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昭和电工公司川崎工厂新建的隔膜电解装置已于1975年6月18日竣工投产。在此之前,该公司横滨工厂转变成隔膜法的年产3万吨的装置早已投产。至此,该公司从水银电解法的转换业已完成。这套隔膜电解装置的年产能力为10万吨,单槽容量8万安,电槽是采用金属阳极的立式隔膜槽。这套装置的特点是:(1)采用废水闭合化系统,没有来自废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目前世界上在氯碱行业中日益广泛地承认了离子膜电解是生产氯碱最节省能耗的方法。在日本氯碱工业中,旭硝子可称是领先的公司之一,它在开发和制造用于海水淡化和浓缩以及其它生产过程用的离子交换膜和电渗析槽技术方面,都已具有相当长期的经验。而且,作为两家主要生产有机氟化物的公司之一,旭硝子从事包括含氟聚合物在内的氟化学制品的开发研究,许多已实现了工业化。凭着在这些领域中的已有经验,该公司又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全氟化合物制成的离子交换膜,一它具有高度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这种膜用于盐水电解过程可制得高质量的氯气和烧碱,而且成本低于水银法和隔膜  相似文献   

3.
离子膜法是当代氯碱工业的最新成就。该法没有水银、石棉公害,纯度高,总能耗比水银法或隔膜法低25%以上,国外新建厂投资及成本均较低。1982年世界生产能力达70万吨/年以上。膜的研究与生产中心在美国和日本。离子膜法氯碱生产的要点是:膜的基材用不含C-H键的全氟聚合物,电解在临界电流密度Ⅰ_0下运行为佳,二次精制盐水中Ca+Mg 0.02ppm左右,电解液含NaOH一般可达30%以上。膜法电解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是明显的。复极槽以日本旭化成者为佳,单极槽旭硝子AZEC型美国大祥公司的MGC型和英国ICI公司的FM-21型均优。建议国内先在部分厂试用该项技术,老厂初期更新规模宜选为1~2万吨/年。  相似文献   

4.
1976年10月上旬日本环境保护,液压气动工业技术展览会在北京开幕。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展出了DeNora/PPG公司格拉诺(Glanor)复极式隔膜电解器和代蒙一歇姆洛克公司(Diamond—ShamrocK)DS单极式隔膜电槽的模型,图片,并在会场放映了DS电槽安装运转的电影短片。日本自从水恨病发生引起强烈的公共舆论抗议以来,就把水银电解转换为隔膜电解作为解决水银公害对策的一个方面。截至1975年9月采用格拉诺型,DS型,虎克型等隔膜电解的转换工作已经完成了烧碱总生产能力的  相似文献   

5.
<正> 鹿岛电解株式会社是茨城县临海工业地带东部地区石油化学联合体,大规模电解中心。它是由旭硝子、旭电化工业、信越化学、三菱油化、钟渊化学等株式会社在1968年共同建立的。1970年开始以汞法生产烧碱,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汞法电解烧碱工  相似文献   

6.
一、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氯碱离子膜法制碱是继汞法、隔膜法后已工业化的第三种制氯碱方法。到去年全世界产量已达二十多万吨,其中最大的是旭化成延岗工场年产碱八万吨。今年旭化成又与荷兰阿克苏公司签订合同建年产二十八万吨碱工厂,所以难怪旭化成的小川晋策在今春印度举行的氯碱工业讨论会上宣称离子膜生产能力已可达六十万吨/年。再加上日本政府规定现存170万吨汞法限于84年底转换,估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道化学公司电解制碱厂转换成隔膜法加拿大的道化学公司在奥它劳(Ontario)洲的史瑞那(Sarnia)工厂,为了将现有的水银法电解碱替换掉,预定新建隔膜法电解烧碱厂。生产方法的转换主要是为了彻底消灭  相似文献   

8.
西德伍德公司已建氯碱工厂有90多座,绝大多数为汞法。该公司于1978年四季度在青岛介绍氯碱生产技术,有12万吨隔膜碱和8万吨离子交换膜碱,并以此为原料生产6万吨固碱,后来又介绍了20万吨隔膜法烧碱和氨法精制碱工艺。综合简述如下: 年产12万吨隔膜碱有虎克H-4型电槽和伍德HU—54型电槽可供选择。同样  相似文献   

9.
<正> 利用离子交换膜法(IM)制烧碱,自1975年4月日本旭化成公司建成世界第一个4万吨/年离子膜法氯碱装置后,在短短十年间,发展迅速。1984年,全世界采用此法的,已有150万吨/年的装置能力。尽管在3500万吨/年的烧碱总量中,比例不足4%,但离子膜以其节能、清洁、碱浓度高、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流程短等优点,已被公认为优于水银法、隔膜法的一种制碱新技术。现在工业上应用膜烧碱技术的主要是美国的钻石、虎克公司,日本的旭硝子、旭化成、钟渊化学、德山曹达公司,英国的ICI公司以及Eltech公司等。杜邦公司只生产离子膜、未见有整套技术在工业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1968年以来旭化成公司开发了离子交换膜法食盐电解技术。开始是使用碳化氢系离子交换膜与多孔膜构成三室电槽电解。1974年起专门研究用过氟磺酸型离子交换膜的二室电槽。在此研究期间,得到日本政府的补助金。 1973年为解决水银污染环境问题,日本政府决定将水银法电解全部换成非水银法,分两阶段进行。就是说,第一阶段到1975年9月末,转换水银法电解厂的三分之二(烧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氯碱生产中以水银法制造氯气和烧碱占有较大的比例,据统计全国53个氯碱厂中用水银法电解的有48个,水银法与隔膜法联合采用的有3个,用隔膜法电解的仅有2个。由于汞的污染极其严重,日本现已开始从水银法向隔膜法转换。这项转换计划(见表1)予定在1975年9月要将日本原有全部水银电解装置的三分之二转换成隔膜法,其余部分到1977年财政年度终了时全部转换完。  相似文献   

