的适用性且使用方便。而计算任务要求设计人员了解计算对象,熟悉相关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的设计方法,并通过一工程实例介绍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楼盖设计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巍  李荣  姚晓刚 《山西建筑》2004,30(18):48-49
结合山西大学文体活动中心工程实例,从内力分析、预应力筋的配置、预应力框架梁的抗震配筋等方面,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中的概念作了剖析,提出了大跨度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梁的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0.
莫艾艾  陈世鸣 《建筑技术》2005,36(4):273-276
目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和裂缝宽度计算尚无统一标准可循,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没有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实际工程设计常参照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相关规定。现行规范对正常极限状态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裂缝实行分级控制,适当放松了抗裂控制条件,提高了拉应力限制系数的取值,仍采用平均裂缝宽度乘以扩大系数的方法计算最大裂缝宽度。用现行规范计算裂缝宽度,有助于减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用钢量。建议在无粘结预应力工程中对裂缝控制条件进一步放松,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按允许开裂进行设计,合理选择配筋率。  相似文献   

11.
肖常安  李莉 《工业建筑》1999,29(10):37-40
对实际工程中提出的、在地震区某些大跨重载部分预应力梁中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筋与无粘结预应力筋结合配筋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若干建议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门窗》2014,(12)
当前,我国的相关部门还没有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裂缝的宽度计算予以明确的规定,相关的规定当中没有明确指出计算的原则,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多工程的混凝土裂缝宽度都是按照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相关要求进行的,当前,我国的混凝土裂缝控制在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分级控制,同时也适当的调整了裂缝的控制条件,使用现行的就算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在施工过程当中的钢筋使用数量。本文主要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给行业的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伟雄 《山西建筑》2007,33(2):78-79
对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和有粘结非预应力钢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归纳了现有设计规范或建议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并对其中的一些系数等加以比较,以探求一个尽可能符合实际的通用的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裂缝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20根矩形截面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其中2根为对比梁)裂缝宽度的试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普通混凝土叠合梁的已有成果,提出了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对应的一套裂缝宽度控制计算公式.通过把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叠合梁及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叠合梁的计算方法衔接起来,形成了统一的计算体系.经试验结果验证,这些公式计算精度较高,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罗海艳  李琪  赵丹 《山西建筑》2009,35(34):86-87
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进行了介绍,从国外和国内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柱复位性能的试验研究、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论述,对研究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某教学楼采用的双向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框架梁设计实例,并介绍了几条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扼要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及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纯弯段内配有腹筋的8根无粘结及2根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就无粘结梁在不同预应力度下的抗弯性能,配置与不配非预应力筋的无粘结梁性能对比以及箍筋的作用等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提出了以(?)及(?)为参数的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公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部分预应力砼及后张无粘结预应力砼的基本概念、分类、优缺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森 《山西建筑》2015,(8):173-175
对4片不同形式布置的预应力筋和混凝土强度的试验梁模型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梁在不同预应力等级和竖向荷载的条件下,进行自振频率数据采集,进而找出自振频率(动刚度)与有效预应力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预应力变化对不同预应力筋布置形式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梁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