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社会评价是指除政府和高校以外。社会评价中介组织、新闻媒体、用人单位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对大学满足社会和受教育者需求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我国大学社会评价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大学社会评价的起步阶段(1985年~1992年Jt二是大学社会评价的探索阶段(1993—1998年);三是大学社会评价的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研究我国大学社会评价的发展历程。总结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对发展我国大学社会评价活动和完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过去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单边治理模式已造成诸多弊端,需要推行新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高等教育多中心治理的基础是市民社会发展,考察西方国家和我国的市民社会发展背景是必须的。在深入探讨市民社会组织参与高等教育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可通过政府、社会和大学自身三方面的努力,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多中心治理创造条件。具体路径是:加强政府主导,积极营造大学组织自主治理的外部社会环境;加强社会联动,大力培养和发展第三部门性质的教育中介组织;加强大学自治,推进大学组织内部的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3.
自13世纪诞生第一所大学以来,大学的基本任务没有改变。大学一直是人们聚集在一起交流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中心。尽管大学的这一基本任务是始终不变的,但教育,特别是工程技术教育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依据教育改革反映社会和各个工业领域的需要这一观点,试图概括过去工程技术教育改革方面的动机。所举的例子是依据日本的国情,在这一前提下,走向21世纪的工业发展方向向我们表明,明天的工程技术教育需要进行哪些改革。  相似文献   

4.
和谐一直是西方教育的理想追求,从其教育目标看,先后经历了灵魂和谐、自然和谐和社会和谐三个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和谐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都因其哲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不同而各异。无论其和谐教育目标还是课程、教学方法,都是以解决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矛盾为宗旨的。  相似文献   

5.
哈佛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全人”的教育;芝加哥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益智厚生”;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重基础、强交叉”,这三所大学在美国顶尖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独具特征。它们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制度以及课程设置三个纬度廓清了美国精英式高等教育的本质诉求。强调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应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学的核心职能在于教学育人,以制度的约束保障本科教学的重要地位;大学要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大学教育是自由的教育,是为了自由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大学文化,主要凝聚在大学在长期教育和办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中;二是中国特色,必然受到中国历代社会文化,特别是中国历代社会主导文化的深刻影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两千多年来,特别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开创高等教育和大学创新新局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
从制度化水平和学术范式的变迁两个方面衡量,可以将大学史研究领域的发展划分为七个阶段.严格意义的大学史研究出现于19世纪,并在下半叶形成第一波热潮.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在教育院系的初步制度化为大学史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在20世纪前40年大学史研究处于相对沉寂状态.20世纪50年代,随着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专业的历史学家开始介入大学史研究,此后二三十年该领域进入复苏期.20世纪80年代,大学史专门研究期刊的创办标志着这一领域初步实现了制度化的过程.从学术范式而言,大学史研究经历了思想史范式、社会史范式和文化史范式相继兴起的过程,但它们之间并非取代的关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全球史的研究范式开始崛起,成为新的学术热点.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我国大学在回应社会剧变的挑战过程中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在教育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等问题上却出现了“钱学森式”的困惑和迷思。大学声誉、大学质量依存于人才质量,人才质量依托于人才培养模式,故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是大学发展的基本前提。在社会转型的总体背景下,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学生发展本位、教学环节本位、社会需求本位的价值取向,确立合理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设计出合理的、可行性的培养体制与制度。  相似文献   

9.
自由教育(有时被称为博雅教育)即特别看重自由学术(或自由知识)的教育,主要以传承和探究自由学术为己任。历史表明,自由教育是大学的一颗童心。中国的大学可以说是在服务实业、讲求时务中诞生的,缺乏自由教育的传统,具有鲜明的自由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家少之又少。自由教育的肥沃土壤由文化孕育和积累而形成,社会环境的变革和大学自身的改造对于这种文化的生成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0.
国家人事部将组织实施“造就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计划”。计划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到1997年,培养五六千名或更多一点30~40岁左右的拔尖人才,其中一部分达到国内学科带头人的先进水平,少量有基础的学科带头人达到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第二阶段,到2000年,在以自然科学为主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学科门类,大约50个左右的一级学科和500个左  相似文献   

