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黑龙江省砂宝斯金矿床成矿条件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砂宝斯金矿床为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发现的-大型岩金矿床,产于中侏罗统陆相碎屑岩中,共有6条矿脉,走向近SN。金矿体严格受SN和NNW向断裂控制,围岩和侵入岩参与了成矿作用。通过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认为:成矿流体属于Ca^2+(K^+、Na^+)-SO4^2-(F^-、Cl^-)型,具有低盐度(0.8wt%-9.2wt%)、低密度(0.895g/cm^3)、偏碱性(pH值为8.05~8.26)、高硫低氧(Logfo,值为-39.4~-39.2)和相对还原环境(Eh值为-0.71--0.68)的特点;成矿温度为200—230℃、成矿压力为40MPa,成矿深度为1.33km。矿石Pb、S、C、H和O同位素及岩(矿)石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和地层;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有部分大气降水加入,是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砂宝斯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似,其成因类型属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吉林东部地区火山岩一次火山岩分布较为广泛,金矿床(点)大都赋存在中侏罗—早白垩世火山岩一次火山岩中。通过对主要金矿床的硫、碳、铅、氢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分析,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火山作用形成的成矿流体和火山岩一次火山岩;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酸性且富含H2O、SO4^2-、Cl^-和高K^+的特点,属K^+/Na^+-Ca^2+-SO4^2+-HCO3^-,是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金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温度为156~284℃,压力小于450×10^5Pa,深度不超过2km。成矿期为127.8~140Ma。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本区金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黔东同古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攀  叶俊  余大龙 《黄金》2005,26(10):7-10
黔东同古金矿床产于元古界下江群浅变质岩系中,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矿体划分为层间脉型、破碎带型和网脉型3种类型,矿石贫硫化物。通过对同古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成分、氢氧同位素及包裹体CO2的碳同位素特征研究分析,认为同古金矿床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是以大气降水为主的富含CO2的弱酸、弱还原混合地热流体。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东安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亮  孙丰月 《黄金》2010,31(3):8-14
东安金矿床受断裂构造和中酸性侵入体联合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及少量单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H2O-NaCl体系类型。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0.7%~3.05%NaCl)、低密度(0.7~0.94 g/cm3)的特征,成矿温度为110.8~337.7℃,主体成矿温度区间为160~180℃,成矿压力为7.61~20.19 MPa,主体成矿深度为1.6~1.8 km。氢、氧同位素分析显示,成矿流体δDSMOW值为-90‰~-98‰,δ18OH2O值为0.6‰~4.0‰,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典型的围岩蚀变有冰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综合研究表明,东安金矿床属于由近中性、还原的低温流体形成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李永胜  王斌 《黄金》2013,(11):25-29
刺猬沟金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汪清火山岩盆地内,矿体赋存于安山岩一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层中,受区域性断裂、破火山口内放射状断裂系统控制。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主成矿期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0.8~265.6℃,盐度为6%~9%,属于较低温、低盐度流体。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刺猬沟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和岩浆水混合流体。综合研究刺猬沟金矿床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特征、流体特征和同位素特征等,确定刺猬沟金矿床属于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板庙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庙子金矿床是位于吉林省白山地区一重要的大型岩金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该矿床热液矿化阶段可划分为的4个阶段,金的主要富集成矿阶段为Ⅱ、Ⅲ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区成矿Ⅱ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0.8~236.4℃,盐度为3.6%~5.9%,密度为0.87~0.92 g/cm3;成矿Ⅲ阶段重晶石矿物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及单液相2种类型的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1.9~178.9℃,盐度为1.7%~4.1%,密度为0.92~0.94 g/cm3。板庙子金矿床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较高密度的Na Cl-H2O体系热液,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金山金矿床产于栖霞市北大庄子-金山-小庄韧脆性剪切带内,空间上与中生代中基性脉岩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为低盐度、低密度富CO2的NaCl-H2O-CO2体系,之后由于沸腾作用逐渐演化成NaCl-H2O盐水体系,矿床形成温度为165~280 ℃,成矿深度为2.33~3.00 km,属中浅成深度中低温热液矿床。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混入大量大气降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中生代脉岩,胶东古老变质基底亦有一定贡献。成矿机理主要是由于沸腾作用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引起流体物理化学性质变化。  相似文献   

8.
