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筑自然通风之温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因有助于减少空调的使用,既节省能源又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得到提倡.建筑的自然通风系统由于动力的不同而分为风压通风系统和热压通风系统.与风压通风系统相比,热压通风系统更能适应常变的外部风环境.对热压通风的原理、可实现热压通风系统的建筑空间形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列举了在此方面堪称典范的实例,以作为热压通风系统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建筑最大程度的利用风,是建筑创作中自然风设计的主要目的。首先分析当地的气候类型,充分利用热压通风、风压通风、捕风器和地冷空调,改善室内物理环境,解决功能与能耗污染平衡问题。主要根据大量文献和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从热压通风、风压通风等方法阐述湿热地区通风策略。  相似文献   

3.
熊志嘉  麦恒 《江苏建筑》2015,(3):111-113
对岭南地区传统建筑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冷巷是户内主要水平风压通风通道,狭窄的空间对风压通风具有加强效果;天井即能进行风压通风又能进行热压通风,与冷巷共同组成了户内的通风体系;门、窗和隔断等建筑细节的巧妙设计也能增强自然通风。  相似文献   

4.
熊志嘉  麦恒 《山西建筑》2015,(6):125-127
对广州地区传统竹筒屋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冷巷对风压通风的加强效果,并研究了天井进行风压通风以及热压通风的效果,同时总结了门、窗和隔断等建筑细节增强自然通风的巧妙设计方法,为同类通风技术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自然通风分为两类,一种是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一种是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其中,热压通风主要利用“烟囱效应”把室内高温低压低密度空气从通风井排出.新鲜空气从建筑物底部吸入。重庆市全年过渡季节有5个月,平均风速为1.3m/s,风压通风不能满足办公建筑室内空气流通的需要.故应设置利用热压原理通风的通风井。本文以某绿色建筑示范中心设计方案为模型,对通风井设计因素及优化技术进行分析,旨在得到更佳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6.
室内通风与热舒适性研究,是暖通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采用FLUENT软件,对北京某高校学生宿舍不同楼层的室内环境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热压单独作用以及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时室内气流速度分布情况,证明在单独热压作用下高层宿舍通风环境优于低层宿舍,而风压的影响将使得低层宿舍通风环境恶化。通过分析宿舍不同的通风方式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得出3层以下宿舍不能仅仅依靠自然通风,而应结合强制送风或排风来改善室内环境品质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当室外环境受到气体颗粒物的污染时,室外的污染物将很容易通过建筑物的通风口渗透到室内,污染室内环境,影响人的健康。通过实验考察了具有过滤功能的通风墙体在自然条件下的引风性能及在建筑中使用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在风压和热压单独作用的条件下,当风压较小时,热压驱动的作用较风压明显,随着风压的逐渐增加,风压驱动的作用有明显的增强。在本文所设定的实验条件下,引风量的最大值发生在热压和风压的耦合作用条件下,为27.4 m~3/h。经分析发现,热压一定时,增加风压对引风量有显著的影响,而风压一定时,随着热压的增加,总引风量的增幅不明显,风压仍起到主要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谈自然通风原理与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自然通风进行了介绍,通过对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的原理进行分析,明确了自然通风原理,并进一步结合建筑设计实例进行了解析,为今后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自然通风是节能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手段。根据自然通风的实现原理不同可分为:利用风压实现的自然通风、利用热压实现的自然通风、风压与热压相结合的自然通风以及机械辅助通风等几种形式,着重从自然通风的实现方法着手,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其原理,并对双层维护结构和高层建筑的自然通风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谢浩 《门窗》2007,(7):39-41
针对影响通风屋顶隔热效果的因素,提出了提高通风屋顶隔热性能的若干问题,包括合理组织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注意材料的隔热性能,以及利用封闭空气间层等.  相似文献   

11.
王智超 《建筑科学》2006,22(B04):67-71
新鲜清洁的空气是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北京和上海普通民宅的测试调查,指出伴随着建筑节能的深化而引起的门窗密闭性的提高,自然通风无法满足住宅的新风需求。通过总结北京,上海住宅室内通风的系统型式,提出了机械通风在解决住宅室内通风问题时应该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裴丽娜 《安徽建筑》2009,16(3):123-123
通过阐述建筑自然通风和置换通风的基本原理,结合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空气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等问题,分析总结了自然通风和置换通风各自优缺点和适用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分析全国各地大量中间风井工程实例,结合系统设计要求,研究得出六种优化后的隧道通风系统设计方案,并阐述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为后续及类似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厨房排风量及新风量计算各方法进行介绍,提出各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对厨房排风系统和新风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分析了各系统的优缺点。厨房采用空调风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新型的“三管制”新风系统,已达到节能和经济合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董美宁  刘怡 《重庆建筑》2009,8(6):10-12
建筑的通风问题是建筑节能设计需要妥善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本文通过对阆中古城传统建筑典型通风模式的归纳分析.总结出该地区几种典型自然通风模式的通风特点;并进一步指出合理组织自然通风的方法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通风式屋顶强化通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网络分析法建立了太阳能通风式屋顶的传热模型,并就室外气象参数与结构尺寸对其通风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太阳能通风式屋顶来强化高温地区室内的通风是完全可行的;就结构设计而言,采用多个尺寸较短的屋顶进行组合对加强通风与排热有利,其倾角与绝热层厚度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控制在30~60°与0.1~0.3m范围内;至于截面形状,采用宽厚比小的截面可获得较大的单位面积通风量与排热量;但在具体结构设计时要配合建筑设计,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建筑用途及经济性来灵活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从工程的实际运用出发,对公路隧道回旋通风系统的实现方式从回旋风道风量分配、补风口与回旋风口之间短道距离、回旋风机升压力、回旋机房布置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找到了大风量回旋的实现方式,对隧道回旋通风这种通风方式的设计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置换通风舒适、健康和节能的显著特点,本文回顾了置换通风的发展历程,从室内空气品质和节能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置换通风的研究现状。气流组织、热舒适性和污染物分布是影响置换通风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因而论文主要从置换通风的两个显著特性:热力分层和垂直温度梯度的角度讨论了室内热舒适性影响因素和研究现状,从颗粒和气体污染物的分布情况论述污染物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根据置换通风的气流特性,提出可以把室内污染物分为热源和冷源污染物进行研究;最后简要介绍了置换通风节能的情况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