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产VF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剩余污泥的处理不仅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而且处理不当会造成二次污染。有效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将剩余污泥进行厌氧水解酸化产VFA,影响剩余污泥的水解酸化产VFA的因素有pH值、温度、搅拌、SRT、污泥浓度、反应器结构、运行方式、预处理方式等,其中预处理是关键。不同预处理方式对VFA的产量和种类影响比较大,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2.
李彪 《增塑剂》2004,(3):43-46
我厂工业产品主要有增塑剂、溶剂、苯酐三大类。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增塑剂、溶剂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废水以及清洗设备,冲地的废水。苯酐废水用于生产富马酸。苯酐、富马酸装置泄漏及冲洗的酸水经蒸发过滤再利用。所以,增塑剂、溶剂生产废水经一级治理后与厂区生活废水混合送入  相似文献   

3.
搅拌速率对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搅拌速率大小对污泥中有机质的溶出影响较大.改变不同的机械搅拌速率,对剩余污泥中SCODCr、VFAs等的溶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搅拌越快越利于SCODCr值的生成,搅拌速率为410 ~ 430 r/min时,产生的SCODCr值明显大于较低搅拌速率,但是如此高速的搅拌使污泥处于剧烈搅动状态,可使大气中的氧不断的溶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絮凝吸附污泥、初沉污泥、剩余污泥水解过程的试验研究,得到其水解过程中SCODCr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絮凝污泥水解效果最好,初沉污泥次之,剩余污泥最差。根据试验数据,利用经典的Eastman模式对3种污泥水解酸化动力学模式进行研究,确定了水解反应的关键参数——水解速率常数kh的取值。3种污泥中颗粒性CODCr水解过程均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与试验数据拟合较好。由动力学分析亦可看出在水解反应初期的8 h内kh已高于0.1 d-1,而反应初期24 h内也比总反应7 d的kh高出4倍,说明水解反应在初期的6~8h已达到较高速率,而后期速率逐渐降低,这就为工程中设计水解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中温(35℃)和高温(50℃)厌氧产酸过程中挥发性有机酸(VFAs)含量与成分的变化,研究温度对剩余污泥的颗粒粒径、颗粒有机物降解情况、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及挥发性有机酸(VFAs)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厌氧发酵可以显著促进污泥絮体解离,污泥分解率可达41.10%,微生物反应机率增加,反应效率提高。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过程中颗粒性有机物的水解过程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且高温水解速率常数显著高于中温水解速率常数。中温水解液中未知溶解性有机物积累量高,转化慢,可能是中温发酵产酸效果低于高温条件的原因之一。高温发酵获得的VFAs约为中温VFAs产量的2倍,其中有机酸异戊酸和异丁酸的比例较高,二者约占VFAs的50%;中温发酵过程VFAs的组分单一,主要为乙酸。水解液中氨氮的增加量与颗粒型蛋白质的分解量存在强相关关系,高温发酵下的氨氮转化因子显著高于中温发酵的氨氮转化因子。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污泥停留时间( SRT)分别为7、14、28 d时,采用微波-厌氧消化联合处理水解酸化残余污泥的效果.试验同时设置进泥为不经微波处理的水解酸化残余污泥的对照组.结果表明,SRT为14d时微波组SCOD去除率可达最高值84.91%;微波组和对照组在SRT为7、14、28 d的条件下对SS的去除率差异不明显,SRT由28 d缩短至7d时SS去除率仅下降了3.95%; SRT为7、14、28d时,微波组的污泥产甲烷率比对照组的分别高出39.09%、27.48%和26.75%.说明采用该联合工艺处理水解酸化残余污泥在SRT为14d时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微波处理可增加水解酸化污泥的产甲烷活性.  相似文献   

7.
水解酸化技术用于污泥减量与强化脱氮除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振田 《辽宁化工》2011,40(6):586-589
水解酸化工艺,可以使废水中有机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目前主要被用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预处理。综述了水解酸化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污泥减量化和强化脱氮除磷作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水解酸化复合处理技术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污泥厌氧消化时间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中水解是其主要限速步骤。针对这一问题,利用超声破碎污泥絮体和细胞壁加速污泥水解过程,从而达到促进厌氧消化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可显著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性能,起主导作用的是空化泡破碎产生的水力剪切力。  相似文献   

