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包怡红  刘奇  王薇 《酿酒》2012,39(2):58-62
为提高酿酒酵母产胞外多糖能力,了解酿酒酵母生长情况、代谢产物等特性,进一步扩大微生物多糖来源范围,对酿酒酵母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及各种金属离子对其胞外多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碳源、氮源浓度配比进行了试验,还对发酵条件中pH、装液量、时间、接种量等组合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葡萄糖5%、酵母浸粉0.5%、KH2PO40.1%。用此培养基,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4.5,装液量为50mL/250mL,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2d,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可达到0.292mg/mL。  相似文献   

2.
王小万 《饮料工业》2010,13(11):34-37,41
对啤酒酵母S-1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及提取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啤酒酵母菌株S-1产胞外多糖最佳培养条件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其最佳浓度4%;培养基初始pH5.0;菌体生长产糖最佳温度26℃;产糖发酵最佳时间36h。在此发酵条件下,啤酒酵母菌株S-1产胞外多糖最高达到47.10mg/100ml。啤酒酵母胞外多糖提取酒精沉淀较佳时间1.5h,酒精沉淀浓度80%。  相似文献   

3.
康毅  刘树文  骆艳娥  但霞 《食品科学》2012,33(17):179-183
为提高酿酒酵母的甘油产量,分别考察不同初始葡萄糖和果糖质量浓度、pH值、发酵温度及SO2添加量对酿酒酵母D254甘油产量的影响。对酿酒酵母D254不同发酵初始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其他因素固定条件下,葡萄糖质量浓度180g/L时酵母菌体生长平稳、生长量最高;果糖质量浓度108g/L时酵母甘油产量最高;pH值为3.5更适宜酵母菌体生长和合成甘油;在发酵温度和SO2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中也分别得出适宜发酵温度为28℃和适宜SO2添加量为 20mg/L。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利于酿酒酵母D254生长和产甘油的各因素的最佳质量浓度,进行Plackett-Burman发酵条件组合试验,得到发酵条件最佳组合为: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216g/L、果糖质量浓度144g/L、发酵温度32℃、pH 3.0、SO2添加量40mg/L,此条件下,酿酒酵母D254获得最高甘油产量达655.64μmol/L。  相似文献   

4.
液态发酵条件对灰树花产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证明适合灰树花多糖生产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2g/L,蛋白胨3g/L,KH2PO40.8g/L,MgSO40.12g/L,橄榄油1%;发酵参数为:初始pH6.0,温度25℃,装液量100mL/500mL,摇床转速140 r/min。其胞外多糖产量可以达到0.471g/L。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不同酿酒酵母菌株(CY3079、LA-FR、LA-RA、MST、OFC)在模拟葡萄汁中发酵产香性能,并分析不同酿造条件下各类发酵香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LA-FR酵母菌株产酯类、萜烯类物质能力最强,产香性能最好,因而选用LA-FR酵母菌株研究氮源质量浓度、发酵温度、pH值、SO2添加量对各类香气物质的影响。当氮源质量浓度从1.0 g/L增加至2.0 g/L时,LA-FR菌株所产生的醇类、萜烯类物质含量分别降低36.41%和42.56%,酯类、酸类物质含量分别增加72.92%和26.86%;当发酵温度在18~28 ℃范围内变化时,较低温度发酵有利于酯类、萜烯类物质的积累,但不利于醇类、酸类物质的合成;当pH值从3.2升高至3.8时,酯类、萜烯类含量分别增加19.50%和67.43%,醇类、酸类含量分别降低30.24%和34.16%;SO2添加量与醇类、酯类合成量呈正相关,与酸类、萜烯类合成量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氮源质量浓度对醇类和酯类香气含量影响最大,发酵温度对酸类物质含量影响最大,SO2添加量对萜烯类香气含量影响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复合因素对发酵香气的影响及葡萄酒香气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洋细菌0417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微生物多糖依据其不同的特性被广泛的应用于多个领域.近年来,微生物多糖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愈来愈受到关注.海洋微生物因其独特的生活环境而使其胞外多糖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对从威海近海分离筛选到的具有产胞外多糖能力的海洋细菌0417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探究.结果表明,海洋细菌0417产胞外多糖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培养基初始pH值为7.5;碳氮源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10g/100mL和0.6g/100mL;胞外多糖积累最佳时间为120h.在此条件下培养,海洋细菌0417胞外多糖产量可达1.62mg/mL.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发酵条件(初始pH值、温度和碳源)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88生长及胞外多糖产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多糖产生的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7.0,发酵温度37°C,发酵时间为48 h.碳源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果糖为促进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产生的最适合碳源.在优化发酵条件下(初始pH值7.0,发酵温度37℃和添加2%果糖作为碳源),植物乳杆菌C88活菌数在培养24 h时接近达到109mL-1,胞外多糖产量从29.86 mg/L提高到40.96 mg/L(均为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姬松茸液体发酵胞内多糖的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及极差分析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h、乙醇(95%)添加倍数3倍、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粗多糖的提取率达6.64%。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姬松茸液体发酵胞内多糖的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及极差分析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h、乙醇(95%)添加倍数3倍、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粗多糖的提取率达6.64%。   相似文献   

