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诱发CHL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微核检测技术对60Coγ射线照射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产生的直接效应、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成不同的剂量组,经γ射线照射后,对受照存活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和微核发生率(MF)的测定.同时,将一部分受照存活细胞继续传代培养,待其传至33代时,再给予2 Gy的照射剂量进行二次照射,然后再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和MF的测定.结果表明,首次照射剂量与子代二次照射后的损伤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本实验为探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CB法微核检测技术应用于诱导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γ射线诱导中国仓鼠成纤维(CHL)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CB法微核检测技术对一次照射、二次照射的CHL细胞进行微核测定,观察DNA损伤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微核发生率与细胞受照剂量呈相关关系,并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细胞再次受照后,其微核发生率与一次受照剂量呈相关关系。表明微核发生率与染色体损伤程度存在剂量相关性,微核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生物效应表现为染色体损伤的辐射诱导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质谱技术,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细胞,观察比较受照细胞克隆子代2-DE图谱的变化,并对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受照肝细胞克隆子代蛋白质表达发生了改变,串联质谱测序和串联质谱数据的Mascot共鉴定出1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4个是上调蛋白质,13个是下调蛋白质;上调蛋白质中,线粒体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珠蛋白转录因子1(GATA-1)明显高表达;免疫印迹技术进一步证实HSP60和GATA-1的表达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果提示,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过程中,HSP60和GATA-1蛋白质可能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中国仓鼠肺(CHL)细胞受0.087—10.0Gy 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细胞群体倍增数、存活率、染色体畸变率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等观察结果。~(60)Co γ射线诱发的 CHL 细胞染色体畸变中,双着十环的畸变率Y(%)与剂量 D(Gy)的关系可用 y=4.26×10~(-2)D+4.43×10~(-3)D~2表示。CHL 细胞的50%生长抑制剂量为4.0Gy。1.0—10.0Gy 剂量组细胞的超微结构可见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化,3.0Gy 组核膜凹陷,5.0Gy 以上剂量组有的细胞核质疏松、核膜多处深陷和核仁消失。扫描电镜观察,1.0和3.0Gy 剂量组细胞表面的皱褶和绒毛减少或消退。  相似文献   

5.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表达的量效和时程关系,同时探讨紫外线联合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表达量与照射剂量之间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 Gy 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的表达在1 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与假照组相比,单纯紫外线照射组γH2AX表达增加,一直稳定维持约6 h左右,随后开始减少。紫外线联合60Coγ-射线照射组与单纯60Coγ-射线照射比较,γH2AX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H2AX的表达估算受照剂量具有可行性,该法有望成为估算辐射剂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了解单能中子照射的相对生物效应(Relativebiologicaleffectiveness,RBE),用加速器产生的0.2MeV单能中子以及Coγ射线照射洋葱种子,观察单位剂量的两种辐射在根尖细胞中的微核诱发率的60差异。0.2MeV中子单位剂量的微核诱发率为5.36±0.30(%Gy?);60Coγ射线单位剂量的微核诱发率为10.031±0.002(%Gy?)。0.2MeV单能中子照射洋葱种子后在根尖细胞诱发微核的RBE值高达173±15,其1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子照射所致的DNA损伤的修复效率可能不同于由γ射线照射所致的DNA损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7.