9.
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与其它工艺组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本文综述国内外应用于污泥处理中水解酸化的影响因素,主要阐述了温度、HRT、SRT、ORP和p H等对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为水解酸化与化学淋滤法脱除污泥中重金属的联用提供了方向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赵锋 《山西化工》2014,(3):81-84
为了提高污泥水解酸化产酸率,采用SBR工艺处理污水厂污泥,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时间隔排泥天数(决定生物固体停留时间)对污泥水解酸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RT 6.6d和HRT 3d时,污泥产酸率随着排泥间隔天数的增加而增加。排泥间隔天数2d时达最大,分别为135.62mg/g、125.61mg/g;排泥间隔天数3d时,污泥产酸率稍有下降。HRT 4.4d,污泥产酸率随着排泥间隔天数的增加而增加。排泥间隔天数3d时,污泥产酸率达57.88mg/g。所以,最优工况为HRT6.6d、排泥间隔天数2d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刘佳欣  张树艳  耿继光  程刚  于翔 《应用化工》2021,(8):2280-2285,2292
简述了水解酸化浸提污泥重金属的机理,从水解与酸化两个阶段出发,分析了微波、超声,水热、化学氧化,添加表面活性剂及生物酶等协同方法及其组合工艺对水解阶段的促进作用,讨论了富集产酸菌,共发酵产酸和抑制产甲烷菌3种方法对酸化阶段的优化作用.明确了各种方法协同的关键在于促进污泥溶胞,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产量以及降低产甲烷...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水解酸化浸提污泥重金属的机理,从水解与酸化两个阶段出发,分析了微波、超声,水热、化学氧化,添加表面活性剂及生物酶等协同方法及其组合工艺对水解阶段的促进作用,讨论了富集产酸菌,共发酵产酸和抑制产甲烷菌3种方法对酸化阶段的优化作用。明确了各种方法协同的关键在于促进污泥溶胞,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产量以及降低产甲烷菌对其消耗,而由VFAs快速累积营造的酸性环境则更利于污泥重金属浸提。指出了水解酸化与其他方法协同浸提污泥重金属将成为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氮磷的释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多被视作废物而丢弃,从污水中转移到污泥中污染物氮磷没有及时分离回收,造成资源浪费。国内外针对污泥水解酸化阶段研究的报道多集中在污泥水解发酵产酸用于生物脱氮除磷系统补充碳源上。然而污泥水解发酵产酸的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氮磷。为了回收利用污泥中的氮磷,基于污泥发酵产酸的理论提出了污泥水解酸化释出氮磷以回收资源这一污泥处理新思路,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控制对策,指出通过适当的环境调控,就可以使污泥中氮磷大量释出。  相似文献   

14.
以某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污泥厌氧消化和污泥厌氧消化-臭氧预处理的对比试验,确定臭氧对污泥厌氧消化的主要影响,并分析其产生效果,为污泥稳定化处理提供可行性依据。仅通过厌氧消化污泥消解率一般只能达到50%左右,第二步经臭氧氧化反应后发现对微生物破壁有明显作用,经臭氧破壁后污泥厌氧消化可达到70%~80%,污泥厌氧消化经臭氧氧化有明显提高。此试验结果表明了污泥厌氧与臭氧氧化试验的可实施性,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部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剩余污泥(WAS)的厌氧降解转化,本文在50~110℃温度下,对WAS进行热水解,考察热水解污泥的厌氧产气效能。粒径、溶解性蛋白和多糖、磷酸盐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热水解能有效破坏WAS的絮体结构,促进有机物释放。110℃处理2h后,WAS粒径从208.9μm降低至10.8μm,相应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浓度提高3.29倍。此外,生物气产量随热水解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大累积生物气产量比对照组提高34.1%,且CH_4和H_2含量合计可达81.8%。  相似文献   

16.
孙飞  徐兴 《生物化工》2021,(3):105-107
研究低有机质污泥经热水解工艺处理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并结合厌氧消化工艺考察热水解工艺对后续厌氧消化工艺的强化效果.中试结果表明,热水解处理后的污泥粘度降低了80%,流化性能改善;污泥中可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由8.70%提高至52.18%;经热水解预处理后含固率为9%的污泥与未经预处理的污泥厌氧消化产气效率分别为0.26 m...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超声波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水解过程的作用,利用声能密度为0.96 kW/L的超声波对污泥进行破解,考察厌氧水解过程中蛋白质及多糖的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波破解时间的延长,污泥中的溶解性蛋白质和多糖浓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污泥经0.96 kW/L的超声波破解15 min后进行厌氧水解,溶解性蛋白质及多糖的质量浓度分别是未破解污泥的42.4倍及15.6倍,其水解饱和常数分别为834.28和151.40,同时,蛋白酶及α-葡萄糖苷酶活力是未破解污泥的2.04倍及1.68倍,说明超声波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水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亚利  张宏伟  康晓荣 《化工进展》2022,41(9):5037-5046
污泥厌氧消化对实现污水处理厂“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然其产甲烷效率和工艺稳定性易受多种因素干扰。微塑料作为新兴污染物经污水处理后,约有99%富集在污泥中,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本文重点总结了污水中微塑料的来源、性质及其在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归宿,详细阐述了聚苯乙烯(PS)、聚酰胺6(PA6)、聚氯乙烯(PVC)等常见微塑料对污泥增溶、水解、酸化和产甲烷阶段的影响,并从细胞结构、微生物群落、酶活性等角度进一步归纳了微塑料影响厌氧消化的机理。最后,在概括当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应从系统工程研究(预处理技术、运行条件、反应器类型等)、微塑料及其浸出物的抑制机制(微塑料与胞外聚合物、细胞膜的作用、标志性辅酶和辅因子、特征微生物方面)、微塑料与污泥其他组分间的协同/抑制机理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污泥停留时间(SRT)对强化污泥利用水解反应器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RT为4.9 h时,将反应器的SRT控制在15~21 d,废水水质改善效果达到最优,此时反应器对m(SS)/m(BOD5)的降低率可达到80%以上;废水中m(C)/m(N)、m(C)/m(P)提高率分别达到44.2%和75.7%;废水中VFA含量的提高率达到35%~55%。  相似文献   

20.
全程厌氧与水解酸化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厌氧-好氧"生物处理中,全程厌氧与水解酸化作为厌氧段均可有效处理印染废水,作者从作用机理、运行条件、污染物去除效果、最终产物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印染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厌氧段宜采用全程厌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