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YellowRiverBasincoversalargeportionofChina,consistingofcomplicatedlandformswithnoticeabledifferencesfromoneareatoanother.Undertheimpactsofatmosphericcirculationsandmonsoonsystems,itsdifferentpartsareinfluencedgreatlybydissimilarclimate,leadingtoappreciablespatialvariabilityofthelandsurfaceandmeteorologicalaspects,whichhasresultedinthecomplicationofhydrologicalcycleinthebasin[1].Thedistributedhydrologicalmodel,withthe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sofmodelstructuresandparameters,isnowconsidere…  相似文献   

2.
采用遥感技术对打狗河流域1999-2009年期间的植被覆盖及变化进行提取,完成了区域内耕地、石漠、火烧迹地、荒草地、灌草、灌丛、密灌及林地等7种类型土地的相互转化分析。重新定义了石漠化及绿化,并根据植被退化程度将全区石漠化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将全区植被恢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深度。基于遥感技术提取的7种地物类型数据的分析,全区石漠化有轻度加剧的迹象,石漠化比例略高于绿化比例。10年间石漠化和绿化相互转化的面积基本相当,分别占全区面积的30.83%和30.55%;其中中度和轻度石漠化面积分别约占8.60%和30.83%,均略大于中度和轻度绿化的6.85%和30.55%。  相似文献   

3.
以霍林河露天煤矿区为例,基于决策树和BP神经网络,完成了草地荒漠化信息提取,并对研究区16a来的荒漠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荒漠化总面积存在由强特弱、再由弱变强的演变过程,这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有直接的关系,但更多的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缘故;2)轻度、中度荒漠化面积同样经历了由强转弱、再由弱变强的演变过程,其原因,主要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其次是受超载放牧、掏挖药材以及垦荒等因素影响;3)受煤炭开发的影响,重度荒漠化草地多围绕矿业建设用地呈分布,并且受季风影响向矿业建设用地东侧发展迅速;4)重度荒漠化草地面积在16a间始终呈现出高增长的态势,并与矿业建设用地相关关系显著.针对草原露天矿区草地荒漠化的发生特点,提出了在矿区营造防护林网、加强土地复垦和转变观念、改变落后生产经营方式以及草地改良利用分区的荒漠化治理措施,以实现草地资源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漓江源及上游生态环境变化遥感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针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近30年来出现的快速退化的趋势,采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遥感影像对漓江源头及其上游小流域的环境变化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对1986,1998和2002三个年份的TM/ETM 影像的信息提取、模式识别及综合解译,结合实际调查,发现造成漓江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漓江水源林持续遭到人为破坏以及上游河床遭到大规模采砂严重破坏有关.为此,提出了5点综合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Landsat TM/ETM+数据进行南昌市地表温度反演,得出1989年和2000年2个时相的南昌市热岛强度等级分布特征,结合下垫面土地覆盖类型图,选取样区对比分析了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南昌市存在比较明显的热岛效应,主城区的地表温度由城区中心向近郊、远郊逐渐降低,城市地表温度与下垫面的性质紧密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南昌城市生态环境、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草原露天矿区草地沙化的遥感分析--以霍林河矿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霍林河矿区1987—2003年的草地沙化情况;探讨了露天煤矿区草地沙化的影响因子;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LSMM)完成了草地沙化信息的提取,对引发草地沙化的直接破坏信息则采用决策树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随着累计原煤产量的增加,草地破坏面积和草地沙化面积在逐年扩大;矿区建设期内草地沙化速率远高于生产期;草地直接破坏面积与草地沙化面积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故可将草地直接破坏面积作为评价、预测该区煤炭开发对周围草地沙化影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GIS支持下,通过对黑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地下水位空间连续分布及其变化情况的分析,对自生态输水实施以来到2005年输水结束所形成的地下水波动带范围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黑河下游地下水波动带大致在河流20km缓冲带附近。该研究可为黑河下游生态输水的环境效应分析及区域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遥感波段及其重构向量的特征空间研究是遥感模型构建的基础,针对塔里木河流域下垫面,研究了波段之间、Ts-NDVI、Ts-Albedo、Abedo-NDVI及植被指数之间在特征空间中的表征,并对其物理、生态学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某些特征空间中的点位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这为地物信息提取提供可能,同时也为遥感技术更深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8—2012年长时序SPOT 4-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运用标准差和趋势分析法对珠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波动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8—2012年,珠江流域月最大NDVI季节变化较明显,峰值出现在9月、极小值出现在2月,月均值为0.578,年最大NDVI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流域年最大NDVI均值为0.740,植被覆盖整体状况良好,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2)1998—2012年,珠江流域NDVI的标准差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年际波动较大的3个区域分别为珠江源喀斯特地区、流域中部广西盆地内的喀斯特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3)近15年来,珠江流域年最大NDVI整体呈增长趋势,局部地区恶化。改善区域合计占总面积的57.29%,退化区域占总面积的9.20%,基本不变区域占总面积的33.51%。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1959—2008年日尺度气象数据与径流数据,将SWIM分布式水文模型与统计方法相结合,定量分析了上游径流对气候要素敏感系数以及各气候要素对径流的贡献率,得到以下结论:1淮河流域上游干流区域径流对降水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对气温的敏感性,径流对气温的敏感性十分小,所以,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径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水的影响上;2淮河流域上游地区降水对径流的贡献率为6.1%~7.7%,气温对径流的贡献率为-0.5%~1.0%。  相似文献   

