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钢7~#高炉开炉以来,在强化原燃料质量管理的基础上稳定高炉操作。通过积极调整各项制度,量化操作和标准化作业,优化操作,使得炉况逐步稳定顺行,各项技术指标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2.
涟钢七号高炉由于炉墙易结厚,炉况出现周期性波动,2017年以来,通过对原燃料实施标准化管理、并摸索出预防炉墙结厚的操作制度,实现了高炉的长期稳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3.
郑义勍  赵德义 《炼铁》2020,39(1):32-34
对安钢1号高炉炉况失常原因及处理进行了总结分析。1号高炉发生炉况失常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焦炭质量大幅度劣化,二是入炉碱金属和锌负荷持续超标,三是高炉操作上未能及时调整应对。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炉况恢复方案,并采取改善原燃料条件、降低碱锌负荷、适当配加洗炉剂、优化高炉操作等措施,炉况逐渐恢复正常,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4.
季文东  马祥  黄雅彬 《包钢科技》2012,38(2):9-11,42
随着自产矿比例的提高,6#高炉炉况顺行周期变短,高炉产量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较低。采取改善烧结矿冶金性能、调整高炉基本操作制度、中部调剂等一系列措施,通过2年冶炼实践,自产矿比例大幅度提升、炉况趋于稳定、产量及各项技术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赵永平  王纲 《炼铁》2019,38(5):51-54
邯宝2号高炉3座热风炉由于格子砖堵塞严重,导致送风温度大幅度降低,高炉被迫采用低风温操作。低风温操作给高炉带来较多不利影响,如炉缸的活跃性受到抑制、燃料比上升较多、加大高炉操作难度等。通过采取调整下部送风制度、保持炉缸较高的热量、调整上部布料制度及采取精细化操作管理等对策,2号高炉炉况保持了长期稳定顺行,主要技术指标也处在相对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处理新钢10号高炉炉墙结厚和优化操作实践进行总结。通过气流冲刷及热洗法等措施逐步恢复操作炉型,同时在原燃料质量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不断优化操作制度,保证了炉况的稳定顺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逐步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7.
以邯钢炼铁部3 200 m3高炉从2013年到2015年两年多的整个炉况演变过程为例,从管理、操作和焦炭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大型高炉炉况与焦炭的紧密相关性问题,即大型高炉要想实现长周期的炉况顺行和先进的经济技术指标,依靠精细化的管理、先进的操作理念和制度、原燃料条件,尤其是焦炭条件的支撑,大型高炉与焦炭要相互匹配。  相似文献   

8.
该座1800 m3高炉自2014年3月开炉至2022年8月停炉安全生产8年,处于炉役后期,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处于同类型高炉前列。从原燃料质量、操作制度、管理制度等维度分析该高炉保持高冶强稳定顺行的冶炼技术。分析得出,严控原燃料质量数值在管控范围内,避免入炉品位、化学成分的波动对炉况顺行的影响;量化操作,依据机理模型对操作参数合理性进行动态调控,提高经济技术指标;管理标准化,对槽下、炉前作业、设备维护进行标准化管理,降低外部条件对生产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炉分厂0#高炉焦炭质量大幅下降以及炉料结构变动频繁的生产现状,对炉况的影响及应对操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原燃料管理及供热制度、造渣制度的调整,炉况顺行条件有所改善,高炉各项经济指标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太钢4号高炉由于采取了重视原燃料质量、强化高炉操作管理,减少炉况的波动、添加钒铁矿、安装小型平冷板等护炉措施,使4号高炉在特护期间炉况基本稳定顺利,技术指标良好,并于2000年9月13日实现了顺利停炉。  相似文献   