10.
灵芝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菌丝生物量及菌丝胞内多糖为指标,用液体发酵方法培养灵芝菌丝并获得菌丝胞内多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对灵芝菌丝生长及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灵芝液体发酵生产菌丝多糖最适合培养基组合为:麦芽糖2.0%、酵母提取粉2.0%、ZnSO40.015%、VB10.10%、KH2PO40.2%、MgSO40.05%、pH 6.0,菌丝多糖产量高达6.64%。  相似文献   

11.
高兴喜  姚强  王磊  刘林德  王雯雯  韩凯 《食品科学》2009,30(23):309-313
采用酸解法以3 种食用菌病原真菌(木素木霉、蘑菇轮枝孢和顶头孢)为激发子菌株分别制备相应激发子,以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添加到灵芝发酵培养基中,考察对灵芝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其中顶头孢激发子无论是对灵芝多糖还是对灵芝三萜类物质积累的诱导作用都是三者中最好的,使灵芝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的积累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6.1 倍和5.2 倍,且最佳作用浓度均为120μg/ml,最佳加入时间分别为灵芝发酵培养的中期(3d)和初期(0d);木素木霉激发子对灵芝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积累的诱导作用次之,其产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7 倍和4.0 倍,最佳作用浓度均为80μg/ml,并且最佳加入时间均为灵芝发酵培养的后期(5d);而蘑菇轮枝孢激发子对灵芝这两种活性物质积累的诱导作用是这3 种激发子作用效果最弱的。另外,3 种真菌激发子对灵芝生物量的积累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木素木霉激发子以80μg/ml 的浓度在灵芝发酵培养初期加入,可以使生物量的积累比对照增加2.3 倍。研究结果表明,真菌激发子对灵芝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的积累因激发子种类、浓度以及添加时间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灵芝液体培养菌株的选择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适于液体培养的灵芝菌株中,经选择试验确定赤芝G22为液体发酵生产多糖的高产菌株,并对赤芝G22菌株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选择优化.结果表明,实现多糖高产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8 ℃、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基初始pH值6.0、发酵时间144 h.采用此优化的工艺条件进行液体发酵,使灵芝多糖产量由1.823 g/L提高到2.315 g/L,提高了26.98 %.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柳蘑菌丝体高产多糖发酵条件并对其多糖组分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对柳蘑菌丝体和多糖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培养基配方。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温度、接种量、pH和发酵时间对柳蘑菌丝体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其多糖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柳蘑菌丝体发酵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5%,蛋白胨1%,VB20.006%,硫酸镁0.1%,温度25℃,接种量15%,pH4,发酵时间10 d,在此条件下,柳蘑菌丝得率为(11.50±0.29)g/L,多糖含量达到(1.330±0.035)g/L。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柳蘑菌丝体分别由L-鼠李糖、L-阿拉伯糖和D-半乳糖组成。结论:本研究条件能够提高菌丝体多糖产量,可作为柳蘑菌丝体高产多糖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白灵菇菌株液体深层发酵液中胞内、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得到胞内多糖的提取工艺参数:温度60℃,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为2次,加水倍量为35倍。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参数:浓缩比为1/2、浓缩温度60℃、醇沉终浓度75%、pH6.0。  相似文献   

15.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淡水微藻Chlamydomonas sp.212产胞内多糖的发酵工艺,并采用滤纸片法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经优化后,Chlamydomonas sp.212产胞内多糖发酵工艺的最优参数为Na NO3质量浓度305.01 mg/L、NaCl质量浓度93.66 mg/L、NaHCO_3质量浓度2.12 g/L;在此条件下,其胞内多糖产量为91.182 3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1.6倍。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Chlamydomonas sp.212的胞内多糖对细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对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弱,仅对黑曲霉有较弱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筛选新的天然抗菌活性物质及产油微藻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桑黄菌丝体生物量及产胞内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对桑黄菌丝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筛选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黄产胞内多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为:玉米粉3.9%、麸皮2.2%、KH2PO4 0.20%、MgSO4 0.10%,在此条件下的验证实验表明,胞内多糖产量可达233.107mg/L。  相似文献   

17.
类细菌素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滤纸片法从酒糟与黄水中初筛得到150株抗菌物质产生菌,再用杯碟法复筛得到一株类细菌素产生菌LL18-4,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L18—4产类细菌素最适条件为:以1%葡萄糖为碳源,2%牛肉膏为氮源,1%酒糟浸出液为生长因子,培养基初始pH6.5,37℃静置培养96h,最适条件下效价为164u/mL。对该类细菌素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该类细菌素对蛋白酶K敏感,酸性条件下热稳定性强,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不具备热稳定性,抑菌活性pH范围是5.5-7.5。  相似文献   

18.
局限曲霉产β-葡聚糖酶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局限曲霉(Aspergillusrestrictus)QY-003产β-葡聚糖酶的条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大麦粉,氮源为硫酸铵;最适初始发酵pH为6.0;最适接种量为每瓶1ml孢子悬液(孢子悬液的浓度为2.5×107cell/ml);最适的发酵温度为32℃;500ml三角瓶发酵液的装量为80ml;发酵周期为72h,酶活达到1898.52u/ml,比初始的产酶水平提高了3倍。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验对影响青稞酒出酒率的各因素(温度、接种量、加水量和发酵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可提高青稞酒的出酒率,对酒的色泽、口感等感官质量无影响;复合茵种适宜于液态发酵生产青稞酒,添加量为青稞粉重的0.4%~0.6%;发酵时间为40~72h;加水量为青稞粉的4~6倍。(孙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