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机械合金化对Fe73.5Cu1Nb3Si13.5B9纳米晶合金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Fe73.5Cu1Nb3Si13.5B9纳米晶合金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的变化,发现将已经形成纳米晶的合金带经过短时间的机械球磨以后可以使它变非晶态粉末,若延长球磨时间可使非晶粉末再出晶化,并具有更步的晶粒。若将以非晶态粉末再进行退火可形成晶粒更微小的纳米晶。  相似文献   

2.
用差热分析(DTA)结合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温度在0~700℃范围内,该合金的晶化相为α-Fe和Fe2B;α-Fe相晶化表观激活能为452.39KJ/mol,Fe2B相的晶化表观激活能395.23KJ/mol;两相在晶化初期激活能最小,随晶化量Xc的增加而迅速境大,在α-Fe的体积分类为30%~80%,Fe2B的体积分  相似文献   

3.
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方法进行热分析实验,研究不同加热速率下非晶合金条带Fe73.5Cu1Nb3Si13.5B9的晶化动力学特性.DSC曲线的晶化温度和晶化峰值温度随着加热速率的增高而向高温方向迁移,说明合金的晶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动力学特性.建立基辛格模型,拟合动力学模型函数对结晶率的实验曲线,可以获得动力学参数值,得出晶化激活能的数值为2.89 eV.研究表明:对于Fe73.5 Cu1Nb3Si13.5B9合金,采用经验的双参数Sestak-Berggre模型能更加定量描述其晶化过程,而Johnson-Mehl-Avrami模型适宜在较低加热速率下描述.  相似文献   

4.
用热分析法结合XRD、TEM研究了添加元素W、Nb对Fe76.5Cu1Si13.5B9非晶合金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W或Nb的加入都降低了Fe-Cu-Si-B非晶合金反应的Avrami指数n;并且添加元素Nb更有利于该合金获得较小的a-Fe(Si)晶粒。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脉冲电流处理对Fe73.5Cu1Nb3Si13.5B9合金薄带巨磁阻抗效应和脆性的影响,并与等温退火样品的巨磁阻抗效应和脆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过应力脉冲电流处理后的样品,其阻抗变化率和灵敏度都显著高于无应力脉冲处理后的样品.淬态样品在9.34MPa拉应力下,经电流密度为930A/mm2的脉冲电流处理后,阻抗变化率可达到220%,灵敏度达到0.35%/A·m-1.用应力脉冲电流处理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巨磁阻抗效应,而且可以有效抑制样品长时间的等温退火带来的脆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Fe_(76.5)Cu_1Si_(13.5)B_9非晶合金在晶化过程中析山的α-Fe固溶体(α相)的X射线衍射峰存在不对称性并随退火温度而变化,对α相衍射峰进行分峰拟合证实,Cu原子可以促进α相形核并固溶其中,合金晶化与原始态中残存晶核无关,α相晶粒中Cu含量的不同导致衍射峰的不对称性,键合能准化学近似计算结果表明,Cu原子降低了周围原子的迁移势垒,导致合金的晶化首先在含Cu量较高的区域开始,使晶化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脉冲频率为50 Hz、电流密度为1750 A/mm2的高强脉冲电流使Fe73.5Cu1Nb3Si13.5B9非晶薄带在低于非晶转变温度100 K的条件下实现了短时晶化.脉冲电流能促进原子迁移,加速原子和原子团扩散,使Fe73.5Cu1Nb3Si13.5B9非晶薄带发生结构弛豫,使显微硬度由原始态非晶的8.2逐渐增至约9.0.进一步延长脉冲电流作用时间,非晶薄带发生显著晶化,大量析出平均尺寸约为8.5 nm的α-Fe(Si)相,其显微硬度则急剧增至12.4以上,增幅约达50%.在高强脉冲电流作用下,Fe73.5Cu1Nb3Si13.5B9非晶薄带可在约30 s的时间内基本完成纳米晶化过程,而等温退火晶化则需要约1 h.  相似文献   

