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不锈钢发酵池代替红褚条石传统发酵窖池,优点是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杜绝传统发酵池的渗漏问题;发酵所产酒基的酯类、酸类的含量和比例关系都符合特香型白酒风格物质数据库指标变化规律,酒基的风格没有发生改变。缺点是所用不锈钢桶的容积小,没有保温设施,发酵温度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发酵温度曲线不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变化规律。为此,建立了25℃的恒温发酵车间,必要时采取"倒车工艺"。感官品评结果表明,样品酒基风味稍差,只能够达到二级酒基的质量标准。在不改变工艺的前提下,必须要在不锈钢池底垫窖泥。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窖池酒醅发酵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酒醅在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环境温度、酒醅入窖温度及窖池微生物生长代谢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该试验利用窖池温度检测系统对成都某酒厂采用浓香型白酒双轮底工艺的三口窖池酒醅温度进行实时精确检测,并绘制出其温度变化曲线。结果发现:采用双轮底工艺时,酒醅温度变化基本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传统经验,相比于普通工艺,双轮底酒醅温度变化更为平缓。  相似文献   

3.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发酵的重要因素之一,酒醅温度的变化是由环境温度(主要是地温)和窖池微生物生长代谢共同作用的结果.本试验利用窖池温度检测系统对川南某酒厂3口窖池的酒醅温度进行实时检测,绘制出温度变化曲线,并拟合出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温度变化曲线基本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传统经验.高斯拟合对温度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好,表明利用温度曲线模型预测整个发酵过程中温度曲线的变化趋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窖池酒醅温度的三维结构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窖池温度是影响酒醅微生物发酵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试验利用窖池温度检测系统对川南某酒厂三口窖池的酒醅温度进行实时检测。通过对整个窖池发酵过程酒醅温度进行曲线拟合及对某时刻温度三维结构图的绘制,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窖池内部酒醅温度变化,特别是入窖某一时刻的酒醅温度及整个发酵过程中各层酒醅温度的变化过程,能够更好的指导生产实践。在进一步研究中,可以选取更多窖池酒醅检测点进行实时温度检测,最终建立发酵过程中窖池酒醅温度立体动态变化三维图。  相似文献   

5.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继承和创新传统凤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基于中国白酒市场消费风味导向而研究生产的绵柔凤香型白酒,主要进行了如下创新:制曲原料优化配方和提高制曲温度;制酒生产中,新凤型大曲和传统西凤酒大曲配合使用;创新窖池建造,应用优质人工老窖泥发酵生产;优化入池发酵条件和量质摘酒工艺;创新压窖工艺。  相似文献   

6.
芝麻香酒典型风格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春晖 《酿酒科技》2006,(6):104-105
芝麻香型白酒是位于浓香和酱香之间的一个独立的香型.它没有浓香型白酒生香、产味的基础窖泥,也不具有酱香型酒酿造的大量高温大曲的多轮次复式发酵特点.芝麻香酒与浓香、酱香及浓酱兼香都有明显的区别,其典型风格的形成来源于独特的窖池、原料、糖化发酵剂和工艺.(孙悟)  相似文献   

