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德巧  乐晟  张永刚 《山西建筑》2005,31(12):70-71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介绍了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全线软土路基处理方案以及软土路基处理的施工控制,经实践证明,该工程所采取的软土路基处理措施是正确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山区高填方工程地基处理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贵阳龙洞堡机场和福建三明沙县机场高填方填筑地基处理试验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山区高填方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方法、施工参数,地基处理效果检测及评价方法;并列举了工程应用实例及其显著的地基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闫魁 《山西建筑》2006,32(17):63-64
结合工程实例,对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技术检测、结构复核情况作了调查,确定了加固处理方案,介绍了其加固处理要点,总结了工程施工、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4.
在宁波大岙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设计中,针对南方多雨及山谷型地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采用了由普通好氧处理、纯氧生化处理、臭氧氧化、综合物化处理等组成的多级生化处理工艺。介绍了工程处理规模及排放标准的确定方法、主要设计参数以及工程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贾兴华 《山西建筑》2006,32(23):106-107
简述了杂填土的工程特性,分别应用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用砂垫层置换人工填土、粗砂褥垫层转换特殊地基土的设计处理方法,并分析了其处理效果,说明了对不同地基土进行砂垫层处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钻孔灌注桩常见工程问题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柴旭伟 《山西建筑》2006,32(20):128-130
介绍了钻孔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工程问题及处理措施,就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工程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论述了灌注成桩后的缺陷处理措施,最终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区城市道路路基处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丹  文泉 《山西建筑》2007,33(16):307-308
以浙江宁海县某城市道路工程为例,综合考虑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工期要求、工程成本等因素,合理选择软土路基处理方案,并最后总结了一些城市道路软土路基处理的特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吴铁海  王建军 《山西建筑》2009,35(2):111-112
介绍了运城地区盐渍土地质条件下采用CFG桩和换填灰土垫层处理盐渍土地基的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总结了该法的处理机理、施工工艺及其适用范围,以期为类似的软基处理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池余春 《云南建材》2011,(11):293-294
城市排水工程是一项城市污水的收集、处理,综合利用、降水的汇集、处理、排放,以及城市御洪、防洪、排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保障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生命线工程。本文以工程实例,阐述了城市雨水管的施工技术,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粉喷桩处理软地基的施工原理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杨晓龙 《山西建筑》2006,32(1):111-112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粉喷桩的设计和施工原理,从准备工作、试桩、施工技术等方面阐述了粉喷桩处理软地基的质量控制,经过工程实践证明了粉喷桩处理软地基的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坑开挖容易导致邻近建筑产生较大沉降,而目前关于基坑开挖引发邻近建筑群变形规律的研究较为匮乏,邻近建筑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尚需研究。基于实际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别建立实际情况、仅有建筑1、仅有建筑2的3个计算模型,探究了深长基坑开挖引发邻近建筑群沉降规律,得到以下结论:建筑距离基坑较近时,基坑开挖过程中容易发生较大沉降,后趋于稳定,层数较高且平行于基坑的建筑沉降较大,垂直于基坑的建筑沉降差异较大;基坑开挖后,建筑群沉降小于单个建筑沉降;垂直于基坑的建筑偏转角更大,距离基坑较近处更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与单个建筑相比,建筑群中各建筑偏转角更大,尤其是垂直于基坑且中部附近存在其他建筑的情况,更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沉降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无论在填埋过程中还是封顶后都会产生显著的沉降.填埋场的沉降一方面可以增加场区的垃圾消纳量,另一方面将对填埋场的维护和场地再利用产生不利影响.垃圾填埋体的沉降受垃圾土的自重压缩和有机质降解的综合影响.本文从分析填埋场沉降机理人手,提出填埋体的沉降由主沉降、次沉降和有机物分解沉降三部分组成,并给出了沉降估算公式;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填埋体的沉降过程,计算表明,一座设计容量为472万m3,设计填埋高度73m的填埋场的扩容率可达97%;封顶后的最终沉降约为填埋高度的10%.文中提出了实行分区填埋、分层压实和加速有机物分解等控制填埋场沉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人工顶管的施工方法。人工顶管施工是穿越铁路、河流、公路等障碍物的最佳施工方法。人工顶管一般适用于非岩性土层。人工顶管既可减少对管道沿线的环境污染等,又可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4.
