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简桩是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施工迅速、质量好、无污染、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高速公路、铁路、水利堤坝、基坑支护工程及民用建筑地基处理中。本文对现浇大直径简桩竖向受力性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其竖向承载力由桩端阻力、桩外侧阻力、土芯摩阻力三部分组成,而且三者异步发挥。并用杭宁高速公路二期(长兴段)白溪港桥南端桥头段筒桩为实例,分析计算三种国内筒桩计算方法,比较得出了简桩现行较好的计算方法—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简桩技术规程》计算方法,为今后该方法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ICP方法,提出考虑土芯贡献的大直径薄壁筒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新方法,即不考虑桩内侧摩阻力;桩端阻力按闭口桩端阻的1/2计算,单位桩端反力取桩端上下2倍桩径范围内土体CPT锥尖阻力的平均值;破坏面内摩擦角取直剪试验峰值内摩擦角的1.2倍;用简化公式计算打桩后土体的径向有效应力。该方法综合考虑我国浙江地区软土的特点,比ICP方法简单、实用、参数更易确定,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并与计算桩侧摩阻力的α法、R1,R2,R3法及V&F法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的计算结果最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3.
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筒桩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筒桩设计计算方法及施工设备和工艺、筒桩的质量检测、工程实例以及对筒桩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筒桩内土芯的一维分析,推导了土芯在排水和不排水两种状态下的极限端阻力计算公式,分析了土芯在排水和不排水时内摩阻的分布,认为土体排水时内摩阻呈指数分布,不排水时呈线性分布。内摩阻随着土芯土体的内摩擦角和有效重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内摩擦角增大到一定值后,内摩阻反而减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筒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所得结果和一简桩静载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章铭荣 《建筑》2013,(16):70-71
本文阐述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讲述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的施工流程、操作要点以及在基坑支护应用中取得的效益。实践证明,在基坑支护中,用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取代钻孔灌注桩,施工速度快,没有泥浆污染,成本降低,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技术规程》DB33/1044-2007由浙江省建设厅发布,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技术在我国已成功应用于港湾工程、高速公路、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充分显示了该技术的优越性。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应用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技术,  相似文献   

7.
系统介绍了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施工准备,桩尖制作,成孔工艺,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工艺并阐述简桩质量检查及竣工验收的具体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揭示了顶部封盖简桩的荷载传递机理,考虑了桩土接触、土体自重初始应力场和土体非线性的情况,并分析了简桩内摩阻的分布形式。有限元计算所得的荷载—沉降曲线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非常接近,从而也验证了本文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简桩截面抗弯刚度大,作为挡土结构应用于基坑工程具有良好的抗侧移性能,与其他形式围护桩相比,具有施工质量有保证、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联体筒桩同时具有挡土、止水的功能,用于深基坑支护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从截面特点、布桩形式、环境效应等方面对筒桩支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某高速公路桥头路段采用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加固软基,并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简桩成桩质量良好,能达到设计要求;与常用的粉喷桩及塑料排水板加固方法相比,简桩能有效减少沉降变形和路基侧向位移;在简桩顶部设置盖板能有效增大桩土荷载分担比,发挥简桩的承载性能;虽然筒桩造价较高.但沉降稳定历时短,大大缩短工期,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筒桩土芯性状复杂,土芯对单桩竖向承载力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当前筒桩承载力计算还不成熟。通过试验手段,从土芯高度及土芯力学性状两方面来分析土芯对单桩竖向承载性状的影响,对新型薄壁灌注筒桩竖向承载性状进行了研究。根据土芯顶端分担荷载与否把筒桩结构分为两类,并分别对筒桩内侧摩阻力产生机理进行分析,核心是土芯与筒桩存在相对位移趋势以及相对位移的发生是筒桩内侧摩阻力产生的原因,假设内侧摩阻力随深度减小呈指数函数形式衰减;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筒桩内侧摩阻力以及土芯顶端分担荷载的计算方法。试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土芯的存在对提高单桩承载力及减少沉降有较大贡献。