7.
新投产浓香白酒采用新建窖池进行发酵,有一段缓慢的老熟期,较长一段时间内窖池窖泥有益菌少,酒醅糟情差,产品质量差。"双轮法"发酵是提高浓香质量的常用措施,但目前浓香型白酒的双轮糟,蒸完酒后即作为丢糟处理,一是残余淀粉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浪费;二是双轮糟中的残留香味成分没有被重复利用。因此我们采用了"双轮配料、养米查挤回"工艺,达到了以糟养窖、以窖养糟的目的,可以显著加快新窖的老熟速度,从而快速提高浓香酒产质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间歇式多次投粮工艺,即下沙、1次酒、5次酒生产按5∶3∶2比例投入新粮生产酱香型白酒,对糟醅酸度、淀粉、还原糖、水分、堆积和窖内发酵温度变化规律、轮次出酒率和酒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粮投入可增加糟醅淀粉含量,适当降低糟醅酸度;相同环境条件下,堆积升温先于对照,快于对照,提前24 h达到入池温度;1~5次酒总出酒率的差异不显著,但是实验窖池6次酒出酒率比对比窖池高出0.5%;整个轮次酒质差异主要集中在3次酒和6次酒,其他轮次酒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借助传统酱香翻、碎沙白酒酿造工艺基础上,不改变传统工艺中各项关键控制点,对生产主要设备窖池进行创新设计,研究创新后的不锈钢发酵池与传统发酵池的差距以及优势。根据同等物料投放下,经过相同酿造工艺,以产出基酒的量与质综合对比,不锈钢发酵箱更适合酿造酱香翻、碎沙白酒,满足量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生碧 《酿酒科技》2006,(11):59-60
浓香型大曲酒主要是以高粱等淀粉物质为原料,采用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经固态发酵和蒸馏而成的一种饮料酒。提高浓香型大曲酒质量和出酒率的技术措施主要有:设计合理科学的窖池、窖形、窖容;配造、培养和应用成分及营养丰富的人工老窖泥;加强窖池的退化预防与养护,规范工艺操作、强化窖池管理、制备己酸茵液和营养液、做好窖池的日常养护,促进窖泥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发酵质量、酒醅出酒率和酒质。(孙悟)  相似文献   

11.
入窖发酵对酱香型白酒风味质量的形成十分重要。酱香型白酒入窖发酵的窖池,是固态发酵生产酱香型白酒的重要设备,其主要用途是蓄积糟醅,进行密封发酵生香。在曲药和窖池微生物作用下,窖内母糟发酵生香的优劣,对产品产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在生产中,对入窖发酵控制管理无从下手及片面认识和没有科学的可控措施以致出酒率低及不合格品多。因此,抓好入窖发酵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落实出窖糟醅的监测与研判,采取措施调整各轮次酒醅工艺参数达到入窖条件,严格执行酒醅入窖控制措施,认真做好窖池发酵管理等工作,决定着酱香型白酒风味特征及产质量优劣。  相似文献   

12.
也谈北方浓香型酒与川酒工艺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方浓香型酒与川酒工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①发酵期不同 ,川酒发酵60天 ,北方许多厂采取30~40天发酵期 ;②制曲 ,川酒用纯小麦曲 ,培菌温度60℃左右 ,北方则用小麦、大麦、豌豆混合制曲 ,培菌温度45℃左右 ;③川酒注重窖泥培养 ,北方则常用纯种培养 ;④川酒打量水要求水温80℃以上 ,北方则用冷水浸粮 ;⑤川酒注重窖帽高出地面1~2m ,北方入池糟醅则平地面。在黄水利用、装甑操作、蒸馏摘酒及酒库管理等方面 ,川酒与北方浓香型酒都有明显差异。(一平)  相似文献   