任意形状三维物体的Delaunay网络生成算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介绍一种基于Delaunay算法的四面体单元的自动网格划分算法。该算法适用于由任意曲面围成的三维物体。在网格生成过程中,运用背景网格加快了四面体网格的生成速度;通过对网格中新插入点的Delaunay空腔的边界面进行检验,避免了四面体单元的重叠。提出一个判断点是否在任意封闭区域内的算法,实现了凹形物体的Delaunay网格生成。算例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生成任意形状三维物体的四面体单元网格。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新疆维吾尔族民居的特征以及与自然地理、气候的关系。和阗民居为阿以旺式——即以中央明亮厅为中心,布置所有房间,以适应沙暴日气候;喀什民居为米玛哈那式——即以客房为主体的居住单元,布置内向小庭院,密聚构成街坊,以适应地震干旱的气候特征;吐鲁番民居为集中式,高棚架庭院式——即用土拱建造半地下和地上住房,庭院中设高棚架遮荫,以适应特殊干旱高热气候;北疆民居为开敞式——土木平房建造在庭院一隅和果园组合,开敞布置,以适应降雨、雪多的夏热冬冻气候。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岩体裂隙特征提取方法较难及时准确地对裂隙特征进行提取,现有数字化处理方式缺乏系统性。笔者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岩体裂隙定量识别与表征方法,在小波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自动阈值分割算法,对图像裂隙区域进行分割处理。在对图像进行裂隙区域分割处理后,采用区域生长法计算裂隙面积。采用边界跟踪算法提取边缘轮廓,并利用Zhang-Suen细化算法计算裂隙骨架。在此基础上利用动量法拟合骨架切线,并计算切线的法向向量,利用三角函数转化来计算裂隙倾角,结合DDA画线算法对裂隙宽度信息进行提取并计算裂隙宽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分析建立的自动阈值分割算法,在对裂隙区域的分割效果、阈值选取及计算速度上均优于传统的Otsu算法。在裂隙特征值的提取计算上,该方法不仅保证了骨架的平滑度,而且提高骨架的拟合程度,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方法计算更加简单,计算量更小。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大学本科实践课程AutoCAD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难题,细致地解析了学生的心理,积极地采取心理战术缓解学生的压力,令其克服自卑的心理,使其保守良好的心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努力创造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经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出结论:优化课堂教学,教者首先应仔细观察与揣测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18.
某基坑事故工程桩和基础承台的加固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处理因基坑事故造成的工程桩偏位和倾斜具有时间紧、技术难度大的特点。针对温州地区某大厦工程桩发生偏位的情况 ,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理 ,对偏位、倾斜工程桩动测确定无断桩后对其降级使用 ,对偏位桩进行静载荷试验确定其真实承载力 ,在基础四周补桩、修改承台设计 ,以及预留进一步补桩的构造措施 ,以确保整个建筑物桩基和基础承台的安全性。事实证明这一基坑事故后桩基偏位处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深埋扩底抗拔桩的承载力,需要确定破坏面的形状参数和应力条件。针对已有模型试验的研究结果,结合不同桩长扩底抗拔桩统一破坏模式,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应力莫尔圆研究认为,仅考虑自重应力条件得到的破坏面法向应力明显小于扩底附近的实际破坏面应力条件,导致破坏面影响高度计算结果偏大。基于模型试验的试验结果,对扩底应力的增强系数进行了反算,该值在1.3到2.7之间,比被动土压力系数3.4要小,对扩底角度变化不敏感。只是初步的机理探讨,考虑到深埋扩底桩的埋深影响,该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A simple game theoretic model with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s developed for regulating the total amount of pollutant discharged by all the effluent producers in a given region, where the allowable limit on total emission, that is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s assumed to be give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total emission is to be allocated amongst all the polluters so as to maximize the social benefit, and that the social benefit is to be allocated through taxation on the companies under the criterion of impartiality. The concept of impartiality is defined as equal individual satisfaction for the polluters who cooperate. This concept is applied to solve the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game. A numerical example is inclu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