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新  王林萍 《新纺织》2005,(5):36-40
为了充分发挥Autocoro 288型、Autocoro 312型转杯纺纱机的性能,纺制高质量低成本的棉纱,需要全面采取技术措施;根据纱线用途合理配棉;加强前纺工序的工艺管理,控制棉条重不匀;确保各车间温湿度符合工艺要求;合理使用转杯纺纱机纱线监测系统;加强纺纱元件的管理和维护:做好落后单锭的追查和处理,加强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Schlafhorst公司生产的Autocoro转杯纺纱机一直代表着国际先进水平,从Autocoro288型、Autocoro312型到Autocoro360型转杯纺纱机,技术不断成熟,设备性能不断完善.如今Autocoro系列转杯纺纱机在全球纺织厂的头数已超过270万头.Autocoro360型抽气式全自动转杯纺纱机作为新推出的机型,又一次成为转杯纺纱市场的焦点.其在原转杯纺纱设备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性能更加稳定,生产效率提高,纺纱灵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自1978年Autocoro转杯纺纱机推向市场以来,已在世界各地售出了200多万头Autocoro转杯纺锭子。如果这些转杯整天不停地运转,则它们每小时可生产1 000_t支数为12 tex~145 tex(Ne 4~Ne 50)的纱线。包含在纺纱盒和纺纱元件中的转杯纺技术对于所生产的纱线质量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为了优化所生产的转杯纱的强度、伸长和均匀度,并同时提高其产量,已经新研制出了用于Autocoro 288机和SE10型纺纱盒,其最高转杯速度达150000  相似文献   

4.
在竞争激烈和对纱线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Shlafhorst公司正致力于转杯纺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使Autocoro转杯纺纱机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全面满足市场的要求。关于Autocoro转杯纺技术的开发,Shlafhorst公司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Autocoro 312型转杯纺纱机生产效率,通过制定合理的设备维修制度,实施设备技术改造,调整优化有关工艺设置,加强设备电气维修及接头小机保养,降低故障率,提高接头成功率等措施,最终使转杯纺生产效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由德国苏拉赐来福(Saurer Schlafhorst)公司开发的Autocoro 8转杯纺纱机,每个纺纱单元都是智能自动化的,由单独控制的纺纱和卷绕工艺构成独立的生产单元(图1)。所有Autocoro 8的单锭都可以独立完成生头工序,而不需像皮带驱动机器那样,受控于中央控制单元。因此,Autocoro 8转杯纺纱机具有522个连续工作的智能生产单元,即便某些纺纱位置需要特别频繁地接头也无大碍。启动Autocoro  相似文献   

7.
德国斯拉夫霍斯特公司于1990年初就在其系列产品中开始供应Autocoro 240型转杯纺纱机。这种新机在1989年美国纺织机械展览会上首次展出。迄今为止已有250台机器在世界各地纺织厂投入使用,生产出的纱线完全满足  相似文献   

8.
介绍Autocoro312型转杯纺纱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及参数,结合生产实践畅述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参数的选配。  相似文献   

9.
Autocoro占自动转杯纺纱机市场份额的第1位,它已在世界范围内安装了270万台纺纱器。近三年仅Autocoro 312就已安装了1000台。赐来福公司最近开发的新型Autocoro 360已超越了以前所有型号的Autocoro转杯纺纱机,它以其突破性的革新为自动转杯纺纱机确定了新的基准。  相似文献   

