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反舰导弹螺旋机动对舰空导弹的突防能力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反舰导弹的机动突防能力,根据反舰导弹与舰空导弹的对抗过程,构建了反舰导弹螺旋机动对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突防模型。通过研究脱靶量的提取方法,给出了舰空导弹对反舰导弹的遭遇拦截判据,对反舰导弹螺旋机动突防概率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组合弹道可以选择合适的螺旋机动方案,对于反舰导弹突防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统计误差法分析舰空导弹拦截能力,先建立拦截模型,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跟踪、数据传输、校正误差等对舰空导弹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的影响.计算出同一方向杀伤区内拦截目标的次数,评估单舰作战时舰空导弹的拦截能力.给出了误差与导引头截获概率的关系分析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舰空导弹的服务能力是其作战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排队论,构建了舰空导弹服务概率模型,并给出了建立模型的步骤.通过想定的算例,运用此模型进行了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效能估算,校验了模型的合理性,解决了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效能评估的问题.这种方法对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使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编队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战斗使用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编队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不同的射击方式对其可靠性的影响,在单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编队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使用可靠性和编队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使用综合可靠性的概念并建立了基本模型,对多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以不同射击种类、作战方式使用时的战斗使用可靠度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可以在编队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射击种类和火力分配方案提高战斗使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是水面舰艇对空防御的主要手段。从舰空导弹对反舰导弹探测模型入手,结合战场实际,分析反舰导弹来袭时间的分布特性,建立了反舰导弹目标流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舰空导弹抗击反舰导弹模型;根据模型,对舰空导弹抗饱和攻击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对舰空导弹抗饱和攻击能力的影响关系,并提出了提高舰空导弹抗饱和攻击能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反舰导弹对由预警雷达和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组成的现代化反导系统的突防概率的计算方法,其中包括探测概率和拦截概率的计算.通过仿真计算,分析反舰导弹的RCS对生存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缩反舰导弹的RCS可以显著降低反舰导弹被探测的概率,从而可以缩短舰空导弹的发射区远界,缩短反导的作战准备时间,提高反舰导弹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抗饱和攻击的作战效能,对反舰导弹攻击群的射击效能进行评估。将多方向攻击的反舰导弹假设成单方向来袭的攻击群,在一定假设条件下,以杀伤全部来袭目标的概率为效能指标,选用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射击效能作为效能评估准则,建立多个拦截循环的射击效能模型,并进行射击效能流程和实例的仿真评估。仿真结果表明: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对反舰导弹攻击群的射击效能随着反舰导弹速度的增加而降低,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反导时采取连射比单射的射击效能高,该结果为防空指挥决策提供了定量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反舰导弹对舰空导弹武器系统饱和攻击数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影响舰空导弹系统对反舰导弹有效拦截时间的主要因素入手,建立了有无预警机信息支援两种情况下,舰空导弹系统对反舰导弹有效拦截时间和最大拦截次数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种情况下反舰导弹对舰空导弹的突防概率计算模型与饱和攻击数确定模型.通过设定具体作战背景及相关参数,运用模型对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数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根据舰空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和特点,以反舰导弹为拦截目标,给出并分析了舰空导弹拦截反舰导弹的数学模型,阐述了提高舰空导弹拦截能力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协同制导作战需求、制导方式进行了分析,然后依据当前装备能力及作战系统实现的难易程度,描述了协同制导作战系统结构,阐述了舰空导弹协同制导作战过程,最后分析了影响制导交接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反辐射导弹对舰载三坐标雷达毁伤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反辐射导弹的制导原理、舰载三坐标雷达的工作模式、导弹和目标的运动规律,建立了ARM截获舰载三坐标雷达信号模型、ARM命中和终点效应模型.研究了ARM导引头灵敏度、舰载三坐标雷达搜索周期、ARM和舰艇运动速度等对ARM毁伤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定量研究ARM对舰艇的作战使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地基动能杀伤拦截弹拦截低轨目标的制导方法.设计了对目标预测拦截点进行攻击的拦截弹飞行过程中的制导律,提出了一种确定目标预测拦截点及在拦截过程中修正预测拦截点的方法;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反鱼雷鱼雷拦截弹道及拦截概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反鱼雷鱼雷的2种不同拦截弹道,建立了迎面逆弹道拦截和直接直线拦截方案的数学模型,讨论了来袭鱼雷方位角和反鱼雷鱼雷发射角之间的关系,采用蒙特卡罗法,仿真计算了本舰对来袭鱼雷的测距和测向误差对反鱼雷鱼雷拦截目标概率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拦截弹道与反鱼雷鱼雷性能的关系。结论表明,迎面逆弹道拦截方式具有更高的拦截概率;对来袭目标实现准确定位能有效的提高反鱼雷鱼雷对来袭目标的拦截概率;增加反鱼雷鱼雷的自导探测距离和搜索扇面角能有效提高对来袭鱼雷的拦截概率。  相似文献   

14.
