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坦克和装甲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轻型化,但绝不能以牺牲火力代价来实现。如何在轻型化的基础上保证装甲战车强大的火力威力以及自身的生存能力,是一个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现役的坦克和装甲车基本上都采用了有人炮塔。然而在战场上,炮塔是被击中概率最高的部位,炮塔内的乘员面临严峻的危险。为此,世界各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已开始无人炮塔的开发与研制,随着技术的积累和进步,近几年涌现出一大批安装在坦克和装甲车上的无人炮塔。  相似文献   

2.
微博互动     
正《兵器知识》官方微博:weibo.com/bqzs欢迎读者朋友在网上与我们沟通和交流!您感兴趣的话题,您的评文评图,将是我们的工作动力。@SA冰玉酱酱:经常看到戴坦克帽的士兵在坦克上很神气,请问坦克帽除了防撞功效外,还有什么作用吗?坦克帽就是坦克工作帽,一般简称坦克帽和工作帽,是坦克和装甲车乘员用来通信和防护的头盔,一般由送话器、受话器、耳罩和帽体等组成。乘员上车必须戴上坦克帽,这不仅是坦克内通信的需要,还能在车辆运动时保护乘员头部免受碰撞的危险。通信功能是坦克帽的一项重要功能,送话器常采用喉头送话器,与  相似文献   

3.
坦克装甲车辆高速行驶在崎岖的道路上.虽然履带或车轮园地面不平而上下跳动.但车内的乘员却感受不到强烈的巅震,究其原因.是悬挂系统起的作用。悬挂系统是坦克装甲车辆行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坦克装甲车的车体和负重轮连接起来的所有零部件的总称,主要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限制器、平衡肘等。确保行驶平稳乘坐舒适、保持乘员的工作效能是悬挂系统的核心任务。具体说.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弹性支承车体.缓和行驶装置(履带和负重轮)在路面行驶时产生并传给车体的冲击与振动,改善车内乘员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能。园地面崎岖而引起的坦克装甲车的起伏振动,会严重影响车内乘员的观察、瞄准和射击。同时这种振动会使车内乘员很一决感到疲劳、恶心.头晕.严重时会造成内脏器官的损伤,极大地削弱战斗力;悬挂系统的另一个功用是减轻振动对车辆各部件的损伤和破坏,增加可靠性.从而确保坦克装甲车辆在任何路面上都能充分发挥动力-传动装置的最大效能.并保证其能以最大车速行驶.使车辆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坦克在恶劣地形上的高速运动能力取决于悬挂系统.特别是悬挂系统为负重轮提供的垂直行程。它是评价坦克装甲车辆战场机动性重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装甲车辆智能化与信息化设计对于降低乘员脑力负荷水平、提高乘员综合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智能化设计与信息加工通道复杂度对装甲车乘员脑力负荷的影响,基于某新型装甲车仿真平台,面向装甲车指挥员典型作业任务,选择20名被试人员开展了乘员脑力负荷影响因素综合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高智能化任务相较于低智能化任务具有更低的...  相似文献   

5.
发刊词     
<正> 酝酿已久的坦克专业学术刊物《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分册》,在中国兵工学会的关怀下,在坦克装甲车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终于与读者见面了。《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分册》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坦克装甲车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坦克科技学术性刊物,是促进坦克专业学术交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重要园地,也是交流科技工作经验、提高坦克专业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轻兵器》2017,(7)
<正>皇家约旦陆军下属部队总览总体而言,皇家约旦陆军旗下所属的团、营级部队包括:坦克营14个,坦克营的装备包括侯赛因坦克、M60凤凰坦克、M577坦克、M106A2坦克等;机械化步兵营19个,其装备包括YPR-765装甲车、M113A2MK-1J装甲车、M577A2坦克、M106A2坦克、FMTV装甲车、DAF军用卡车等;装甲步兵营4个,其目前装备包括YPR-765 PRI装甲车、M577A2装甲车、M106A2坦  相似文献   

7.
灵巧子弹药将成为坦克的克星如果目前正在生产的一种新的反坦克集束炸弹早就存在并用于1991年的海湾战争,那么其攻击伊拉克装甲车阵列的可畏效果今天必然广为人知。运动中的伊拉克坦克乘员就会受到来自空中的破坏,很可能出现更多的像在巴士林空战和陆战中的死亡公路...  相似文献   

