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跨度叠层空腹桁架整体转换结构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传国  蒋永生  梁书亭 《特种结构》2003,20(2):32-34,37
本文介绍 1种大跨度叠层空腹桁架整体转换结构 ,并就该种转换结构设计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提出了设计建议 ,可为相关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跨度叠层空腹桁架整体转换结构体系工程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世界贸易中心二期工程成功采用了一种大跨度叠层空腹桁架整体转换结构体系 ,该体系利用双向正交共五榀叠层空腹桁架的整体共同工作 ,既实现了 3 1m× 2 7 3m的大空间结构转换 ,又保证了两层转换结构的建筑使用空间与功能 ,是一种结构新体系的成功探索与实践 ,本文介绍了该转换结构体系的特点和建造过程中现场实测的方案与结果 ,从而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傅传国  王广勇  蒋永生 《工业建筑》2004,34(1):32-35,65
就一种大跨度叠层空腹桁架整体转换结构的杆件受力性质 ,施加预应力引起的转换结构杆件轴向压缩对结构的影响 ,参与整体转换的结构层数变化对其内力及变形的影响 ,转换结构水平与竖向杆件间的刚度关系以及抗震设计基本原则诸项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探讨了该种转换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问题并提出相应设计建议 ,进而可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带叠层桁架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整体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裕年国际商务大厦为带巨型叠层桁架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属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预应力混凝土叠层转换桁架的跨度和其所承受的竖向荷载均很大,是整个结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关键。为了研究该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了一个1:25 缩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以El Centro波、Pasadena波和Shw2002波为输入地震波,分别按设防烈度7度多遇、基本、罕遇、超罕遇以及8度罕遇、超罕遇地震作用进行试验,研究了模型结构在各阶段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位移和应变反应,以及结构的破坏形式和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构能满足7度抗震设防的“小震不坏”和“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8度超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仍不倒塌,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7度多遇、基本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叠层转换桁架基本处于弹性状态。图15表4参7  相似文献   

5.
迭层空腹桁架转换层结构拟动力地震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一实际工程进行了预应力部分型钢混凝土迭层空腹桁架转换层结构的拟动力地震反应试验研究 ,并对其进行了弹塑性动力分析 ,与实测曲线作了比较 ,二者符合良好。最后对该类转换层结构提出了一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一种大跨度叠层空腹桁架整体转换结构预应力筋不同布置方案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 ,并就该种转换结构体系的预应力施加方案及预应力筋面积的初估方法提出了建议 ,进而可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单跨叠层空腹桁架转换结构的静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多种形式的叠层空腹桁架转换结构,并对其受力性能进行比较分析,还分析了弦杆截面尺寸、腹杆的布置和腹杆截面尺寸对空腹桁架受力性能的影响,并给出设计建议。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空腹桁架转换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8.
空腹桁架转换结构的静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改变弦杆截面尺寸和腹杆布置对空腹桁架转换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其内力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设计建议,供实际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龚杜娟 《钢结构》2013,28(3):40-44
针对上海市某高层建筑中的空腹转换桁架,进行了两种方案的对比。研究间隔空腹桁架和叠层空腹桁架两种结构形式的传力路径、内力分布、位移等差异。分别采用两种方案,对整体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计算分析,研究其可行性,并给出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出在底部中大开间(或小跨重载)的多高层建筑中,优先采用型钢混凝土转换粱及其底部大开间的型钢混凝土结构体系,对底部开间较大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可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空腹桁架转换结构体系。为此,进行了型钢混凝土底部大开间梁式托柱转换层结构,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应结构模型的竖向荷载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对比试验,以及部分构件采用型钢混凝土的预应力型钢叠层空腹桁架转换结构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应结构模型的竖向荷载和拟动力对比试验,提出了型钢混凝土底部大开问及转换层结构体系的部分设计建议,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本文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三个实际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空腹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个5层空腹式交错桁架钢结构1/3缩尺模型试验,研究了该结构体系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并从滞回性能、刚度退化、结构延性、耗能能力及破坏模式等方面评价该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承载能力高、变形能力较强、耗能能力好等优点,但其侧向刚度偏弱,各层层间位移延性角差别较大,结构沿高度方向侧向刚度分布不均匀。应力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塑性铰开始形成于桁架腹杆,然后是桁架弦杆,最后在柱中形成塑性铰,地震能量主要通过桁架耗散,其破坏属于梁铰机制,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2.
腹板柱复合空腹桁架转换结构(以下简称腹板柱转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通过在框架梁间的适当位置设置腹板柱,使梁上出现多个弯矩峰值点,同时弯矩峰值也大大降低,从而优化结构的内力分布。通过模型试验对腹板柱转换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各层跨中梁梁端形成塑性铰,随后底层柱两端开始屈服并最终形成塑性铰;结构开始为弯曲变形,结构屈服后也出现剪切变形,抗震变形能力较好;各层结构位移延性系数处于现行抗震规范对结构延性系数3.6~7.33的合理要求范围内,结构的侧移和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也满足有关规范要求,但结构底层位移延性系数较大;随着顶点位移角的增大,侧移刚度逐步衰减,但侧移刚度衰减速度由快逐渐变慢。结合工程应用对该结构形式提出了设计建议,设计时要提高底层和2层跨中梁端部的配筋率;适当加大底层柱截面形成变截面柱;对一层或几层梁施加预应力;提出了腹板柱设置位置和刚度要求。该结构在某建筑物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mid-rise shear wall with concealed truss was proposed. This new composite shear wall includes two kinds of composition: one is the composition of two bearing systems, including truss and shear wall, and the other is the composition of two materials, including steel and concrete. Therefore, it is a double composite shear wall.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six 1/3 scale mid-rise shear walls, including an ordinary mid-rise shear wall, a mid-rise shear wall with steel frame, and four mid-rise shear wall with concealed truss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the stiffness and its attenuation, bearing capacity, ductility, hysteretic property, energy dissipation, and failure phenomena of each shear wall were contrastively analyzed. The formulas of bearing capacity and stiffness were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formulas and those from experiment are in good agreement. Some suggestions for seismic design of shear wall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mid-rise shear wall with steel frame and that of every truss with different materials is obvious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1∶8缩尺比例钢结构交错桁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深入研究了钢结构交错桁架结构的屈服荷载、最大荷载、极限荷载、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位移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通过建立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影响的有限元模型对试验模型进行模拟分析,规律方面基本吻合。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结构高度、桁架形式、底层桁架落地布置、结构空腹节间距、结构高宽比以及桁架跨高比对钢结构交错桁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桁架落地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的位移延性系数和能量耗散系数比桁架不落地式的分别高9%和17%;随着结构高度增大,空腹节间距增大、高宽比增大和跨高比的减小,钢结构交错桁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均有所降低。最后给出了交错桁架结构相应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和设计建议,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环形索桁结构体系的静力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大跨度环形索桁结构体系的非线性计算,讨论了结构在一定预应力条件下满跨和半跨荷载时的静力特性,并进行了结构在不同预应力和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参数分析,得出一系列对实际工程和进一步研究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两榀1/6缩尺内置钢构架钢骨混凝土转换深受弯构件模型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这种新型转换构件在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态,研究构件在受力过程中裂缝的开展规律、钢筋和钢构架的应变变化特点、传力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内置钢构架钢骨混凝土转换深受弯构件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变形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内置钢构架钢骨混凝土转换深受弯构件的破坏形态有显著的改善,避免了普通钢筋混凝土转换梁(尤其是深受弯构件)的脆性破坏形态,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内置钢构架钢骨混凝土转换深受弯构件充分利用了深受弯构件的拉力拱传力机理,设置钢构架实现了以最短、最直接的传力路线和方式传递上部荷载。  相似文献   

