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袭而来的金融风暴,让我们的众多餐饮工作者都感觉有点懵。面对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有人恐慌不安,也有人淡漠视之。记得2008年11月的时候,一个从深圳打工回来的厨师问我:何苦老师,金融风暴差不多过去了吧?这让我顿时愕然。我想说的是:要应对金融风暴,那还得让我们回过头去看2008年国内的中餐市场。  相似文献   

2.
《四川烹饪》2009,(2):44-45
四川烹饪网站改版已经两个多月了,现在我们每位编辑都有了各自独立的论坛,它们分别是:“何苦吃喝”、“九吃厨房”、“青衫之交”、“桂皮调香”、“菜佳有约”、“眼哥在线”、“麻辣巴蜀”。这样,各地的读者朋友又多了一个与编辑互动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消瘦的脸庞,深邃的双眸,微卷的短发,与他谈话时永远都是叼着一根烟,最令人忘不了的是那一撮富有智慧的胡须。他就是福建德尔惠集团总经理特别助理何苦,未见他本人时,就曾听说他与晋江另外两个知名企业营销总监合称“晋江鞋业营销界三剑客”。可见,他是一个名声在外的人。对于“何苦”这个名字,记者感觉到,看似调侃,实则富有禅意,带着何苦特有的豁达,透着笑对人生的味道。2000年加入福建德尔惠集团并出任总经理特别助理,他见证了德尔惠从没有品牌认知度,到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再到2004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可以说,何苦一直在德尔惠忘情地体会着“自  相似文献   

4.
年鉴之痛     
今天,《中国犬展年鉴·2006》做完了,在又一个连续超过24小时的工作后的下午,下面是印刷厂的事了。走出办公室,这个下午陌生,阳光陌生,我也不记得多久没见过它们了。重负没了,疯狂没了,兴奋没了,自豪没了,疲倦也麻木了,痛的感觉渐渐浓烈。有点恨这个栏目的编辑王然,如果不是他的短消息,今天我绝不碰电  相似文献   

5.
您看过二十多年前拍摄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吗7剧中的李东宝、葛玲、余德利,以及牛大姐、老刘、陈主编,您还记得吗7还有堆积如山的稿件,桌对桌拥挤的办公环境……《编辑部的故事》塑造了一代编辑人的工作、生活;我就是在那时成为了一名科技期刊的编辑,二十年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变迁.编辑人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环境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独没有变化的是编辑人对待工作的认真、质朴,请允许我以《食品工业科技》为例.带您走进现在的编辑部……  相似文献   

6.
香芋菜两例     
<正>我这几天制作了两道芋头菜肴,现发给你们以与大家分享,只可惜我照片拍得不好,如果编辑老师觉得我写的文字还能发表的话,那也请放在黑白版面上。  相似文献   

7.
与眼镜同行     
<正>从事眼镜销售已快4年了,总结自己销售眼镜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大家分享。记得有一天早上,刚开店门,进来一位老阿姨,我便热情地迎上去,仔细询问了她的需求,得知她只是要维修眼镜以后,我便耐心地帮她把两  相似文献   

8.
杂志编辑:你好!这是我第一次给贵杂志写信,也不知道编辑们能看到吗宁如果能看到可要帮我解决实际问题啊。其实我是一个顶新顶新的读者了,大概三个月之前才认识的贵刊,两个月之前才看到的贵刊网站,现在已经开始给编辑们写信了,哈哈,勇气可嘉吧!在网站上我看到了很多我以前想到但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六月份的时候我上网,在何苦老师的空间里看到《餐饮问题交换设想》时,心中也有感触,那当中有段话是这么说的:"每一个上网的人都想从网络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每一个上网的人都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秘密;长此以往,还有谁可以从网络上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没有!"  相似文献   

10.
创意盖浇饭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日本电影,叫《我两岁》。小孩子两岁天真可爱的样子,直叫我傻笑。直到自己做了妈妈,看见自己的小孩长到两岁,我才知道,做父母的,其实都在学习长大,只是每个成长的过程都有点痛苦。对我来说,最痛苦的就是自己辛苦做了一桌子的菜,小孩子那挑食  相似文献   

11.
专家答疑     
编辑老师: 你们好! 我店订阅贵刊已有六七年了,我一直是贵刊忠实读者和学生,把贵刊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并随着贵刊不断更新知识、拓展视野。现有两个问题特向编辑老师求教。  相似文献   

12.
黄米糕     
叶梓 《饮食科学》2012,(1):42-42
记得小时候穷,白面少,母亲经常做黄米糕给我们吃。那时我的早餐是喝一碗糊糊,吃两块黄米糕。有时吃腻了,我就叫嚷开了:“妈,咋又是甜馍馍?”  相似文献   