8.
木易 《兵工科技》2003,(9M):74-75
自从有了坦克,便有了坦克乘员。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过无线电操纵的爆破坦克,如德国的B4型无线电遥控坦克,但是,遥控坦克也要有人在一定距离上来操纵。现代坦克上一般有3~4名乘员,组成一个乘员组。有了乘员组,就有了乘员间的分工。那么坦克成员间是怎样进行分工的呢?  相似文献   

9.
坦克乘员模拟器训练装置——Saab BT 41是瑞典研制出来的一种训练装置。它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是一种目前国外比较先进和实用的坦克乘员训练系统。一、坦克乘员模拟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研制新坦克时,总体设计坦克各部分和乘员在装甲防护空间内的相互位置,以及武器系统、动力传动装置、坦克各部件、机件和系统的布置是至关重要的。这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坦克各项战斗性能和整车战斗效能,并对研制周期、变型能力、使用修理、改进升级、全寿命周期和费效比等有直接影响。总体设计目标是通过系统分析,为综合实现坦克战术技术性能指标,寻求全寿命周期费用低、作战性能最佳的方案。总体技术的发展则以火力、机动、防护三  相似文献   

11.
以几种典型结构的装甲车辆进排气格栅为研究对象,进行格栅气动性能试验研究,得出其气动特性试验关联式;对比分析了我国与美军装甲车辆进排气格栅的气动性能与防护性能,结果表明:美军车辆进排气格栅的防护性能较好,但气动性能较差。以最小的节流阻力,通过足够量的冷却空气,并获得最大的防护能力为格栅设计的宗旨,本文提出了开度系数作为评价格栅防护性能的无量纲参数,分析表明,在格栅材质和叶片厚度一定的条件下,开度系数值越小表示格栅的防护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2.
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应用研究出发,阐述了装甲车辆乘员舱安装空调系统的必要性.着重介绍了涡轮式与变容式空气循环空调系统在各种装甲车辆上的应用,指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与难点,认为空气制冷空调应用在主战坦克与各种装甲车辆上将是很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3.
坦克装甲车辆接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接地技术是保证坦克装甲车辆电磁兼容性(以下简称EMC)的重要技术, 合理的接地设计有利于抑制电磁干扰, 提高坦克装甲车辆的电磁兼容性. 该文根据坦克装甲车辆EMC特点, 讨论了接地系统产生电磁干扰的机理, 分析了典型EMC故障, 提出了接地系统的控制技术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坦克装甲车辆散热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坦克装甲车辆散热系统是车辆总体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现代坦克装甲车辆的散热系统必须十分重视与强化系统设计意识,挖掘系统匹配与优化设计的潜力.在强调系统设计思想的同时,较详细地讨论了与散热系统设计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物理与技术问题,首次提出了在系统设计中的系统模拟试验方法,从条件上保障了散热系统的研制与发动机、传动箱的研制同步进行,把散热系统的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该文主要从电磁兼容性设计、隐身防护设计、动力传动及辅助系统的集成化、一体化设计、驾驶室电气设备集成设计和人—机环境设计五个方面探讨了未来坦克装甲车辆总体设计的新观点,并对我国未来坦克装甲车辆总体设计提出了一些改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装甲车辆热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装甲车辆的热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太阳辐射、空气温度、风速、发动机等因素对坦克热特性的影响,为装甲车辆红外辐射特征的理论建模和模型校验提供了试验依据,对红外制导武器的研制和红外隐身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目前坦克装甲车辆采用的空-空、水-空中冷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复合应用空-空、水-空中冷技术的新型中冷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改善空-空中冷系统和水-空中冷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该新型中冷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坦克装甲车辆要有更高的的战场生存能力来应对各种威胁。对当前国内外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跟踪研究;介绍了国外典型装甲车辆采用的先进防护技术,阐述了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的发展动向与特点,分析了伪装技术、轻装甲材料、主动防护技术、非对称作战防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得出了对我国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的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19.
坦克动カ舱空气流动与传热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西侠  曹玉坤  毕小平 《兵工学报》2007,28(8):1011-1016
掌握坦克动力舱内空气流动与传热状况,是合理设计其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冷却系统的必要前提和重要环节。进行空气流动与传热研究对促进坦克动力舱设计研制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国内外坦克动力舱空气流动与传热研究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数值模拟的困难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隐身技术在坦克装甲车辆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论述了雷达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可见光隐身技术和声波隐身技术等在坦克装甲车辆上应用的现状,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对隐身坦克装甲车的研制情况,提出了坦克装甲车辆隐身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