11.
胡庶华是我国近现代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在丰富的治校实践中形成了融合中西教育之长的大学教育思想。其特色是秉持以“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为核心的大学理念,注重大学文化建设,培育具有鲜明特质的大学精神;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文武全才;注重学术研究,倡导大学学术化;注重服务社会,倡导大学地方化;注重师资队伍和支撑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办学质量。胡庶华为促进我国大学教育事业特别是湖南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等重点学府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习和探讨胡庶华的教育思想和治校实践对于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立大学创办人之一,先后创办了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参与创办了辅仁大学,短暂执掌过北京大学。结合马相伯的心路历程,可观其对中国大学教育独特的设想和追求:为了实践教育救国之宏愿,马相伯年过六旬,不惜毁家兴学,先后创办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在人才培养上,以融合中西、贯通文理为理念,设计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大学课程体系;在学校管理上,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为旨归,培养师生的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强调大学之大,在道德高尚和学问高深;在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上,为了避免当时政治和宗教的干扰,主张教育独立,并要求学生摒弃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以获取真才实学为重。马相伯的大学教育思想既与西方大学精神的传统相契合,又有着强烈的国家富强和民族自立意识,今天仍具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的社会理想和目标追求,是“人人平等”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展。目前,我国已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初始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开始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无可讳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面对不同社会阶层共存的现状,绝对的机会均等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应当联系国情来理性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力求达到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基本平衡状态,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平等、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1837年,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学院首次招收了四名女生,标志着西方传统大学之门向妇女开放。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而言,高等教育即便是在男女同校的体制下,却仍然长期实行男女隔离的教育。西方社会男尊女卑的宗教传统以及当时生物学上的某些谬论的误导是阻碍西方大学实施男女同校制教育的主导原因,但是随着西方社会风气的不断开化以及其它的经济、政治等因素的作用,女性进入传统大学和男性接受同等的高等教育的现实条件不断成熟,历史的潮流必将还女性包括受教育权利在内的一切平等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欧洲大学史研究相关成果的梳理,本文把欧洲大学史的研究史划分为萌芽和起步、初步发展和专门的学科领域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特征分别为:描述记录式研究、理性批判式研究和多维阐释性研究。我们应该借鉴欧洲大学史的研究,加强我国大学和高等教育等方面的相关史料建设,广泛吸取各学科史、专门史的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大学史和高等教育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浅议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历程、原则、内容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体制结构调整、大发展及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管理方面,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高考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及后勤管理都经历了全面改革。计划经济下国有化的办学体制、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及单一的投资体制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内部动因,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则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外部动因。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坚持方向性、适应性、规律性、协调性、多样性及风险预测原则。未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是: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大学法人治理结构;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大学的建设;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发挥高等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大学理念作为现代大学理念的基础,要在指导大学实践中既保持大学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又能使大学跟上社会的发展而保持生机与活力,就必须结合现代大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走向: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自治、学术自由、重视科学研究等传统大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坚持;理性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是学者的社团、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与普遍学问的场所等传统大学理念,既需要保留和发扬,又需要舍弃不合理的因素,即扬弃;而“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传统大学理念,却必须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18.
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各英语大纲皆没有把英语语文的教育功能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提出,由此在教学性质和目标的导向上,容易产生政策性的语义歧义。同时,由于英语在大学里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也无法规范并扩大语文的教育辖域。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建设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教师教育一直与城市教师教育是在同一理论框架下进行的,大致存在标准改善型、中小学改善型和一体化改善型等三种模型。但针对农村教师发展而言,以上三种模型存在农村教师独立人格遮蔽、农村教师群体特殊性缺场、农村教师教育效用过低等弊端。背景方法是一种加强农村教师教育的方法论思想,认为农村教师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应该是围绕农村教师生存现场,农村教师教育主体是农村教师而非大学专家,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农村教师教育机构是农村学校而非大学,农村教师的特殊环境与特殊资源对农村教师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开展创业教育既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自我发展的需要。认为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大学教育的职责,探索了开展创业 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