13.
王敏 《印刷杂志》1998,(1):21-21
<正> 在日常文字排版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时间长或其它原因,忘记了需要编辑使用的文件,只记得正文中的某一句中文,甚至一个中文词。由于子目录和文件多,如果逐个文件翻看,将十分繁琐。如是文本文件,利用  相似文献   

14.
农家小炒肉     
《中外食品工业》2009,(11):54-55
编辑好:两次在网上调查里面写了我最爱吃的菜一农家小炒肉,不知道编辑看到了没有啊甲我真的非常想学的,这个菜几乎每次到餐厅都会点,很下饭,尤其在夏天吃不下饭的时候,有了这个菜都会吃上一大碗的。不过说来也很神奇,这个菜看着好简单的,我也试着在家做了几次,可没有一次是“对味”的,现在只有请教编辑大人了,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吧,越快越好啊!  相似文献   

15.
正细想来,生活真像一场战争。可是只要有爱,有战斗的充分理由,我们就要打起精神来,战斗到底。生日风波八月十日,是我三十岁的生日。一整天我都在等待老公陈远征的电话。手机被我反复拿捏在手里,偶尔也有电话打进来,但没有一个是他的。直到天色擦黑,我终于不得不自嘲地取笑了一下自己,心底里我是多么希望他会记得这一天。事实上,他到县里挂职的这两年,不仅忘掉了我的生日,也不记得哪一天是我们的结婚周年纪念日,更不用说什么情人节。我把这些归  相似文献   

16.
由于今年经济的特殊性和流行风向的变化,獭兔皮、肉兔皮会走上不同的发展生存之路。中国的毛皮兽养殖因为是家家户户参与,又无有效组织协调管理,所以养殖的具体数字从来就是一本糊涂账。记得《河北科技报》一编辑问我是否知道中国兔业的存栏量,我回答说,我们这会儿打电话的功夫,就不知有多少免子降生。统计存在现实困难,分析市场趋势就要考虑多种因素,准确度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17.
各位编辑先生:你们好!我是一名十年前移居日本的川菜厨师,现写信给你们,主要是想借《四川烹任》谈一下我对目前家乡烹任总的看法。最近两年,我曾多次带领日本各式样的美食团回到四川品尝川菜,其目的是增加中日交流,促进更多的日本友人对川菜、川味有更深的了解。如前年5月,我带豪华品尝团来蓉,在成都品尝了能四智老师的东坡宴后,许多日本友人便对我讲,“以前只知四川菜的麻辣以及其代表蔡麻婆豆腐,而此次品尝东坡宴后,这才知道川菜里面的学问还很深。记得当时我听了这些话后非常感动,因对我讲话的几位日本人都是些世界上有名…  相似文献   

18.
《四川烹饪》2006,(3):38-41
尊敬的编辑:我是部队的普通炊事员,虽然干几年了,但技术还是处在一个很低的阶段……记得自己刚从事炊事工作时,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而且很长时间都有些自卑,总感觉比别人低一等。后来我慢慢接触到烹饪方面的书刊,特别是在看到一些名厨成功的介绍后,我也在慢慢改变观点,进而对厨师这门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在看了几期《四川烹饪》后,我感觉烹饪里边的学问太大了……我这次写信就是希望《四川烹饪》增加一些关于大锅菜的知识,此外,我还想请你们给我介绍一位有技术的师傅……我今年23岁,我渴望成为一名优秀厨师……四川省武警总队后勤部运输中队…  相似文献   

19.
正一句话:"真正的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是抱持设计的态度去生活的人。"——原研哉一本书:马岩松的《山水城市》。大一时,我还不懂设计,但记得电脑里存下来的第一个设计素材就是马老师的梦露大厦。5年后的今日,我拿到了这本由原研哉亲自为马老师操刀的作品集,兴奋了好久。建筑即大产品,产品即小建筑,对建筑设计一直的喜爱和热情加上原研哉大师的精心编辑,这本书不能不爱。  相似文献   

20.
郭嘉 《北京纺织》2009,(12):240-241
还记得儿时的冬季,围在火炉边吃冰淇淋的味道吗?还记得为了吃到冰激凌,而走过十几条街道吗?还记得第一次吃冰激凌,当它慢慢融化在口中的那种甜甜的滋味吗?也许这种种的感受在今天很难再被发现,各种各样的冰激凌,琳琅满目。可是有一种冰激凌让我记忆犹新,当我第一次吃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它是那样的亲切,犹如回到了童年一般。所以我记住了它的名字——哈根达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