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阐述了在校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满足企业基本需求、激发创新能力和迈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人才培养中能力与企业需求对接的战略构思,强调人才培养要树立具有国际视野的实践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要瞄准企业实际需求,创造与企业对接的培养环境;要强化校校联合和校企联盟,形成能力培养矩阵;要与国际通行的资格认证相结合。最后,讨论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对接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实践教学环节系统性较差、与企业需求相脱节、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对接行业需求构建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因时而新的教学内容,实施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形成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是将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对接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达到企业与中职学校"双赢",实现中职教育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之目的。以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目前电子商务市场人才需求和高职毕业生很难满足企业需求的现状,分析现有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调研目前高等工程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面向工程的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即设置专业方向、重构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方法、开拓实践教育基地产学研结合、结合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优化、建立专兼职的教学队伍、创新毕业设计、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监控。  相似文献   

6.
高校重点实验室在近几年发展较快,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大幅增加,但目前关于高校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模式方面的研究仍处在较落后的水平,要以将重点实验室建成真正代表高校学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为目标,探索适应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重点实验室自身开放与管理模式,研究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的开放模式,并在工作中进行实践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高校重点实验室在近几年发展较快,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大幅增加,但目前关于高校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模式方面的研究仍处在较落后的水平,要以将重点实验室建成真正代表高校学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为目标,探索适应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重点实验室自身开放与管理模式,研究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的开放模式,并在工作中进行实践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探讨了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校企互融人才培养模式,对校企互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全周期,深化学校和相关行业企业的多领域合作,有效提升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促进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深入互融,满足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东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东电”)依托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与企业深度合作,以企业需求为牵引,实施“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动,完善机制,开展实质定向培养,强化培养过程管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提升校企协同培养质效。东电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能源电力为特色的省属重点高校,毕业生中有60%以上进入电力能源产业和企业工作,为国家电力能源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进入新世纪以来,东电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主动对接吉林省经济建设需求和能源电力行业技术创新要求,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依托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与企业深度合作,以企业需求为牵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施“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制约了企业和经济的发展。目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有效满足企业的需求,文章试研究介于"企业内训"和"院校培养"之间,且不同于校企合作的模式——"企业办学"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企业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可行性及运营管理模式,为企业解决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企业无缝对接。针对传统的从"学校→企业"的开环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缺点和不足,探索并实践了"校内学习—低年级辅岗实习—校内学习—毕业实践"的闭环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辅岗实习能使学生提前客观认识专业,自觉缩小就业意向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步形成比较务实的择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领域不断延伸和进程深化,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又能熟悉交通行业的知识和业务流程,围绕如何培养面向交通行业的信息技术高端应用型人才,在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面向交通、能力为先、结合项目、重在实践”的培养模式,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通信产业结构的调整,融合已成为电信业发展的新趋势。通信网、互联网与广电网的三网融合加速了IT与CT技术融合。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岗位需求开发设置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在通信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下,通过深层次校企合作,整合企业资源,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职业院校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总结出坚持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无缝对接企业实际需求是订单式人才培养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能源革命的深入推进,电网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直接关系着企业整体人才队伍的质量。根据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本文以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构建基于“六维”模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山西省电力公司的实践,阐释了该模式的实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以吉首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剖析和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揭示出吉首大学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现存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据此建立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希望通过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提高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内工业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培养模式,总结三峡大学在工业工程专业建设中的基本思路:定位于近机类专业,提出了一套依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优势学科,基于机械大类教学平台,培养目标面向生产制造业,体现自身学科特色的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计划针对性强,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满足了我国现代制造业发展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宗旨,依托企业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并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应用技能型专门人才取得显著效果,呈现出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互利的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区域经济现状的调查,充分吸取了毕业生情况、企业需求和行业的反馈信息,根据行业企业技术提升对人才的要求,创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区域企业,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要求,探索面向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及进行相应的平台建设,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