11.
恭城县岩溶石漠化环境变化定量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恭城县喀斯特地貌占全县土地面积60%以上,岩溶石漠化分布广泛,制约了该县经济发展。采用1991、2000和2006年时间序列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该县岩溶石漠化环境变化开展了植被指数NDVI、监督分类和重心轨迹等遥感定量分析。采用4种图像监督分类方法,提取了6种主要的生境信息。1991、2000和2006年NDVI分别为0.176417、0.06884和0.336478,岩溶石漠化面积分别为160.8、234.1和118.0km^2,均说明了恭城县的岩溶生态环境恢复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运用最小距离分类在本试验区对识别6类生境分区比较可行;岩溶石漠化灾害在总体上具有向南东方向偏移的趋势,年均偏移速度约为49m。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兴安县为研究区,采用多时相陆地卫星遥感数据,通过不同波段组合,以及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字高程模型等,详细分析了各地表地物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以分区分类为主导思想,采用决策树方法进行分类,得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分类结果图.并基于不同时相分类结果的变化检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1991年至1999年近10年间,研究区植被退化,耕地大量减少,水体、荒草地、城区用地增加,兴安县的生态环境处于逐步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用盆地沉积理论研究黄河造陆历史及贡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从地层沉积物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模型入手,确定了沉积速率的计算公式,研究了中国大陆东部边缘渤海湾盆地的沉积过程,为认识古代环境与地质演变提供了一种手段,论述了黄河造陆的历史和贡献。  相似文献   

14.
根据黄河上、中游干流及重点支流水文泥沙定位观测资料统计,对1997—2006年水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1970—1996年相比,黄河流域上、中游各区间降水量普遍减少,减幅在3%-11%;上游降水径流关系没有明显变化,而中游地区降水径流关系变化明显;干支流实测水沙量减少,减幅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径流量减少幅度从上游的20%至下游达到40%左右;对于输沙量,除河源区变化不明显外,干流各站沙量减幅在27%以上,头道拐至潼关各站减幅为57%-87%;干支流洪水发生场次普遍减少,且洪量减幅小于同期沙量减幅,前者为8%-46%,后者则为57%-64%;随输沙量减少,泥沙组成也发生变化,不同区域存在着泥沙中值粒径增大、变细和变化不大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Soilmoistureistheprincipalformofwaterexistenceandalsothekeylinkofwatertransformationintheecologicalenvironment.Itisanessentialissueinthestudyonre-gionalwatercycletounderstanditslawduringwatertransformationandtosimulateitsdynamicmechanism.Nowadays,therearemanyresearchmethodsonsoilmoisture[1],suchas:applyingempiricalformulas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frommeteorologicalandtopographicalfactorstocalculatesoilmoisture(includingenergybalance,aerody-namics,energybalance-aerodynamics,eddycorrelation);bas…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及21世纪供需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内水资源缺乏。流域内水资源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严重失衡。本文论述了目前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主要问题及未来远景供需水资源展望与远景供需分析,并提出探索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断流逐年加重,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阐述了黄河发生断流的原因,并从节约用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利用现有水库调蓄水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域分水方案几个方面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植被覆盖度能较好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态状况。本文以汤河流域为例,选择四期遥感数据,运用ENVI软件提取汤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将植被覆盖率分为五个:极低植被覆盖度(0相似文献   

19.
黄河具有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点,其治理的主要难题在于处理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关系.近60年来,黄河中游水沙关系加剧恶化.因此,揭示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水沙研究的首要任务.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er-Kendall检验法对比分析黄河中游4个主要水文站(龙门、花园口、华县、白家川)在1950—2010年的水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黄河中游水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气候变化、降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等是水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人类活动正成为影响水沙变化的最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中游无定河流域的水文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IMHYD降水径流模型,研究了黄河中游无定河流域的水文模拟问题.对无定河流域的7个子流域的日、月流量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不能很好地模拟无定河流域的水文过程.分析认为:资料的代表性不足、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及流域下垫面等条件的复杂性是模拟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