11.
杜洪缙 《炼铁》1996,15(6):52-53
上钢一厂750m~3高炉是1991年3月投产的。投产后,因原燃料质量差、高炉设备故障率高以及高炉操作制度处于摸索阶段,高炉的生产技术指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高炉炉况长期不顺,塌料、坐料频繁,致使炉墙脱落严重,不得不于1995年10月9~26日进行中修。中修后,由于重视精料工作和积极探索适宜的高炉操作制度,高炉的各项生产技术指标有明显改善(中修前后的生产技术指标比较详见表1),1996年上半年的利用系数达2.01,焦比488kg/t,煤比93kg/t。现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天铁第一炼铁厂高炉风口破损严重的问题,分析出其产生原因为有害元素含量高、上部调整装料制度不合理、渣皮脱落等,通过优化配料,调剂炉况,保持合理的操作炉型、采用快速恢复炉况技术,使高炉风口的破损数量大幅降低,降低了设备的休风率,显著提升了高炉的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3.
对武钢6号高炉由中心加焦操作模式向“平台+漏斗”操作模式转变的探索过程及主要经验进行了总结。6号高炉开炉后,延用上一代炉役的中心加焦操作模式,但高炉频繁出现炉身黏结,操作炉型不合理,炉况稳定性差,利用系数及煤气利用率明显下滑。通过采取调整送风制度、优化装料制度和加强高炉操作管理等手段,成功实现了由中心加焦操作模式向“平台+漏斗”操作模式的转换,进入高产低耗的生产节奏,炉况稳定性提升,生产技术指标大幅提升,单日产铁量最高10326 t/d,单日燃料比最低453.3 kg/t。  相似文献   

14.
高炉炉况顺行是获得最佳经济技术指标的重要保证。保证炉况稳定顺行的因素是:合理的操作炉型;适合本炉特点的基本操作制度;相对稳定的原燃料条件;炉外各岗位稳定正常的生产秩序;高炉操作者的精心调剂。本文仅就基本制度的选择和日常操作对炉况的影响谈一些体会。一、基本操作制度经实践,本炉摸索出以下具体操作制度: 1.送风制度1984年1~10月,炉况是顺行的,平均日产2825t,利用系数2.36,共超产11788t,  相似文献   

15.
详细分析了高炉结瘤的具体原因,介绍了相应的炸瘤生产措施.实践证明,炸瘤后高炉生产明显好转,炉况稳定顺行,各项操作技术指标再创新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榆钢高炉未能摸索出与自身高炉相匹配的装料制度,炉况稳定性差频繁出现波动,致使经济技术指标处在同行业落后水平。本文通过采用优化装料制度、送风制度、炉料结构调整、原燃料筛分效果提升等措施,应用大矿批冶炼,确保高炉炉况趋于稳定,经济技术指标逐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甘肃冶金》2020,(1):6-8
随着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酒钢高炉生产经营策略,在提高高炉入炉品位降低消耗的同时,不断加强原燃料质量及库存资源的管理,合理优化高炉操作制度,高炉炉况顺行稳定大幅改善,高炉利用系数有效提高,促使经济技术指标改善,达到了高炉高产低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原燃料质量差,操作制度不合理,酒钢2号高炉长期炉况不顺,技术经济指标较差。1996年后,通过加强精料工作,采用合理的装料制度和送风制度,加强中部调剂,合理控制喷煤量等措施,并坚持采用钒钛矿护炉,在入炉品位只有50%左右和炉役进入后期的情况下,成功地实现了高炉的强化冶炼,高炉各项技术指标得到改善,利用系数达到2.364,焦比降到551 kg/t,煤比达70.81 kg/t。  相似文献   

19.
安钢炼铁厂1号(350m3)高炉依靠科技进步,抓住高炉自身的特点,保持高炉炉况顺行,实现高煤比喷吹,加强企业管理等措施,使高炉各项技术指标不断改善,生铁成本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20.
包钢6#高炉投产后,采用合理的上下部调剂制度,以保证吹透中心,使得中心、边缘两道气流适宜,煤气利用良好,炉况稳定顺行.在上风量的同时逐步提高顶压、扩大矿石批重,通过各项制度的合理匹配,炉况稳定顺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