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南方村镇住宅是处于南方镇、乡及乡村等各级区域住宅的统称,是南方村镇人居环境承载主体。文章在理清"村镇"概念的基础上,将村镇发展概况与城市做简单对比,通过资料统计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阐述南方村镇住宅建设中的面积、模式、结构类型及宅基地使用等基本特征及相关要素,有助于从宏观的视角把握南方村镇住宅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陈曦  邓广 《中外建筑》2013,(4):52-53
“凉”是一种人体对环境的感觉描述。被动式致凉即指通过自然通风、遮阳体系等不依赖能源和设备的低技方式使人获得凉爽体感的致凉策略。山地作为人类的居住场所有着悠久的历史,山地居住建筑在于环境的不断互动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形式。本文希望通过结合山地住宅的自身特点,针对山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提出与之适应的被动式致凉策略。主要包括通风致凉、遮阳致凉、绿化致凉和水体致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魏燕丽  蒋亮艳  许锦峰 《江苏建筑》2021,(5):109-111,114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建筑节能的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宜居村镇环境,系统性地开展村镇住宅低能耗技术研究亟不可待.结合江南水乡建筑民俗和气候特点,以江南水乡某村镇住宅典型工程应用为例,研究总结了"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江南水乡村镇住宅低能耗技术策略:最大化地利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优化围护结构节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4.
防寒避暑是居住建筑作为庇护所的基本功能体现.南方地区湿热的夏季气候是人居环境调控的主要挑战,在长期演化中,传统民居的形态与空间被动地适应湿热气候.研究立足南方人居环境夏季致凉的基本需求,结合南方各地区传统民居典型案例分析,从聚落组团、围护系统和缓冲空间三个层面解析其地域应变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探寻响应气候的共性特征与普遍...  相似文献   

5.
任国辉 《四川建筑》2014,(3):64-65,67
寒冷地区村镇住宅节能以冬季采暖为重点,同时兼顾夏季放热,村镇住区规划阶段应营造有利于住宅节能的建筑布局、室外环境等条件。从影响建筑节能的规划设计因素出发,结合特定地区气候和资源特点,初步构建了村镇住区规划节能指标。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村镇住宅中,普遍存在着能源消耗大、室内热舒适度较低等问题,在当今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应该着力解决建筑节能的薄弱环节。本文从被动式自然通风角度着手,对村镇住宅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减少建筑能耗并改善室内热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湿热区夏季炎热,湿度大,时间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提高了对室内活动环境品质的要求,空调等机械通风的使用时间越来越长,而降低碳排放又刻不容缓。被动式节能设计是湿热气候区改善室内环境和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文章从建筑遮阳,自然通风和平面设计三个方面对其被动式设计方法进行总结,探索湿热气候下建筑设计的模式语言。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我国面对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建筑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更是消耗着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并且住宅是我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类建筑群体,寻找一种合适的节能绿色设计方法来降低住宅建筑能耗势在必行。本文以我国首个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区秦皇岛"在水一方"为例,详细分析其建筑设计和被动式节能技术,指出被动式住宅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利用现场实测方法,对上海一典型村庄进行了夏季及冬季住宅热环境以及居民热舒适性现场实测及调研,研究了上海地区农村住宅热环境及室内热舒适度问题。依据问卷调研结果得到了夏季、冬季农村居民对于住宅环境的可接受温度范围、热中性温度以及期望温度,同时研究了热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可为上海地区村镇住宅节能计算、热舒适环境与绿色生态住宅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室内热环境是影响人体冷热感的环境因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可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为了了解苏南地区村镇既有非节能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笔者对该地区冬夏季的典型住宅非采暖空调房间的室内、外热湿环境进行了测试,系统地分析了该地区室内热湿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非空调房间夏季室内空气温度高,冬季室内空气温度低,冬夏季室内、外空气相对湿度大;室内热环境远偏离热舒适范围,达到了较恶劣的程度。开展节能建筑建设和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改善室内环境、提高热舒适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目前村镇住宅建设的现状,建筑节能的迫切需要和人们对住宅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村镇住宅建筑节能的有利条件,从建筑环境、建筑围护结构、新能源的使用、节能意识等多方面探讨了村镇住宅建筑节能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乡一体化规划早在1980年伴随着苏南地区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就已经提出并付诸实践,尤其以2008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标志着我国的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加速期,村镇的发展建设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基于长沙市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大成桥镇作为宁乡县中部较有代表性的村镇.本文将着重探讨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村镇建设的居住用地选择的问题,更好地指导丘陵地区的村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夜间通风冷却潜力(CCP)评价方法,对浙江南、北气候分区各自的典型城市(温州、杭州)夜间通风的适用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北区有一定的夜间通风冷却潜力,而浙江南区相对来说实施难度较大。探索并分析了浙江地区夜间通风的强化措施,介绍了相变蓄热在夏热冬冷地区夜间通风中的发展前景,总结了当前夜间通风运行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浙江地区工程实际夜间通风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传统村镇保护价值评价标准》的编制思路和创新之处,主要包括:兼顾传统村镇不同的遗产存留状况和价值特点;大量试评,兼顾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传统村镇的价值特点;保持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的兼容和对接;具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条件。本文认为,《传统村镇保护价值评价标准》填补了我国传统村镇,特别是未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村镇的价值评价空白,在未来可作为行业标准广泛应用于我国传统村镇的保护价值评价,使保护工作走向“普适路线”,有助于各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评选工作,推动各类别传统村镇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建筑学专业特点人手,分析了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的关系,强调了在建筑学专业开展风景园林教育的意义,明确了风景园林教育在建筑学专业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开展风景园林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剖析了乡镇多层砌体房屋在结构抗震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类房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应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周鑫  徐浩 《住宅科技》2011,31(11):33-35
被动式太阳房的冬季采暖效果无可厚非,但是夏季降温措施没有很好的得以解决。通过对前人经验的归纳总结,探讨被动式太阳房解决过热问题的措施,论述太阳能烟囱强化通风降温、绿化降温和长波辐射降温的原理及其效果,并对被动式太阳房降温方案做了简略设计。  相似文献   

18.
住宅用地板辐射供冷系统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军  陈金花  高殿策  丁豪 《暖通空调》2007,37(12):20-24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分别从室内温度场、湿度场、风速场以及地板换热等出发,比较了住宅用冷却地板单独供冷、风机盘管单独供冷及两者联合运行三种供冷方式。结果显示,冷却地板与风机盘管联合运行可以满足夏季供冷要求,而且克服了冷却地板易结露的缺陷,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节能性。  相似文献   

19.
夏热冬冷地区除湿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夏季新风负荷的特点,通过对该地区各主要城市新风负荷进行解耦计算,得出了新风负荷中潜热负荷很大、新风处理中用于除湿的能耗远远高于用于降温的能耗的结论,认为对新风进行独立除湿适合于该地区新风湿负荷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