13.
温度是影响酒醅发酵的重要因素,酒醅温度的变化是由环境温度(主要是地温)和窖池微生物生长代谢共同作用的结果[1]。利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窖池智能监测系统对浓香型白酒窖内不同空间位置的温度进行多排次跟踪监测,绘制变化曲线,并拟合出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排窖内温度变化曲线基本符合传统经验[2];使用MATLAB软件分析数据,采用高斯八阶函数曲线模型拟合原始温度数据的效果较好,与各排次以及层次的原始数据都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4.
一、掌握好糖化酶和ADY的使用量糖化酶和ADY用量过大,会使发酵前期升温过猛,生酸高,易引起酵母早衰,酒带苦味,严重时造成烧窖现象。用量过少,发酵升温慢,ADY作用不明显,发酵周期延长。使用量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出酒率下降。合适的糖化酶和ADY的用量应根据生产试验确定,因为各白酒厂生产条件不同,其合适的用量亦应有所不同。首先,应保证窖内的温度变化曲线与以往的基本维持不变,符合“前缓,中挺、后缓”的基本原则;其次是根据试验结果,综合出酒率,成品质量、稳定性(即保护好母糟)和经济性确定最适的使用量与使用工艺;另外,不同季节温度差别较大,糖化酶和ADY用量应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5.
我们将分离而得的耐温耐酸酵母菌Hs—1、Hs—4,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生产性试验。选用出酒率及酒质相近的邻近窖池作试验及对照,其投粮量、润粮时间、谷壳、曲药、量水用量以及入窖温度的控制,发酵期间的管理均相同。试验窖池加入耐温耐酸酵母菌培养液3升和曲粉拌和均匀后下曲入池发酵,发酵期为57天。试验窖池出酒率为37.88%,比对照窖池出酒率提高5.87%,酒样经气相色谱分析己酸乙酯略有升高,乳酸乙酯略有下降。耐温耐酸酵母菌在浓香型曲酒生产中应用,不仅提高了出酒率,且不影响酒的原有风格,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中封窖泥的作用,该研究在酱香白酒窖内发酵过程的封窖步骤,分别采用使用窖泥和不使用窖泥这两种方式进行酿酒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封窖方式("无窖泥/有窖泥")窖内发酵过程温度变化趋势、出窖糟醅的水分、淀粉含量、酸度、还原糖含量、窖面基酒产量和整个窖池的基酒产量均非常接近。"无窖泥"实验窖的窖面基酒相比于"有窖泥"对照窖的窖面基酒在酒体的干净度上得分更高,然而在酱香和酒体醇厚度方面则得分较低;在后味和曲香两个特征的得分比较接近。但两种方式酿造的窖面基酒质量均为合格。利用PLS-DA模型分析,初步确定出了10种风味物质作为质量差异成因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中封窖泥对于发酵进程、糟醅理化指标和基酒产量均影响不大;对于窖面酒风格质量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作用。最后,该文根据酱香白酒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提出了关于封窖泥的质量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茅台地区酱香酒生产独特的工艺,分别从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窖池发酵、高温缓慢馏酒、长期贮存等工序方面,分析了酱香大曲酒生产关键工艺环节与酱香大曲酒风格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传统酱香型白酒糙沙轮次工艺是将下沙轮次出窖糟醅和糙沙轮次投入的粮食混合蒸料蒸酒并混合堆积。本研究对两种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即:①将下沙轮次出窖糟醅和糙沙轮次投入的粮食分别进行蒸煮,分开进行堆积,二者混合入池发酵;②将下沙轮次出窖糟醅和糙沙轮次投入的粮食分别进行蒸煮,下沙轮次出窖蒸馏糟醅进行堆积而蒸煮后的粮食不堆积,二者混合入池发酵。结果表明:方式①产酒最好,与传统工艺相比,1次酒酸味、生涩味减弱,酒体更干净,产酒量也略有提高;2次酒质量数量有所提高,但不如1次酒明显;3次酒以后,质量数量与传统工艺产酒趋于一致。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9.
浓香型白酒控温发酵下糟醅典型微生物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用换热方式实现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温度进行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对控温发酵与传统发酵方法进行对照试验,用平板涂布计数法检测不同发酵期糟醅中典型微生物的变化趋势,探讨温度对好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酵母菌、霉菌数量的影响。表明在发酵前期控制窖内温度上升,利于酵母菌数形成生长优势;在发酵后期控制窖内温度缓落,利于兼性厌氧细菌的繁殖代谢;"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温度变化趋势更利于酯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利用黄鹤楼生态洞酿车间的独特结构在夏季连续生产浓香型白酒,区别于传统压排生产工艺探索一种新的浓香型窖池"安全度夏"的生产模式。通过研究车间内外部的环境温湿度、微生物数量、夏季生产工艺、窖池发酵过程中的温升曲线以及基酒产质量。结果表明:生态洞酿车间温度在17℃~28℃,湿度在71%~86%;空气中全年微生物数量基本维持稳定,夏季细菌数量较自然环境减少50%;夏季连续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大幅改变,糟醅温升情况正常,基酒产质量在不同季节没有显著差异。黄鹤楼生态洞酿车间可以在夏季连续生产浓香型白酒,所产基酒产质量良好,区别于传统压排工艺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浓香型窖池"安全度夏"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