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双成  石玉冰 《化肥设计》2011,49(1):6-10,16
根据液体物质的导热系数与其对比温度和对比压力的关系的文献数据,导出了估算加压下液体有机物导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9种液体物系223个数据点的导热系数数据,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总平均相对误差为3.349%,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计算准确性优于文献方法;本文方法简单方便,只需要物质的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和低压下物...  相似文献   

2.
纯气体,混合气体及液体导热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立楠 《氮肥设计》1996,34(4):19-22
介绍常压下纯气体及混合气体,加压下纯气体及混合气体以及液体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纯物质汽化热的剩余函数预测模型基础上,结合液体导热系数与汽化热的关系式,推导出纯液体导热系数的剩余函数模型。通过对155种物质实验数据的检验,1561温度点的总平均相对误差为1.93%。  相似文献   

4.
黄科林 《化工设计》1996,6(6):26-28,50
依据Chapman导热理论关于液体导热系数与粘度的关系,结合由Eyring反应速率理论及NRTL方程导出的液体粘度关联式,得到一个计算液体混合物导热系数的新型方程。经对18个二元体系和4个三元体系、1个四元体系共1646个数据点的检验,结果较为满意,与文献值或实测值相比总的平均误差仅为0.394%。  相似文献   

5.
热线探针测定液体的导热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热线探针测定液体导热系数时产生误差的原因,指出了设计探针时应注意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利用实验数据对导热系数关联式进行校正的“两点式还原法”,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与发表的文献数据相比,校正后的数据相对误差在±3%内。  相似文献   

6.
在计算液体导热系数的Weber方程和Sato关系式的基础上,根据对有机物液体导热系数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估算有机物导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22个体系74个数据点的有机物液体的导热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总平均相对偏差3.18%,计算准确性优于文献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被估算物质的摩尔质量、临界温度、正...  相似文献   

7.
介绍常压下纯气体及混合气体,加压下纯气体及混合气体以及液体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精确计算不同温度下液体导热系数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克强 《化学工程》1996,24(1):68-75
根据液体微观结构的特点和热传导机理,发展了一种计算液体导热系数的新方法。对273种物质6271个数据点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很宽的温度范围(熔点到沸点以上温度)内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平均误差仅0.292%,计算精度优于文献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电解质非水溶液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 ,发展了一种根据电解质非水溶液的组成计算其导热系数的普适方法。对不同温度下 191个电解质非水溶液体系的计算结果表明 ,导热系数计算值与文献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 ,平均误差 3.4 8%。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电解质水溶液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 ,发展了一种计算不同温度下电解质水溶液导热系数的普适方法 ,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稀溶液 ,而且适用于浓溶液 ,同时适用于高浓度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对 5 1种电解质 35 5个数据点的计算结果表明 ,导热系数计算值与文献推荐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 ,平均误差 3.87% ,计算精度优于文献方法  相似文献   

11.
液体导热系数的自由体积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统一的自由体积模型描述温度,压力和组成对稠密流体,尤其是液体的导热系数的影响。首先,在低压下纯液体的导热系数提出了简单的三参数关联式,对43种纯物质,443个数据点的总平均误差仅为0.26%,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液体混合的模型,其参数可视与温度无关,对43个二元体系,包括含水体系,计869个点的计算误差仅为2.31%,优于被认为成功的Teja-Rice模型,最后,提出了适用于高压下,包括气液两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传质反应速率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建立了一个新的传热理论——传热反应速率理论。结合统计热力学模型,引进局部组成概念,导出了一个新的导热系数方程。对于n元液体混合物,该方程可表示为: λ=(2πRT~3 multiply from i=1 to n M_ix_1)(1/2)·〔(s/2)sum from i=1 to n Q_ix_1U_11-RT sum from i=1 to n θ_i lnτ_(jt)〕~2·exp〔sum from i=1 to n q_in_ix_i sum from j=1 to nθ_(ji)lnτ_(ji)-a/2RT sum from i=1 to n q_jn_ix_iU_(ji)〕该方程应用于87个二元体系的关联和16个多元体系的推算结果表明该方程是可行的和可靠的,计算精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黄科林 《广西化工》1999,28(4):57-61
依据Chapman导热理论关于液体导热系数与粘度的关系,结合Eyring反应速率理论及引入局部面积分数而导出的液体粘度关联式,得到了一个计算非电解质溶液导热系数的新方法。经过16个二元体系和2个三元体系,共1489个数据点的试验,与文献值相比总的平均误差仅为0.31%。  相似文献   

14.
依据Chapm an 导热理论关于液体导热系数与粘度的关系,结合由Eyring 反应速率理论及引入局部面积分数而导出的液体粘度关联式,得到了一个计算非电解质溶液导热系数的新方法。经对16个二元体系和2 个三元体系,共1489 个数据点的检验,与文献值相比总的平均误差仅为0.31 %  相似文献   

15.
在估算导热系数的Weber方程和Sato—Riedel法的基础上,根据对液体导热系数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估算液体导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34种液体物质(包括27种有机物和7种无机物)100个数据点的导热系数,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总平均相对偏差为3.00%,计算准确性优于文献方法,方法简单方便,利用被估算液体物质的摩尔质量、临界温度临界压缩因子和正常沸点温度数据,就可以直接预测这些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6.
液体的导热系数与蒸发潜热及温度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流体导热系数的自由体积模型,用方阱流体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验证了模型,获得满意的结果.将所得模型结合统计力学理论,导出了液体的导热系数与蒸发潜热间的关系,对40种有代表性的物质(569个点)的关联,误差仅为1.78%,最后得到关联导热系数与温度的两参数模型,对40种物质的关联结果表明,所得模型适用于直到临界点附近的宽广的温度范围,优于被认为较成功的Jamieson的两参数经验式.  相似文献   

17.
论液体导热机理与液体导热率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根据作者建立的氩模型,从理论上阐明气体输运现象可用统一的数学方程描述,提出“气体不平衡状态方程”,进而将其移植应用于液体,提出液体导热率的半理论方程,经用极性与非极性等不同结构类型的液体纯质418个实验数据验证,平均误差1.7%,显著优于文献中各式。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采用查表法估算加压下液体导热系数的Missenard法的基础上,利用液体物质导热系数的文献数据,导出了估算加压下液体导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加压下18种液体物质313个数据点的导热系数数据,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总平均相对偏差为3.08%,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计算准确性优于文献方法;文中方法简单方便,只需...  相似文献   

19.
在高温高压下测定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琮玉  杨孟林 《化工学报》1989,40(4):494-499
本文描述了在高温高压下快速测定液体导热系数的方法.温度和压力分别达到250℃和25.0MPa,以玻璃包封的热敏电阻作为加热元件,用桥路测定热敏电阻的dV/dt,由dV/dt计算介质的导热系数,每次测量时间为1.5秒,用六个已知导热系数的参考液体标定了装置,平均偏差小于±2%.该装置不仅可以测量有机液体,而且也可以测量导电液体或溶液.  相似文献   

20.
张智  刘志刚 《化工学报》2000,51(2):282-286
引言 导热系数和黏度是重要的运输性质,是工程设计和应用中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