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炜钰 《散装水泥》2021,(1):10-11,19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不断提升,水资源及能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加,为提升能源利用率,满足人们对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的需求,将节能环保理念渗透到工业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文章主要阐述给排水中节能环保设计的意义,并结合建筑给排水现状提出相应的环保设计,实现城市发展与...  相似文献   

2.
资源与能源是工业生产的物资基础,节能环保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内城市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工业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而迫切。据此,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工业建筑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节能环保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建筑给排水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用水合理性及节水效果。因此,为了使宝贵的淡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水资源浪费,建筑给排水设计人员需要将环保节能理念贯穿到整个设计环节当中,赋予建筑物较好的环保节能效果。本文围绕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案例中的运用进行了相关分析,希望所提出的各项要点能够为同行带去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篇文章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有效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设计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改善策略,希望可以推动建筑给排水设计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绿色环保发展的理念之下,建筑给排水设计需要进行整体优化,以便于可以推动建筑给排水设计行业的稳定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目前我国大力倡导节能减排,而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问题也不容忽视设计人员应进行合理规划、统筹考虑,在保证供水妥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刊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研发新型材料、新型工艺,刊用新技术实现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建筑给排水设计不当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以及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和防治二次供水污染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我国水资源污染以及水资源紧张问题,因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需要加强节能减排,在有效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主要是对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加强节能减排设计的意义和作用、节能减排设计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两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建筑给排水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综合性工程,其中节能减排的相关设计尤为关键,是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重点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发展,社会上需要能源的地方越来越多,但由于对节能减排理念上的不理解、不重视,造成了社会上大量能源的浪费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相应建筑给排水中节能减排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措施,从而到达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深入,我国居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对于建设给排水设计环节中的节能减排设计要求不断提高,在要求建筑工程能够正常给排水的基础上,节约更多的水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应用多种科技手段不断优化建筑给排水设计环节中的节能减排手段,提升建筑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给排水设计环节以及此环节中节能减排设计的重要意义,并简要分析建筑给排水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节能减排设计以及二次供水的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深入,我国居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对于建设给排水设计环节中的节能减排设计要求不断提高,在要求酒店建筑工程能够正常给排水的基础上,节约更多的水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应用多种科技手段不断优化酒店建筑给排水设计环节中的节能减排手段,提升酒店建筑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能力。本文通过分析酒店建筑给排水设计环节以及此环节中节能减排设计的重要意义,并简要分析酒店建筑给排水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节能减排设计以及二次供水的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的建筑给排水设计,具有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因此,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不仅要强调其使用功能完善、外形美观,还应该从节水节能的角度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争取对水资源最大效能的利用,为水资源及节能环保作出贡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国家的经济建设与能源高效、可持续性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需要长期、有序的能源利用作为支撑。当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水资源的利用,而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一个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难题。建筑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水资源的使用,因此,有必要密切关注节水节能技术。文章通过分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证实了节水节能技术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从而促进绿色环保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李鹏飞 《四川水泥》2023,(1):120-122
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降低建筑能耗,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要重视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以某超高层建筑为例,分析了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等的合理设计。通过采取雨水回收利用、太阳能节能节水、消防系统的创新设计等多项技术手段,实现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能节水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给排水的设计要求也在提高,尤其是处在当前的节能环保的理念不断深入下,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设计就更为重要。本文先就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节水设计的需求以及设计的问题加以阐述,然后结合实际就给排水节能节水的措施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对给排水的设计研究分析,为实际的操作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蓬勃的发展,为了能够将建筑的绿色发展特征全部的突显出来,设计人员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将节能节水技术加入其中,以此来突显绿色环保的理念,与我们国家所提倡的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保护自然环境等等理念相符合、相一致。本文主要对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进行的分析,研究了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当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筑给排水工程应用节水节能技术的方法与策略,希望能够在大幅度的提高建筑给排水施工总体质量方面起到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越来越严峻,已经被全世界所关注。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节能减排成为了国家发展理念。从现行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情况来看,需要坚持节能减排的原则,并积极地引进新技术,使用新材料,以确保建筑的使用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且起到保护水资源的作用。本论文针对节能减排理念下的建筑给排水设计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因为我国地理位置关系,再加上人口基数较大,所以一直以来我国的水资源情况都比较紧张,所以在任何一个方面都要保持"节约水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而建筑给排水工程在施工时一定要将节能节水技术全面的应用到其中,应用节水节能技术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进而以求达到能够改善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尴尬局面。本文将从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应用节能节水技术的必要性入手,分析现阶段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所存在的常见问题,以及提出一些改善现存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与水资源短缺逐步恶化,促使人们认识到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因此,建筑给排水设计在建筑行业内受到了高度重视,而给排水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筑施工在确保正常排水的基础上,将水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本文通过分析给排水在建筑中水资源浪费的原因,以期为建筑给排水设计提出一些合理节能减排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节能减排工作得到了广大建筑企业的广泛关注,如何将节能减排融入到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成为建筑企业研究的热点。本文简单阐述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融入节能减排观念的价值,从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两个层面分析了给排水设计的问题,并论述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能节水要求,对绿色建筑节水及水资源利用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绿色建筑标准前提下的给排水设计方案,通过设计合理的节水系统、使用节能设备,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等,实现建筑给排水的节水、节能要求,从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随着我国能源紧缺现状的日益凸显,节能节水已经被提上发展日程。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文章主要以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应用的必要性为主要切入点,对节水节能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为建筑行业中所面临的能源问题提供方案,同时加快建筑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