反舰导弹现在点射击捕捉概率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反舰导弹现在点射击捕捉概率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对反舰导弹现在点射击捕捉概率计算方法进行研究。阐述现在点射击使用的基本条件,根据导弹雷达扫描特征、目标运动特征及反舰导弹自控终点分布,确定了现在点射击目标位置域模型。并利用搜索论原理,结合实际战斗中目标的分布特征,推导出捕捉概率公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射击解算、决策的准确性,对中远程反舰导弹的战术使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一代直升机载空空导弹将采用复合制导体制,为提高导弹中末制导交接时刻的截获概率.文中对影响红外型直升机载空空导弹中末交接时刻截获概率的主要误差源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确定各个误差源范围的基础上,通过一种工程实际应用的数学模型对截获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进一步分析了误差源对截获概率的影响,为直升机载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误差分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防空作战火力优化分配中未考虑可射击概率影响防空作战效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射击概率约束的火力分配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可射击概率、空袭强度、火力单元转火时间等多种因素,能够在保证满足可射击概率和联合毁伤概率阈值前提下,优先使用反应快的火力单元拦截飞临时间短的目标,并尽量减少火力资源消耗,为防空系统提供持续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点法拦截几何的导弹滑模制导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飞垚 《弹道学报》2019,31(2):55-59
针对传统的三点法制导律在六自由度弹道仿真时的应用限制,设计了一种基于三点法弹目拦截几何的滑模制导律。在地面坐标系下利用方向余弦阵,推导出了三维空间中三点法制导律的弹目拦截几何; 将目标机动视为模型扰动量,建立了三点法拦截几何的状态空间方程; 基于滑模控制理论,通过选取合适的滑模面并通过极点配置确定其参数,设计了一种滑模制导律; 依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所设计的制导律进行了稳定性证明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导弹整个飞行过程中,坐标原点、导弹和目标始终都在一条直线上,严格符合三点法弹目拦截几何,并且制导指令相对平滑,符合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8.
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大德  徐德民 《鱼雷技术》2010,18(4):312-315
为研究影响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的主要因素,根据想定的反鱼雷鱼雷拦截态势建立了鱼雷弹道模型以及舰艇规避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定量分析了探测误差、自导作用距离和自导扇面角对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提高对来袭鱼雷的定位精度,增大反鱼雷鱼雷自导作用距离和自导扇面角,可以有效提高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防止未来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要对小行星实施固定时间拦截;首先根据给定的地球与小行星的撞击点位置以及小行星与地球撞击点的速度,建立小行星的轨道模型;利用小行星与地球的轨道模型预推出拦截卫星发射点的位置,再利用高斯算法建立卫星的固定时间拦截轨道模型,并计算卫星发射速度,以及碰撞后小行星的速度;最后,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若地球将与小行星发生碰撞,则拦截卫星将按拦截轨道运行固定时间后成功与小行星拦截相撞。  相似文献   

20.
说明了反舰导弹雷达盲区是一项重要的战术技术指标,影响导弹的捕捉概率.分析了传统盲区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导弹雷达对目标的扫描过程、盲区内目标分布函数,提出了基于搜索论的捕捉概率模型,给出了现在点射击、目标均匀分布条件下盲区对捕捉概率的影响结果.对盲区影响分析简单有效,在实际解算、决策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