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胡玉银 《建筑施工》2007,29(1):71-73
(续上期)3超高层建筑的未来3.1超高层建筑的优越性[1,2]自古以来,没有一种建筑形式象超高层建筑一样,在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会引发人们如此激烈的非议: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易发灾难等等。但是,超高层建筑在激烈的争论中仍然在不断发展,自1894年美国纽约曼哈顿生命保险大厦落成至今,超高层建筑发展历经百年风雨而长盛不衰。超高层建筑见证了各个时代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美国纽约帝国大厦、世贸中心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中国上海金茂大厦和台北国际金融中心以及马来西亚吉隆坡石油大厦,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超高层建筑,无一不表征着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成就,为世界各地人们所瞩目。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7,(2)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当前人们对超高层建筑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超高层建筑具备良好的质量,而且需要超高层建筑具有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建筑形式,超高层建筑设计结合空间韵律,才能使城市更加具有现代化建筑风格,体现现代化建筑的空间韵律美,打破传统城市空间的韵律法则,提高人们的生活居住水平,加强人们对现代化建筑空间韵律的体验。本文首先指出了当前超高层建筑设计和空间韵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以期能够丰富城市超高层建筑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6,(8)
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出现在人们生活中,部分超高层建筑还呈现异形化,异形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并不像正常建筑施工那样简单,因此,有必要对异形超高层建筑关键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本文将从异形超高层建筑关键施工工艺入手,从四方面研究异形超高建筑中的核心筒施工控制工艺。  相似文献   

4.
韩大观 《城建档案》2009,(11):38-39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建设水平的提高,高层、超高层建筑数量迅速增加。在不断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同时,既要重视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和救援工作,更要注重加强对此类档案的编制与保管,确保工作、生活于高层、超高层建筑之中的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超高层建筑不断增加,人们愈加重视超高层建筑中消防电气技术。本文探讨了超高层建筑中消防电气技术的功能特点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6.
1超高层建筑为了在一定的用地面积上取得更多的建筑面积或空间,建筑在向高空发展。超高层建筑一般认为是高度为100m以上的建筑。随着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拔高,也带来了一系列弊端,如地基沉陷、地震难防、消防困难、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热岛效应等,特别是曾经是世界第一高楼的纽约世贸中心双子楼遭恐怖袭击而毁于一旦,摩天大楼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担心。一些专家提出要限制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但从人类的建筑发展历程来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终将克服各种困难,建筑物的高度还将不断增加,最终极限高度还难以预料。实现超高层建筑和超超高层建…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施工中,建筑能源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度较高,所消耗的建材以及其它材料也相对底层的建筑要高的多。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建筑方面的节能技术已经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节能和人们的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超高层建筑中,如何使用节能技术是降低建筑消耗的关键。因此,在高层建筑中,节能技术以及理念是建筑施工技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本文拟从节能理念在超高层建筑中的重要意义出发,来探索节能理念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风景线,如何合理建立超高层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从目前的评价体系来看,超高层建筑适应性方面存在条文匹配性弱、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特点,结合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应针对超高层建筑的具体情况,制定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促进城市建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超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商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在土地资源十分宝贵的城市,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居住面积少的情况下。修建适量的超高层建筑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国外的高层建筑于19世纪后期开始修建,超高层建筑在20世纪早期逐渐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都市土地使用饱和、中心商业区地价高企,势必造成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普遍开发。汶川地震的发生后,人们对安全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而我国在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基础隔震领域,基本还是空白,处于地震带的大中城市,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基础隔震技术,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根据现有的技术,对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基础隔震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瑜 《华中建筑》2009,27(11):164-165
目前的建筑教育中构造课程和设计教学人为分裂,脱节严重 加之教学过程中普遍的重艺术轻技术想法,导致建筑设计脱离建筑本体和工程实际。因此结合本院构造课程教学的传统积弊和本科院校建筑设计的发展要求,从构造与设计整合、构造内容革新、教学实践手段等方面介绍了构造课程改革的思路、具体尝试以及成果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郭晓岩 《建筑电气》2011,30(10):8-10
针对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构成.结合工程应用实际情况.分析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电气消防系统设计、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电气节能设计.以及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前期规划、系统规模的控制方法及智能化新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宇  谢文东 《山西建筑》2007,33(7):80-81
分析了顶层TMD减震系统的振动控制机理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针对建筑结构顶层TMD减震控制,介绍了研究现状及进展,通过对几种TMD新体系的分析,指出其在结构减震控制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其面临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高校建设的蓬勃发展,学生食堂的扩建、新建现象也尤为突出,食堂面积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多元化,食堂已经不是简单的吃饭的地方而是融合了多种功能的综合建筑.笔者以本人所在的清华大学之学生食堂为出发点,结合自己调研走访的多个高校学生食堂的实例,经过归纳、分析和研究,提出目前高校食堂设计中值得思考的问题与建议,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围海造地、码头堆场、堆载预压等填方工程的面积越来越大,它们都属于大面积荷载问题。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荷载的累加效应也具有大面积荷载的性质。通过对城市工程建设与大面积荷载关系的揭示,对大面积荷载的特征及其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进行初步定义和分析。大面积荷载对变形的影响深度大于一般建筑物的影响深度,但小于按常规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在对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人们所发现的上海地区城市建设与沉降的关系,如建筑密度越大,建筑容积率越高,地面沉降越显著,新区建设较旧城改造沉降效应明显等,给予较好的解释。同时得出,容积率一定的情况下,高层建筑由于密度小,间距大,将会比密集的多层建筑更有利于减小整体地面沉降等结论。有关分析对城市建设规划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建筑也成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对象。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者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对于解决体育建筑建设中的重复建设、盲目强调标志性、使用功能单一等问题,毫无疑问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试图以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皮划艇比赛赛场长乐东湖水上运动中心为例,从规划选址、去标志化、资源利用与赛后运营等几个方面探讨体育建筑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想要减少这种损失,需要发展抗震结构的建筑,减地震发生时带来的损失。而层间隔震框架结构就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隔震结构。它和普通的抗震结构比起来减震性能比较好,有着较大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利用ANSYS建立起普通的抗震结构以及层间隔离结构然后进行动力特性以及地震相应的分析,通过比较了解层间隔震框架结构相对于普通隔震体系的优异性。  相似文献   

18.
结合天津市某超高层建筑项目,针对一些与近几年在超高层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发现的相似的共性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着重讨论问题较集中的供配电系统、消防系统和节能、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在设计方面易疏忽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结合超高层建筑功能特点和智能化技术应用现状,提出超高层智能化设计要点,旨在探讨和提供适宜此类建筑特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由于高层建筑的基础对于结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建设场地往往存在各种不利情况,导致基础设计过于保守,造成浪费.文中介绍某超高层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过程,通过对多种基础类型的分析对比,最终得到较佳的方案,望能提供给同行们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