根据试验及对土芯性状进行分析,建立了筒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公式,工程实践证明了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明确筒桩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工作机制,在广州绕城高速公路九江—小塘段进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证明,筒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大,均以刺入方式破坏,并且筒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大,沉降小。筒桩桩承式加筋路堤荷载传递机制主要受"土拱效应"和"拉膜效应"控制,桩土应力比随路堤荷载以及桩顶与桩间土之间沉降差的变化而变化。路堤荷载下筒桩复合地基,总沉降小,桩帽上和桩间土上的土体存在沉降差,沉降差的发展可以反映土拱效应的发挥程度。另外,路堤荷载在地基土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很小,且随深度迅速减小,地下6.0m处超孔压已接近0。路堤侧向变形小且随深度迅速减小,最大侧向变形发生在地下3.0~4.5m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的受荷机理 ,分析了土塞的作用、挤土作用、水泥渗入桩周围土体对桩体承载力的影响。比较了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与现有几种开口管桩作用机理的差别 ,根据后者单桩承载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提出了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光远 《建筑技术》2009,40(7):636-638
传统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极限承载力预测方法,难以考虑单桩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的模糊性和相互关系,根据长期工程实践资料,提出并建立了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极限承载力分析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从而达到在施工过程中减少或不做试桩的效果。利用30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实测数据建立神经网络模型,5根桩做检验样本,证实了该方法在预测单桩的竖向承载能力时可以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基于桩顶沉降的桩基竖向承载力和位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按桩顶沉降分析桩基承载力和位移的思想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竖向受荷桩荷载传递计算方法。该方法以桩身压缩量为迭代变量 ,根据桩身的轴向变形与桩侧土变形协调关系 ,通过编制的计算程序 ,可按桩顶沉降直接计算桩顶荷载、桩身轴力分布以及桩身各点的位移 ,特别适用于对桩顶沉降有严格控制要求的桩基设计。结合某工程试桩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挤扩支盘混凝土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经验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立建  顾晓鲁  刘波 《工业建筑》2004,34(3):24-26,67
挤扩支盘桩是从普通混凝土灌注桩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桩型。与普通混凝土灌注桩相比 ,它能够大幅度提高单桩承载力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大量的挤扩支盘桩竖向承载力试桩资料的分析 ,提出了新的挤扩支盘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经验公式 ,并验证了该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以厦深客运专线韩江特大桥潮安县段桩基选型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室内静载模型试验,对承受竖向荷载时低承台倾斜桩基与竖直桩基的荷载-沉降曲线、桩体荷载分担比等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荷载-沉降曲线特征方面,倾斜桩基较竖直桩基率先呈现非线性变化,承台顶部荷载达到8 kN之前倾斜桩基的沉降量小于竖直桩基的相应值,随上部荷载的增大倾斜桩基的沉降量逐渐大于竖直桩基的相应值;在桩体荷载分担量方面,竖直桩基和倾斜桩基的相应值都随上部荷载增大而逐渐增大;但在桩体荷载分担比方面,与竖直桩基单调增加不同,倾斜桩基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受桩间距由上到下逐渐增大的影响,倾斜桩基承台下侧桩间土体的随深度遮拦作用逐渐减小,由此引发土体绕桩滑动作用的增强,从而造成中桩与桩间土体承载能力的不同发挥,成为引起2种不同类型桩基承载特性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基于72个工地186要有静载试桩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术地端、桩侧压浆对钻孔灌注桩的增强加固机理,深入研究了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性。利用静载试桩结果,统计出后压浆桩极限承载力增幅值及极限端阻力增强系数的频数分布规律,提出了后压浆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李坤  徐长节  蔡袁强 《工业建筑》2003,33(9):56-59,86
通过对成层地基中由于土体位移产生的斜桩的弯曲性状的研究 ,分析了斜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地基反力系数对斜桩承载力影响不大 ,而土体位移会大幅度降低斜桩的竖向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0.
DX挤扩灌注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DX挤扩灌注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标准值的估算公式及其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极限盘端阻力标准值和极限桩端阻力标准值经验值的确定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