张文艺  焦玲  星正治 《辐射防护》2006,26(3):162-165
通过由加速器产生的0.8 MeV单能中子和60Coγ射线照射洋葱萌发种子,观察在根尖细胞中微核诱发率,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子相对生物效能(RBE)。洋葱萌发种子照射单位剂量0.8 MeV单能中子和60Coγ射线后,根尖细胞中的微核诱发率分别为111±6.7(10-2Gy-1)和3.59±0.19(10-2Gy-1)。因此,以60Coγ射线为参考辐射时,0.8 MeV单能中子在洋葱根尖细胞诱发微核的相对生物效能(RBE)值为31.0±2.5。与252Cf裂变中子的RBE比较,0.8 MeV单能中子照射在洋葱根尖细胞中诱发微核的RBE值要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微核实验、Annexin Ⅴ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双荧光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VND3207对60Co γ射线照射人淋巴母细胞AHH-1基因组损伤和凋亡的防护作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5~40μmol/L VND3207能显著减轻2Gy 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的即刻DNA双链断裂损伤,其表现为与未加药组相比,VND3207保护组细胞的DNA双链断裂损伤(彗星尾矩)显著减小(p<0.01),保护效果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更明显。同样,VND3207在5~40μmol/L浓度下,能显著降低0.5Gy、1.0Gy和2.0Gy 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的微核率,且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40μmol/L浓度作用下2.0Gy照射细胞的微核率减少40%。Annexin Ⅴ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和双荧光染色法检测均显示,4.0Gy 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后8~48h,凋亡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40μmol/L VND3207能显著降低4.0Gy照射诱发的凋亡率及坏死率。本实验结果表明,VND3207对60Co γ射线致细胞基因组损伤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60Co γ射线照射人肝细胞传40代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谱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经4 Gy和8 Gy 60Co γ 射线照射后传40代的人正常肝细胞子代克隆的基因表达图谱,探讨辐射对人肝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 PCR技术对受照细胞子代两个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VTN 、INS IG1进行验证.结果显示,4 Gy照射后子代细胞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有58条;8 Gy照射后子代细胞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有882条;4 Gy和8 Gy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6条;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照射剂量有相关性.这些差异基因的功能涉及到免疫、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代谢等.RT 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照射可导致人肝细胞基因组的差异表达,该结果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电离辐射致人外周血有核细胞mtDNA 4977bp缺失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6名正常人外周血,体外进行60Coγ射线单次照射,剂量分别为0、1、2、3、4和5 Gy。照射后2小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60Coγ射线诱发的人外周血有核细胞mtDNA 4977bp缺失(ΔmtDNA4977)和mtDNA总拷贝数(mtDNAtotal),探讨用ΔmtDNA4977为指标进行辐射事故生物剂量估算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0~5 Gy照射剂量范围内,6名健康人mtDNA样品中的mtDNAtotal拷贝数、ΔmtDNA4977拷贝数和ΔmtDNA4977缺失率在照射后明显高于未照射(0 Gy)的mtDNA样品(p0.05),但各照射剂量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提示电离辐射能够诱发人外周血mtDNA样品中4977bp缺失的累积和mtDNA总拷贝数的增加,但ΔmtDNA4977水平与受照剂量间未见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三种比例的中子(~90%、~50%和~15%)和γ射线混合照射及单纯~(60)Coγ射线照射诱发离体人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在这四种照射条件下,双着丝粒体和环、无着丝粒体、总畸变和畸变细胞都随剂量增加而增多,而且中子比例愈高,诱发染色体畸变的效应愈强。中子和γ射线混合照射诱发双着丝粒体和环的 RBE 值不是恒定的,它随剂量减小而增加。高比例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后,双着丝粒体和环与剂量的关系为 T=5.33×10~(-3)D~(1.08);中比例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时为 Y=9.03×10~(-4)D~(1.29);低比例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时为 Y=1.52×10~(-4)D~(1.55);~(60)Coγ射线照射时为 Y=0.38×10~(-4)D~(1.72)。  相似文献   

12.
