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大学》是一部蕴含丰富教育理论、伦理思想和政治智慧内容的儒家经典。“明德”、“知止”、“修身”是贯穿于《大学》始终的核心理念。“明德”是《大学》之魂,“知止”是“明德”之深化。“修身”是“明德”之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重新审视“明德”、“修身”、“知止”理念的深刻内涵,传承其重视培养道德人格,提升精神境界,崇尚责任和担当的传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文化自觉,就是自觉文化与大学的内在联系以及文化之于大学的意义,由此而提升大学自主选择、吸纳、创造文化的能力,提升大学的文化品格。今日大学的文化自觉表现为三个方面:以大学生成人为中心,立德树人.确立大学文化的目标体系:以人类优秀文化为中心,兼容并包,建构大学文化的内容体系;以创造性知识生活为中心,自强不息,建构大学文化的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分工中,大学承担着独特的文化责任,通过学术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化与智慧,不懈地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提供思想价值资源和理想图景,是现代大学的理想与使命所在。服务于中国文化大繁荣与大发展的中国大学,应当在诠释当代中国实践、培育当代中国的文化精英、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文化资源、引领中国的文化创新等方面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中国大学需要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术传统、建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治校理念、强化大学的文化育人能力等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早期,科学研究正式成为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并通过研讨班、实验室、研究所等形式逐步制度化,大学演变为一个庞大的科研基地,成为人类科学发展的发动机。大学通过行使科研职能培养具有反思与批判精神的学者,促进知识的创新与超越。大学科研对于人类思想和精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组织技术经历了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应用阶段。20世纪后半叶,出现了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应用活动不再是单独地进行,而是被紧密地整合在一起,大学在应用中生产知识。创业型大学正是在校级层面主观地推动和组织了这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并使其成为大学知识生产的最主要模式,这是创业型大学在组织技术上对传统大学的超越。为了配合这种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创业型大学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脱离传统大学的发展模式。以新兴大学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单一的学校文化和自上而下的公司化经营战略是创业型大学的主要特征。相形之下,诸如MIT、斯坦福等美国研究型大学不能被认为是创业型大学,而是具有学术创业精神的大学。  相似文献   

6.
科学研究不仅能创造、发现和丰富知识,而且还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精神信仰.因此,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大学科学研究,必定具有丰富的教育意蕴.从教育目的之德智体美劳:即从“德”之善的理念、德性、职责,从“智”之智力因素、知识的学习、接受、创造、发现,从“体”之身康体健,从“美”之无限、自由等美的特质,从“劳”之内涵等诸方面分析大学科学研究在其中的特殊表征,有助于充分挖掘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7.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使命。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观念错误、课程文化知识缺乏、文化氛围缺失和教师文化素养不高等文化荒漠化因素。使得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偏离了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根本使命。回归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根本使命是新时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而重塑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理念、增强大学英语课程文化内容、营造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氛围、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文化素养是大学英语教学复归使命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西方人所说的自由是指对必然性的认识和遵循,而庄子所说的逍遥是自我主动地摆脱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自觉地过一种悠游自在、无挂无碍的精神生活.庄子告诉我们:有多大的创造力就有多大的自由;但创造力再大,作为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所依待的,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超越自我和功名的束缚,遵道而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才能在精神世界里逍遥游;这样的人在世俗的眼光里百无一用,却是创造了人类文化的精神导师.从这些思想中可以引申出庄子的大学教育哲学:大学的自由不是制度所赋予的,而是大学人自己创造的;但大学又要建立一种制度,以保障创造的自由,同时包容创造的失败者;掌握了实用技术让人获得有限的自由,只有小用,人之大用是思想的自由与逍遥.用这样的教育哲学思想看当今的大学教育,我们便明白了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标准和要求限制了大学人的自由,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降低了大学的品格;大学有太多的虚假和虚伪,太讲究实用,容不下大而无用的思想、文化和艺术,很难见到单纯质朴、真实鲜活、淡泊名利、逍遥自在、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真人”.这既是体制的问题,也是大学人自己的问题,因为自由需要制度的保障,而逍遥是可以自我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教师精神的内涵可理解成:为师者的“爱”,为学者的“自由”。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而如今,大学教师却由于受到物化世界的遮蔽、世俗权力的挤压、自我顺从的伤害,导致应有的爱已妥协于工具主义,自由思想逢迎于世俗权力,良知责任蒙蔽于媚俗文化。我们需要让大学教师走出工具主义,唤醒教育爱;消解官本位主义,营造自由生活;尊重高雅情趣,重建知识分子的良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大学文化,主要凝聚在大学在长期教育和办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中;二是中国特色,必然受到中国历代社会文化,特别是中国历代社会主导文化的深刻影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两千多年来,特别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开创高等教育和大学创新新局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大学的文化特点主要通过大学的精神和大学的制度等体现出来,表现为救国图存的大学使命、突出政治的大学理念、崇学轻教的世俗观念和“道”“器”之间的传统辩争等四个方面.