8.
超微晶合金Fe73.5Cu1Nb3Si13.5B9晶化过程的X射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超微晶合金Fe73.5Cu1Nb3Si13.5B9在退火过程中晶化相及晶格常数的变化。经480℃×1h退火后,合金中出现bccFe(Si)相,600℃出现Fe3B相,670℃出现Fe23B6相。退火温度升高时,Fe(Si)相的晶格常数由0.2838nm上升到0.2849nm合金经过550℃×4h退火后仍只有Fe(Si)一个晶化相,其晶格常数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综合热分析仪测量了Fe73.5Cu1Nb3Si13.5B9晶化处理的焓变和晶化温度,并制定了不同的晶化退火工艺,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自动测量仪对晶化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了磁性能测定.研究结果表明,Fe73.5Cu1Nb3Si13.5B9软磁合金从250 ℃开始加热,经过370 ℃、470 ℃二次预热处理,在560 ℃保温1 h后,炉冷到250 ℃出炉冷却,可获得较高的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用JEOL-2000FX分析电镜和JEOL-2000EXⅡ高分辨电镜研究了经磁场热处理的Fe73.5Cu1Nb8Si13.5B9纳米晶中Fe(Si)固溶体晶粒的大小、形状、晶粒间的接触及取向关系,重元素的偏聚和非晶基体的有序性等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用差热分析(DTA)结合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Fe_(73.5)Cu_1Nb_3Si_(13.5)B_9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温度在0~700℃范围内,该合金的晶化相为α-Fe和Fe_2B;α-Fe相晶化表观激活能为452.39kJ/mol,Fe_2B相的晶化表观激活能395.23kJ/mol;两相在晶化初期激活能最小,随晶化量X_c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在α-Fe的体积分数为30%~80%,Fe_2B的体积分数为40%~80%时,呈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12.
预退火对Fe73.5Cu1Mo3Si13.5B9非晶合金的晶化及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预退火温度和时间对Fe(73.5)Cu1Mo3Si(13.5)B9非晶合金在最后退火过程中发生的 晶化及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预退火能有效地控制合金的晶化过程,降低了最 后退火时所放出的晶化潜热。该合金在450℃进行1h预退火发生部分晶化,释放约32%的晶化 潜热,再经510℃保温1h最后退火其磁性能与制备态样品经510℃退火后的磁性能相比,最大磁 导率m显著提高,矫顽力Hc明显下降,Bs和Br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NANOCRYSTALLINESTRUCTUREANDINITIALPERMEABILITYOFANNEALEDFe_(73.5)Cu_1W_3Si_(13.5)B_9AlloyZHANGXiangyi,ZHANGJingwuandZHENGYangze?..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脉冲电流退火工艺对非晶Fe73.5Cu1Nb3Si13.5B9合金薄带巨应力阻抗(GSI)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加100MPa拉应力下对非晶合金进行脉冲电流退火后,巨应力阻抗效应显著提高,并且△Z/Z最大值随退火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退火电流密度为930A/mm^2时,阻抗的最大相对变化达到350%。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正电子湮没、居里点与内耗等方法对纳米晶软磁合金Fe73 5 Cu1Nb3Si13 5 B9淬态脆化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eCuNbSiB淬态脆化是由于发生结构弛豫造成 ,且其结构弛豫峰温度比常用Fe B Si非晶低得多 ,说明FeCuNbSiB比常用Fe B Si非晶易产生由结构弛豫造成的淬态脆化。  相似文献   

16.
在 f=10~ 10 0 0Hz和Bm=0 4~ 1 0T范围内 ,测量了低Br 纳米晶Fe73 5Cu1Nb2 V1Si13 5B9合金的总功率损耗。将总损耗分离为三部分后 ,仔细地考查了每周过剩损耗的非线性行为。结果表明 ,损耗统计理论能很好地描述这一非线性行为。与对高起始磁导率态所得的结果比较表明 ,导致低Br 态的横向场退火使过剩损耗明显降低 ,从而明显地降低了总损耗。  相似文献   

17.
MAGNETICPROPERTIESANDCRYSTALLIZATIONBEHAVIOROFANAMORPHOUS(Fe_(1-x)Mo_x)_(79)Si_9B_(13)ALLOYMAGNETICPROPERTIESANDCRYSTALLIZATI...  相似文献   

18.
在 f=1 0 ~ 1 0 0 0Hz及Bm =0 1~ 1 0T的范围内 ,测量了具有高起始磁导率的纳米晶Fe73 5 Cu1Nb2 V1Si13 5 B9合金的总铁损。将总铁损分离为磁滞损耗、经典涡流损耗和过剩损耗之和 ,我们仔细地考查了每周低频损耗的非线性行为。根据损耗的统计理论 ,仔细地计算了每周过剩损耗。结果表明 ,这一理论能很好地描述低频损耗的非线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