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志银  张俊 《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1):135-1370
首先感谢屠毓敏教授对“复合土钉墙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以下简称“原文”)一文的关注。对于原文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现做以下答复:(1)原文中复合土钉墙整体稳定性计算最危险滑动面并非一定要求通过基坑侧壁与基坑底面交界处,原文图2中滑动面仅为示意图。对于土钉墙滑动面位置,本人经过大量工程实例验算,在比较好的均质土中,土钉墙或复合土钉墙最危险滑动面往往通过坡脚附近;在非均质土中,例如在基坑底面以下或者基坑中部存在较软弱土质时,最危险滑动面就不一定通过坡脚附近。(2)土钉墙及复合土钉墙不适用于深厚的软弱土深基坑支护,适用于一般的粘性土和砂性土,如果有软弱土层,其夹层的厚度受到严格的限制,否则,经常会发生整体  相似文献   

2.
笔者学习了郝哲等同志的“岩体注浆堵水的可靠性设计”(《岩土工程学报》2 0 0 2年第 5期 ,以下简称“原文”)一文 ,有几个问题与作者商榷。yh1 关于原文的“基本事件”原文提到的“保证注浆堵水成功 (X )的基本事件有 :X1 水泥浆可注入裂隙 ,X2 扩散后达到设计注浆半径要求 ,X3满足塑性强度 ,X4 涌水量达到设计标准 ,X5~X4 +m 注浆泵运转正常等 5项 ,且不论用以上 5个“基本事件”来确定可靠性并绘制的“成功树”是否恰当 ,针对原文以上“基本事件”笔者有以下观点。(1)水泥浆的可注性X1原文X1 仅以水灰比W C的回归来确定 ,缺乏全面性。普通水泥颗粒较粗 ,其渗入能  相似文献   

3.
拜读了贺可强先生等发表于《岩土工程学报》2 0 0 1年第 5期的“遗传算法在土钉支护结构中优化设计的应用”(作者 :贺可强 ,阳吉宝 ,王胜利 ,以下简称“原文”)一文 ,产生了一些想法 ,特与作者商榷。(1)关于原文中的目标函数 原文将土钉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问题表示为minW(L ,Sv,Sh,α) 基于F >Fs (1)上式即为原文中的式 (3 ) ,本文为了统一而重新进行了编号。原文定义W为经济指标 ,表示为W =(L/Sv) ·Sh (2 )  W既是经济指标 ,自然是愈小愈好 ,式 (1)也表明了这点。然而 ,由式 (2 )可知 ,当土钉长度L和土钉垂直间距Sv 固定时 ,由式  相似文献   

4.
感谢高玮先生和陈昌富先生对“遗传算法在土钉支护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以下简称“原文”)一文的关注 ,笔者基本同意陈昌富先生针对遗传算法在求解高维及复杂连续变量等优化问题和关于遗传算法收敛性和计算效率以及适应性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众所周知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自然规律与遗传机理的随机搜索算法 ,该方法与传统搜索算法不同 ,它是从一组随机产生的初始解 ,称为“种群 (population)”的更新与迭代来搜索全局最优解。种群的迭代是通过选择、杂交和变异等具有生物意义的遗传算子来实现的[1 ,2 ] 。笔者认为近些年来人们对遗传算法兴趣日益增长和特别关注有两个基本原因 :其一是工程领域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5.
“非饱和土的应力传递机理与有效应力原理”(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在分析了水气交界面 (收缩膜 )、土粒与粒间水和气受力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土体中任一点三个有效应力的表达形式和其中有效应力参数的确定方法。原文引起了蒋先生的兴趣与讨论 ,非常高兴。讨论从原文的理论推导中提取“5个假定” ,并认为这些假定“似不太合理” ,“显得人为因素太多缺乏依据” ,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方法与原文作者商讨。对此 ,我们首先表示感谢 ,并提出原文作者的一些思考。应该承认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问题 ,尽管它有很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 ,至今还没有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在土力学中 ,应力应变问题  相似文献   

6.
屠毓敏 《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1):134-135
笔者近日学习了杨志银教授等同志撰写的《复合土钉墙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一文(《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第2期,以下简称“原文”),文中阐述了复合土钉墙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笔者根据土钉墙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面的工程经验,就复合土钉墙整体稳定性的验算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望与原文作者商榷。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以下简称《规程》)的要求,在进行土钉墙设计时,应对其整体稳定性进行验算,其最危险滑动面按圆弧滑动法确定,最小安全系数按简单条分法计算(《规程》第6.2.1条),复合土钉墙的整体稳定性也可参考此方法进行验算(如原文所述)。复合土钉墙(或土钉墙)  相似文献   