这启示我们,当前大学文化建设不仅应该以人为本、传承与超越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还应在价值多样化的进程中保持主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追问大学的使命,可以从比较抽象的大学信念开始,然后是大学理想,再到具体的大学责任,这一过程就是在回答"大学是什么"的基本问题。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的基本职能,更好地发展教学、科研,正是大学校长的使命和责任。通过履行职能,大学发挥各种功能,而好的功能仍基于自身使命的履行。大学传承和发展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机结合是大学的使命,发展人的可发展性才是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创造力经济,即以人的创造力为主要资源的知识经济。创造力经济的出现必然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投射以新的变革期望。审时度势的高等教育必须对新经济社会的期望给予响应,这主要涉及三大变革:其一,职能拓展,重视发展知识生产力,着力培养创造性人才,面向经济社会开展科学研究和通过知本创业直接服务社会;其二,大学转型,即摆脱传统大学的能级约束和思维定势,创建自主创新型大学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变革,提升大学的竞争优势;其三,资金运营,即大学要从传统的财务管理向投资理财转变,以利于对发展创造力经济的财力支持。这些对创造力经济投射期望的响应,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快步走向经济社会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1999年后的8年扩招,跨越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当前应重点抓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从三方面落到实处。一是落实在教育理念上,把提高质量当作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不管是从国际人才竞争的形势看,还是从高校面临的责任、使命以及我国高校的现状看,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有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来确立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二是落实在质量标准上,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的根本标准”。为此,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念,让教育回归教育;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要因材施教,分层培养。三是切实履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举措,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重点发展、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方略。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是具有自主性的自我管制的职业,职业共同体理应承担起在矫正教师学术道德失范中的责任,重视后备人才的学术道德教育,并加强在职人员的学术道德再教育;在明确高校教师学术责任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其负责任的行为;高校要营造学术诚信的良好氛围,相关学术团体应发挥教育监督作用,教师自身要加强道德自律,从而强化职业共同体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深学问及其构成的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的知识和组织基础。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二者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任何社会思潮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大学文化缺失问题,特别是大学精神衰微现象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到哲学领域时,大学文化哲学便产生了。从"高深学问"到"大学文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大学文化"为逻辑起点,从整体上构建一个以"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当今时代的强烈呼唤。其核心内涵是:大学的本质是一种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大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人文关怀和追求真理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永恒之魂";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信仰。当今我国大学的崇高使命是:坚持"中国特色,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和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特色大学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牛津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思想具有三重性:共性文化——对自由文化氛围的追求,共同理念——坚守办学理念与顺应时代并存,共守制度——大学治理的日趋成熟、稳定和有效.这是牛津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牛津人发展的不竭动力,英国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牛津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经验启示我们,在大学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营造并优化大学环境,增强竞争性;凝练并发挥大学特色,增强创新性;树立并推广文化品牌,增强公共性;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国学是国本,国学复兴是文化复兴。返本开新.开放包容,多元交融,促进国学现代转型,其影响和受益的不仅是中华民族,也会为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福祉。要传承和弘扬国学。培养具有文化自觉自信的中国人,需要加强国学教育。国学应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大学应根植于中国文明深处.成为国学复兴的担纲者。为此,需要:(1)从战略高度看待国学教育的重要性;(2)扎扎实实从制度和内容上加强国学教育;(3)加强中西文化比较与融会教育;(4)努力培养现代国学专门人才;(5)注重培育人格,陶铸精神;(6)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国学修养等。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大学影视艺术本科人才培养应当坚持走自己的路,走特色办学之路。其招生要兼顾“双基”: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其培养要锚定“两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其教学要推行“两化”:课程教学实践化和实践教学课程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