12.
一、DE NORA 公司概况公司成立于60年前,据介绍该公司不仅向全世界提供电解技术和设备也能提供电气设备,它有专门的整流器制造厂、变压器和电气设备制造厂以及金属阳极制造厂,并设有专门研究部门,经常改进和开发新技术。1、在水银电解方面,世界上最大的水银电解厂是 DE NORA 公司建造,使用 DENORA 电槽生产的水银碱占目前世界水银碱总产量的1700万吨的50%,当前 DE NORA电槽最大容量为450KA,设有阴阳极距自动调节装置。2.隔膜电解方面:它与 PPG 公司合作  相似文献   

13.
张洁 《中国氯碱》2000,(4):17-19
1 前言天津化工厂水银电解改造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日本旭化成公司生产的复极离子膜电解槽来代替水银电槽,彻底根除了汞对环境的污染。与离子膜电解装置配套的液碱蒸发装置在初步设计中拟采用原有的隔膜法烧碱蒸发工艺,此工艺是双效顺流,汽耗高,工艺落后,控制水平低。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厂  相似文献   

14.
1.电解用的活性化钛阳极的开发使隔膜法在技术上取得巨大的进步。钛阳极的价格虽然很高,但由于具有许多优点,石墨阳极将会被DSA所取代。 2.DSA的使用改进了隔膜法以及其烧碱的质量,但仍有必要进行再进一步的改良。 3.塑料制的隔膜既节省了电力,又延长了电槽连续运转的时间。离子交换膜能生产出浓度比较高的烧碱。 4.将水银法和隔膜法结合起来的方法能降低生产的总成本。 5.到1978年底在世界上掌握了离子交换膜法工业化技术的有日本的旭化成公司、旭硝子公司、美国的代芒德——沙姆罗克公司与虎克化学公司等四家。 6.意大利的德诺拉公司的一项新技术SPE法(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法),与其他离子膜法相比能量节省总共达20%。  相似文献   

15.
严仲明 《中国氯碱》1994,(9):8-10,38
1928年美国虎克公司开发的沉积石棉隔膜,1971年被美国西方化学公司发展为改性石棉隔膜后,适应了金属阳极的生产需要,推进了隔膜电解技术的发展。此后,尽管日本旭化成公司在1975年4月使世界第一个离子膜电解工厂投入运行,引发了世界氯碱工业的又一次技术革命,但是,隔膜电解法仍是当今世  相似文献   

16.
氯碱电解工业开始于19世纪末期。氯碱两种产品自1962年来增长很快,到1969年世界氯总产量几乎翻了一番,据推算到1960年将再翻一番。最初的氯碱电解工业只有隔膜法,当时水银法也在研究,但在技术和经济方面比较,不能与隔膜法相竞争。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几年。到1930年后,水银法在技术上不断改进,才开始工业化。以后水银法电解发展得很快,特别是西欧国家。近十几年来一直趋向发展水银电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离子膜法制碱技术考察组一行五人由上海市化学原料工业公司经理殷位福同志任组长,局外贸办叶照兰、上海天原化工厂随松瑞、刘佐祥、许锡雄同志组成。于1984年10月21日至11月4日赴日进行了考察。考察组到了九个工厂、一个研究所,具体单位为旭硝子千叶工场、鹿岛工场、关西工场和旭硝子研究所;日本鹿电解(株)、日本鹤见曹达(株)、日本关西氯碱(株)等六个氯  相似文献   

18.
日本吴羽公司在1974年10月制成一种33万安大型单极隔膜槽。主要特点是:(1)由于采用高电流,故效率较高,电流密度1900-2400安/米~2,槽电压3.2-3.5伏,有利于降低生产费用;(2)以前采用石棉隔膜,真空吸附比较麻烦,现在采用自动制膜机,制成的隔膜质量好;(3)隔膜材料为聚多从水银法向隔膜法转换。这项转换计划(见表1)予定在1975年9月要将日本原有全部水银电解装置的三分之二转换成隔膜法,其余部分到1977年财政年度终了时全部转换完。  相似文献   

19.
总结发言     
自一九七四年第一台工业化20M~2DSA 电槽投入运行以来已有11年的历史。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 Ru—Ti 涂层,制造了 DSA 电解槽,并在隔膜法、水银法电解上普遍应用。我们的涂层在日本旭硝子的实验装置上经受的性能考验,得到认可。朝鲜、罗马尼亚不止一次要求把中国的 DSA 技术列入中罗、中朝科技交  相似文献   

20.
1.前言目前认为离子膜法在能量利用率及环境效益方面均优越于水银法和隔膜法,在近年离子膜电槽装置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图1 表明1975年以来在日本制法转换的发展趋势。到1987年末离子膜法其份数增加到75—80%。氯工程公司(CEC)曾供给许多水银和隔膜槽以及着手发展各种型式膜电槽,例如改型隔膜槽(MBC~R 电槽)、压滤机型单极槽和复极槽。氯工程公司(CEC)对氯碱工业的贡献保持重要地位,是现代电化学技术的主要供应厂商。如图2表示,任何一个在设计方面与氯工程公司(CEC)有关联的膜电槽生产烧碱产量,推定到1988年4月年产烧碱达1,400,000吨,它表明氯工程公司在日本的离子膜制法市场比例为44%。该公司在全世界运转的总计32套离子膜装置生产能力从8吨/天增加到370吨/天 NaOH。2.氯工程公司(CEC)离子膜槽发展史表1表示了氯工程公司(CEC)离子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