砂宝斯金矿床产于中侏罗统陆相碎屑岩中,金矿体严格受SN向和NNW 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以气液包裹体为主。砂宝斯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①成矿流体属于Ca2+ (K+、Na+ )-SO42- (F-、Cl- ) 型,具有低盐度(0.8~9.2wt%)、低密度(0.895g/cm3 )、偏碱性(pH值为8.05~8.26)、高硫低氧(Logf O2 值为-39.4~-39.2)和相对还原环境(Eh值为-0.71~-0.68) 的特点。②成矿温度为200°C~230°C、成矿压力为172.4 X 105Pa,成矿深度为0.575 km。③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有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是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④Au主要是以Au-S配合物的形式迁移,成矿流体的压力、pH值降低和Eh值升高是导致Au沉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长坑金矿床为大型卡林型金矿床。通过研究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旨在查明该矿床的流体成矿过程。金矿成矿阶段分为黄铁矿-石英-绢云母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岩相学研究表明,长坑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和气液二相水溶液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冰点温度为-6.6~-0.2℃,相应盐度为0.35%~9.88%,均一温度的变化范围为158~282℃,成矿峰值温度为190~220℃;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持续稳定的降低。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金矿床石英的δD值为-78‰~-46‰,δ~(18)O_(H_2O)值变化于-2.16‰~8.01‰,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伴随着成矿过程进行,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混入。混合作用是引起成矿流体中矿质发生沉淀富集的主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道湾子金矿床是一个与偏碱性岩有关的含碲化物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体赋存于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中基性、偏碱性粗安岩、粗安质火山角砾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贫硫石英脉型,矿石矿物主要由碲金矿、碲金银矿、碲银矿、针碲金银矿和斜方碲金矿等组成。矿区内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萤石化等矿化蚀变,典型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组合。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及少量单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H2O-NaCl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30~270℃;盐度大多小于3%,密度集中在0.68~0.88 g/cm3,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体系;成矿深度平均为1.73 km,属浅成低温环境;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δD为-110‰~-85‰,平均-95.8‰,δ18 O水为-14.3‰~-8.7‰,均值为-11.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根据矿床低硫富碲特点、矿物组合、矿化蚀变组合及流体特征,进一步确定三道湾子金矿床为与偏碱性岩有关的含碲化物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川陕甘地区阳山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山金矿床为中国最大的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关于其成因有很大的争议,从其成矿背景、岩石化学特征来看,阳山金矿床更具有造山型金矿床的特征。阳山金矿床构造位置上处于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成矿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过程。金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赋存于顺层产出的层间剪切带中;金矿体产于斜长花岗斑岩脉内或者斑岩脉与砂质、粉砂质千枚岩的接触带中,成矿时间与造山活动时间基本相同、与脉岩侵入时间接近,似显成因联系,但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不同于岩浆流体;斑岩脉具有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金以浸染状为主,但有明金;元素组合以Au、Ag、As、Sb、Hg、Bi为主,具有较大Au/Ag比值。这些特征不同于卡林型金矿床,而与造山型金矿床有相似之处,显示了造山作用与金矿成矿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鲁西龙宝山金矿成矿流体特征与矿床成因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宝山金矿属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太古庙绿岩带和燕山早期中偏碱性岩浆岩是其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岩浆活动还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大气降水的参与在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龙宝山金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和富含H2O、CO2等特征,并通过自组织过程,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聚矿耗散结构。在系统分析成矿物的基础上,建立了龙宝山金矿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开展详细的室内外研究,对吉林蛟河爱林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野外调查发现,矿体呈脉状产于范家屯组粉砂质板岩中的断裂蚀变带中,受NE向断裂控制。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爱林金矿床成矿期流体均一温度为240~400 ℃,成矿深度为0.64~1.60 km。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成矿流体δ 18O变化范围为5.40‰~6.86‰,δD变化范围为-103.1‰~-100.0‰,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与古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综合区域地质特征、矿体产出状态和实验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于受断裂控制的浅成中—高温热液型矿床,其形成与花岗岩的侵入密切相关,推测该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碰撞向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构造转换期环境。  相似文献   

14.
the Sishanlinchang gold-silver depos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gold-quartz vein type ores.It has many kinds of sulfides and gold in high grade.The An has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As, Pb, Ag and Cu.Geochemically, the deposit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enrichment in LREE with moderate or lower Eu negative anomaly.Sulfur isotopes appear as single and deep source, and lead isotopes indicate the Pb is from the earth's mantle and crust, which mainly are orogenic belt Pb, the ore-forming fluid has a temperature of 215℃ -350℃ and a low salinity with a mixture of characteristics of magnaitc hydrothermal and meteoric water.The ore-forming age is 111.1 - 111.4 Ma.The deposit is formed in mineraliza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metallogenie materials caused by the mixture of the 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 and meteoric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