应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技术(简称CB微核法),探讨了X射线与60Coγ射线,以及不同剂量率的60Coγ射线诱发微核率与辐射剂量的量效关系。结果表明,剂量率相同,照射剂量相同,60Coγ射线辐照所得微核频率明显高于X射线照射所得微核频率。不同剂量率的60Coγ射线照射,高剂量率所得微核产率高。剂量效应曲线不仅与不同的辐射种类有关,而且同一种性质的射线在不同剂量率情况下,刻度曲线不一样,因而应选用不同剂量率作刻度曲线。在发生辐射事故时,应选用剂量率刻度曲线接近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热休克蛋白60(HSP60)在受照人肝细胞克隆子代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在不同受照剂量组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探讨辐射对人肝细胞克隆子代HSP60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HSP60蛋白主要集中于细胞核的周围,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SP60蛋白表达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出现上调趋势。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各剂量照射组克隆子代中HSP60蛋白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表达增强,该结果与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辐射可使受照人肝细胞子代中的HSP60蛋白表达发生改变,该结果可为探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潜在的分子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18.8 MeV单能质子和60Co γ射线对2名健康男性外周血进行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0、0.5、1.0、2.0、3.0、4.0和5.0 Gy,剂量率为0.5 Gy/min,观察染色体dic+r畸变,分别建立每细胞dic+r畸变率与18.8 MeV单能质子和60Coγ射线的剂量-效应曲线,并对生物效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8.8 MeV单能质子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dic+r畸变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277?D?+0.013?D?2(r2=0.984,p<0.01),60Co γ射线为Y=0.035D+0.039D2(r2=0.991,p<0.01);质子诱发染色体畸变的RBE值的范围是0.91~1.87,质子照射在剂量较低时,有较高的生物效能;质子均匀照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dic+r在细胞间的分布符合泊松分布,与γ射线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60)Coγ射线诱发小鼠胸腺瘤型白血病的组织病理学实验观察结果。以~(60)Coγ射线照射615近交系小鼠,每周照射一次,受照剂量为1.7Gy,共照射四次,累积剂量6.8Gy。于照射后不同时间活杀、取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胸腺组织的形态学特征。观察结果证实了辐射诱发小鼠胸腺瘤从病灶发生到浸润整个胸腺器官和广泛转移的一般规律;而且显示了不同损伤发生的时间特征和具有细胞形态特征的癌前期改变。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后,检测其代谢及释放产物的变化。~(60)Coγ射线照射剂量达5Gy时,血小板表面活化标记蛋白GMP-140分子的表达显著增多,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高;但血小板膜糖蛋白Ⅰ_b和Ⅲ_a未见明显改变;当剂量为2.5Gy时血浆内血小板TXB_2的产生及释放就呈显著升高;γ射线剂量大于5Gy时,血浆内vWF的浓度显著升高。结果提示:~(60)Coγ射线照射剂量达5Gy后,可激活体外的血小板,导致后者代谢旺盛,内容物释放增多。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后,检测其代谢及释放产物的变化。~(60)Coγ射线照射剂量达5Gy时,血小板表面活化标记蛋白GMP-140分子的表达显著增多,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高;但血小板膜糖蛋白Ⅰ_b和Ⅲ_a未见明显改变;当剂量为2.5Gy时血浆内血小板TXB_2的产生及释放就呈显著升高;γ射线剂量大于5Gy时,血浆内vWF的浓度显著升高。结果提示:~(60)Coγ射线照射剂量达5Gy后,可激活体外的血小板,导致后者代谢旺盛,内容物释放增多。  相似文献   

18.
^60Coγ射线照射淋巴细胞诱导PIG3和GADD45基因mRNA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0Coγ射线照射正常人外周血永生化淋巴细胞系后,初步分析受照细胞中PIG3和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状况,并探讨上述基因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及意义.用60Coγ射线照射淋巴细胞,采用不同剂量(0~10Gy)照射和照射后不同时间点(0~72h)收集细胞,抽提mRNA,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PIG3和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人外周血永生化淋巴细胞系中PIG3和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的增高而增加,并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5Gy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淋巴细胞中PIG3和GADD45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高,在8h时均达到最高,随后开始降低.PIG3和GADD45基因对辐射均较敏感,其表达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但相比而言,PIG3的表达随照射剂量和照射后时间的变化更加显著,更有潜力作为生物剂量计以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51)Cr 标记细胞方法,研究了经~(60)Coγ射线整体照射后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LN)淋巴细胞在同系受体小鼠体内的原发移行。结果表明,供体小鼠经0.5—4Gy~(60)Coγ射线整体照射后,其 MLN 淋巴细胞在同系正常受体体内的原发移行有很大改变。在4Gy 照射组,受体肝脏的标记细胞显著增多;脾脏的标记细胞量在各剂量组均无显著性改变 MLN、肺、回肠的标记细胞量分别在0.5Gy、1Gy、1Gy 照射后开始出现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雄性小鼠连续接受氚水或~(60)Coγ射线照射10天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与累积吸收剂量的关系。各实验小鼠接受氚β射线内照射的累积吸收剂量分别为5.6、9.9、15.3、45.8、68.1拉德,~(60)Coγ射线外照射的累积吸收剂量分别为43、54、106、150、204和258拉德。结果表明,无论氚β射线还是~(60)Coγ射线,诱发的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随剂量增大而增加,关系式中含二次项。当氚的剂量为50拉德时,氚的 RBE 值为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