10.
激光技术在Autocoro纺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技术广泛应用于需要超高精度的领域,而Autocoro自动转杯纺纱机中的纱线接头就属这种情况。将激光技术成功地应用于Autocoro中已有两年多了。 纱线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实质上取决于转杯以正常速度转动时的加速度。我们可以用激光光栅来测加速度,其光源为一个二极管激光发射器,它发出一束极细的光。在Twin-Disc杯中刻有槽孔,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保有机棉与竹纤维混纺针织纱的质量达到要求,针对两种纤维的性能特点,确定了合理的纺纱方案,优化配置了纺纱工艺.有机棉竹纤维混纺针织纱的纺制采用并条混和的工艺路线;生产中针对有机棉比常规细绒棉含短绒多、成熟度较差的特点制定工艺,针对竹纤维抱合力差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优化工艺、加强管理,有机棉竹纤维混纺针织纱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2.
在Autocoro288型转杯纺纱机上安装花式纱装置,通过控制给棉罗拉喂入速度可以生产竹节纱.介绍了转杯纺竹节纱生产原理,分析了转杯纺竹节纱的结构,并通过条干仪进行验证,总结出转杯纺竹节纱规格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RFRS10型转杯纺纱机纺制麻棉混纺纱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苎麻落麻的性能特点、纺制苎麻/棉55/45 36.7 tex、30.9 tex混纺纱的工艺流程;根据原料特点,纺纱各工序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合理配置工艺,使苎麻棉混纺纱在RFRS10型转杯纺纱机上顺利生产,成纱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纯棉精梳针织纱毛羽.结合生产实践,采取不同工艺设计、不同工艺参数进行纺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纯棉精梳针织纱成纱毛羽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原料、工艺、设备以及管理水平等,涉及从原棉到整个纺纱生产工序的各个环节.指出:实际生产中适当增加落棉率;增加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提高粗纱的回潮率,在保证细纱工序不出"硬头"的情况下,粗纱捻系数可以偏大掌握;细纱工序合理配置纺专器材,可以降低成纱毛羽.  相似文献   

15.
提高针织用纱质量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翁毅 《棉纺织技术》2005,33(7):53-54
针织用纱质量的要求高于机织用纱,对纺纱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针织用纱质是控制配棉环节和纺纱环节.配棉应控制好原棉的成熟度、短绒率和有害疵点;纺纱过程中应优化纺纱工艺,控制成纱棉结和提高条干均匀度.  相似文献   

16.
特细号纱纺纱质量控制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采用新疆长绒棉纺制CJ 4.32 tex特细号纱,原棉配棉品级为1.33,纤维长度为37 mm.针对影响喷气织造效率和质量的原纱条干CV、单纱强力及单强CV等关键指标,运用系统工艺学原理,通过大量纺纱试验,在原料、工艺、设备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保证了特细号纱的顺利生产及成纱质量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低级别配棉转杯纺纱的成纱质量,根据棉纺系统工程工艺学的思路,并结合全面质量管理,针对原料性能特点,在纺纱各工序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开清工序采取适度降低各部打手速度、合理配置各部隔距,加强开松和转移,减少纤维损伤;梳棉工序采用重定量、中速度,加强纤维梳理和转移;并条工序采取重加压、中定量、低速度、小隔距工艺,加强纤维混和,改善纤维伸直度;转杯纺工序采用中定量、高速度、中张力、中负压工艺.实践表明,优化配置纺纱各工序工艺,严格控制半成品质量,并从设备、工艺、操作及管理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对转杯纱重量不匀、条干不匀及强力不匀三项质量指标进行严格控制,转杯纱的整体质量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减少针织纱细节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减少针织纱细节,提高成纱质量,运用系统棉纺工艺学的思想,针对针织纱生产过程中细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纺纱试验.针织纱细节与原料中的含短纤维量、牵伸工艺配置、机械设备、操作和清洁等因素有关.通过采取合理配棉、优选工艺参数和新型纺纱器材、加强挡车操作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措施,减少了针织纱细节,针织纱质量达到乌斯特2001公报5%~25%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造成纱线质量下降的原因,通过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强化设备等措施,来达到降低配棉成本提高成纱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喷气包芯纱的纺制及其包覆效果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5.5 tex(33.66 dtex)棉涤包芯纱为例,介绍了喷气包芯纱的纺纱工艺流程、各工序工艺参数配置及采取的技术措施.探讨了喷气纺纱的包覆机理,分析了影响喷气包芯纱包覆效果的主要因素.对喷气包芯纱与环锭包芯纱的成纱质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喷气包芯纱强力不匀率小,包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