17.
北京北站张弦桁架结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弦桁架结构具有自重轻、跨度大及整洁美观等优点。目前有关张弦桁架结构的试验研究大多以单榀为主,为了了解此种结构的空间受力性能,以北京北站张弦桁架结构为原型,制作了一几何缩尺比例为1∶10的5榀空间张弦桁架结构试验模型。首先介绍了北京北站张弦桁架结构雨棚的工程概况,其次描述了该试验模型的制作及组装过程,最后对其在多种荷载工况作用下的多级静力加载等内容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试验模型在垂直张弦桁架跨度的方向上布置了刚度较大的立体联系桁架和平面联系桁架,但是荷载传递的路径仍然是以沿着张弦桁架跨度方向的单向传递为主;空间张弦桁架结构承受非对称荷载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一个静置于地面的单弦杆网架进行预应力后张拉,得到马鞍形网壳.对鞍形网壳模型进行了竖向加载试验,静载施加于上弦节点,分级加载.测试了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杆件应变和上弦节点挠度,得到荷载-挠度曲线,从而得出该结构模型的竖向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轴力是杆件主要内力形式;杆件破坏现象较少,仅支座附近腹杆发生了轻微屈曲;在成形阶段部分上弦节点即进入塑性,节点承载力降低,在加载过程中易发生断裂破坏,进而引起结构刚度下降,削弱了结构竖向承载能力;由荷载-位移曲线看出该结构的主要破坏形式不是整体失稳.最后给出改进结构的指导思想是在不降低节点铰接特点的同时,设法提高其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
SRC-RC转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型钢延伸高度、配钢率、轴压比以及不同构造措施等为设计参数,对21个SRC-RC转换柱试件和1个钢筋混凝土柱对比试件采用“建研式”加载设备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SRC-RC转换柱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变形能力、位移延性系数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RC-RC转换柱的破坏形式有剪切破坏、弯曲破坏和粘结破坏,其中剪切破坏多发生于柱的顶部;21个转换柱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介于1.97与5.99之间,试件的延性受到型钢延伸高度、配钢率、轴压比及配箍率等诸多因素影响,抗震性能相差较大。采用箍筋加密措施并适当增加型钢延伸高度的SRC-RC转换柱试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均好于同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柱,可以推广应用于高层建筑中。  相似文献   

20.
桁架转换层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以实现结构形式的垂直转换,多榀桁架交界处的节点,其受力性能对整个桁架的安全性影响较大。结合工程实例,对上海市长宁来福士广场东部裙房桁架转换层中的两处复杂节点进行1∶4缩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节点的承载力、应变发展、受力性能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表明: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耗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节点腹杆板件端部的尺寸放大,改善了腹杆的轴向传力,降低了应力集中。节点的薄弱部位位于型钢混凝土柱与弦杆翼缘的交界处,节点发生破坏时,弦杆和腹杆基本没有进入屈服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