7.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1年第 6期发表“渗流作用下土坡圆弧滑动有限元计算”(作者 :毛昶熙 ,李吉庆 ,段祥宝 ,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此文实际上是重申第一作者在 1982年发表的观点[1] 。当时 ,此文曾导致了一场讨论 (参见《岩土工程学报》1983年第 3期 )。但 18年后 ,作者再次重申了关于现有教科书和规范介绍的方法存在严重缺陷的观点。笔者曾是参加这场读者讨论的撰稿人之一 ,故也愿意再一次对文中的一些观点作一讨论。 在文献 [2 ]中 ,笔者曾强调 ,在进行边坡稳定分析时 ,首先需要解决一个研究对象问题。即当分析一个土体或土条的力学平衡时 ,是把土和水的混合体当作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基于简化Bishop条分法分析复杂边界边坡的稳定性,以圆弧滑裂面与边坡面的左右交点的两个X坐标--XL和XR以及滑裂面圆心坐标的Y坐标--Y0作为设计变量,提出一种加速混合遗传算法(AHGA)对设计变量进行优化。该方法是通过把无约束优化的Powell算法作为一个与遗传算法的选择、交叉和变异平行的算子,嵌入到改进的实数编码遗传算法中而得到的,它同时具有两个方法的优点,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使得收敛速度加快,还有可能搜索到最优化问题的全局最优解。通过一高速公路边坡工程实例验证,加速混合遗传算法(AHGA)搜索到的圆弧滑动面与现场勘察结果很吻合,优于简单遗传算法(SGA)。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日学习了郑刚等先生的“软土中超长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一文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2年第 6期 ,以下简称“原文”) ,获益甚丰。针对文中一些观点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与原文作者商榷。(1)原文在“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性状及破坏模式试验”的分析中提出“不考虑 9#桩 ,7个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加荷至破坏时沉降量 s与承压板 b之比s b 平均为 0 .0 19,考虑到桩土相互作用影响 ,复合地基破坏时桩间土反力较小 ,远未达到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 ,这个结论似乎缺乏充分的试验依据 ,至少仅从文章中提供的试验数据得不到这样确切的回答 ,如果只是凭文献中的一些资料进行推测得到的  相似文献   

10.
笔者学习了郑刚等先生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辨析”一文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0年 4期 ,以下称“原文”) ,针对文中一些观点 ,谈谈自己的看法 ,供大家参考。 (1)对桩间土承载力的确定。原文的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按相对变形值S =(0 .0 0 4~ 0 .0 1)b(b为复合地基荷载板宽度 )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基本值后 ,又取S =0 .0 2b(b 也为复合地基荷载板宽度 )确定此时桩间土的承载力。然后 ,认为二者取用的桩间土承载力对应的沉降不一致。反映到原文图 1上 ,就是将沉降S=0 .0 1b和S =0 .0 2b对应到桩间土天然地基载荷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上进行桩间  相似文献   

11.
高技派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的采用与构件的装配化、标准化方面;20世纪70年代则以强调和表现现代工业技术为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在现代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下开始蜕变,转向改变自身以适应信息时代高技术与高情感相融合的要求,以及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文脉、生态环保及人类的感情需要等高情感环节上,而成为建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日前主办了一次装饰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交流会议,南京倍立达集团、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作了CRC、装饰混凝土轻质挂板的介绍.倍立达的GRC可以把建筑做得像飘逸的丝绸,宝贵石艺的挂板则把建筑包裹在柔顺的"条绒"里.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2)
<正>语言中有很多表达使用了"鼻子"和"耳朵"这两个词。我们首先来说一说"鼻子"这个词。鼻子对人的呼吸和嗅觉来说非常重要。有些人能够牵着别人的鼻子走。例如,如果一位妻子牵着丈夫的鼻子走,她想让他干嘛,他就干嘛。  相似文献   

14.
建筑师土澍客串了一回“雕塑家”。可是,他把他的“雕塑”还是做成了“房子”。其间,王澍自己又获得了一些关于建筑的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2)
"毛目显"是刘勰对《文心雕龙》下篇的主旨的概括,是指对那些关涉文学创作的细目进行论述。但是长期以来,龙学界忽视了下篇的"毛目"属性,将其概括为"剖情析采"或者创作论、批评论、文学史论、文德论等等,有的甚至在此基础上调整《文心雕龙》的篇章结构。这些做法欠妥当。将"毛目"概括为"剖情析采"是建立在对"剖情析采"与"笼圈条贯"的误解之上的;将"毛目"概括为创作论、批评论、文学史论、文德论等,把"毛目"变成了"纲领",是今人文学观的投射,也不符合刘勰的本意。  相似文献   

16.
剥落历史的封存,我们找寻这里的记忆 对“四合院”,我们总有一些印象中的固有记忆:垂花门、照壁、抄手游廊、层层递进的院落,围着院子的家长里短和小生活.而当我踏足水车胡同24号的时候,所有对四合院的幻想都破灭了.  相似文献   

17.
"读"与"展"     
《建筑知识》2008,28(4)
展览中心是一个城市甚至国家对外交流的平台之一,某种意义上说,展览中心以及展会的层次能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地位。图书馆是精神世界的乐土,它的意义在于体现民众对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体现对国民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展览中心和图书馆,乍看之下,两者并无多大瓜葛,但在2008年这个特殊时期的北京,随着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的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两者的并置,从中似也能读出些许意味。  相似文献   

18.
邓敬  殷红 《时代建筑》2007,(4):98-103
文章对刘家琨在成都最新完成的作品"锦都院街"的设计及概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刘家琨近年来一系列作品,解读和诠释了其"处理现实"的创作姿态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三月,春风送暖,人们沉浸在“两会”召开的喜悦中。当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工业总体规模已经不小,但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一项紧迫任务”的时候,我坐在会场,心情异常激动。它说明,早在13年前国家建材局提出的中国建材工业要走“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也勾起我对一段往事的回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3)
在汉语中,"二"和"两"作为数词,常常互换使用,但从二者的来源和发展状况看,"二"和"两"并不相同,它们在使用上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