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为克拉通内部坳陷的湖盆沉积演化时期,构造活动稳定,周边水系发育,形成了良好的生油岩和生烃条件,沉积了众多的大型三角洲及水下扇等储集体系。通过钻井资料结合地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将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一个完整的二级层系,以沉积旋回和3次湖泛期(FMS)为准则,划分了4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内又进一步划分出了不同的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条件,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地震资料、进一步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和岩性地层圈闭综合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震地层划分对比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9,10(4):439-446
应用地震地层学的方法,提出四川盆地中部和西部上三叠统地震地层划分对比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对晚三叠世的成盆结构、相带展布、储集砂体类型和分布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一些油气勘探的新靶区。 相似文献
4.
湖北荆门海慧沟上三叠统河流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荆门海慧沟上三叠统由九里岗组及王龙滩组组成,厚逾1100m,为一套层序清楚的河流沉积体。从下向上分别由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曲流河两个沉积旋回构成,其中,辫状河沉积物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5.
6.
十万山盆地为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盆地经历了五期构造演化,盆内发育泥盆系一中三叠统海相及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两套复杂多样的沉积地层。从露头剖面出发,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十万山盆地露头区泥盆-三叠系各级沉积界面进行识别,共识别出4个一级界面,7个二级界面,20个三级界面、48个四级界面,对各级界面所限定的层序进行划分,将十万山盆地泥盆-三叠系地层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8个准二级层序、28个三级层序和67个体系域(四级),并建立了泥盆纪-早三叠世层序等时格架。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层序地层学理论是指导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强有力的工具之一,系统研究盆地的层序地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考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历史,认为各研究者是依据不同理论体系、应用不同研究方法、在不同层序级别开展的,取得的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结果,至今仍然未形成统一的层序级别划分方案;在系统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现代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制定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的划分方案:上古生界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22个三级层序;最后,指出了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正确对比上三叠统、正确认识和评价上三叠统储层,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2003年布设了川中-川南过渡带二维地震连井剖面。在此基础上,结合钻测井资料,对上三叠统进行精细对比解释及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川中香溪群与川南须家河组内部地层对应关系:即川中香四段顶界相当于蜀南须二段顶界;川中香二段顶界为蜀南划分的须一内部;而蜀南划分的须四段顶界,为川中区域划分的香六内部。 相似文献
9.
延长油区侏罗系-上三叠统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延长油区侏罗系和上三叠统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和一部分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具有较好的物性,构成良好的油气储集层.以晚三叠世抬升剥蚀造成的区域性剥蚀面为层序边界,可将侏罗系与上三叠统沉积体系分为两个层序,即上部层序(侏罗系)和下部层序(上三叠统延长组).下部层序由一个湖进体系域和一个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上部层序从下到上依次为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上下层序生储盖组合以自生自储为总体特征,按生、储、盖的配置关系可划分为3种组合类型:(1)下生上储式岩性油气藏组合,发育于下部层序下部,以长7湖泊相长6三角洲相为最佳油气藏配置;(2)上生下储式和自生自储式岩性构造油气藏组合,发育于下部层序上部,以长2+3和长1曲流河(交织河)水侵进积型地层为代表,是研究区良好的生储盖配置;(3)下生上储式为主、自生自储式为辅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于上部层序河流相沉积体系(延安组延10延1小层)中,该类油气藏的形成需要较好的构造圈闭和盖层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南巴地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层序调查和覆盖区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根据层序界面组成、特征、识别标志及形成机理等因素,将四川盆地通南巴地区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地层划分为8个Ⅲ级层序、2个Ⅱ级层序。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该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台盆的沉积充填结构和有利储层发育层位进行了刻划,还指出了本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部署的有利方向为马路背-黑池梁地区的T1f1-P2ch、T1f3、T1j2储层及元坝地区的T1f1-P2ch、T1f3、T2j2储层。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在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时期为大型内陆湖相盆地,沉积了一套北东向的沉积楔形体。根据地震,测井,岩心和露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延长组中建立了4个可全盆地对比的层序。各个层序的岩相,厚度和分布基本上一致:层序不整合边界上广泛分布粗粒的河道充填沉积物,反映河流通过侧向迁移,侵蚀和沉积作用来适应沉积基准面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通南巴地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层序调查和覆盖区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根据层序界面组成、特征、识别标志及形成机理等因素,将四川盆地通南巴地区的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地层划分为8个Ⅲ级层序、2个Ⅱ级层序.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该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台盆的沉积充填结构和有利储层发育层位进行了刻划,还指出了本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部署的有利方向为马路背-黑池梁地区的T1f1-P2ch、T1f3、T1j2储层及元坝地区的T1f1-P2 ch、T1f3、T1j2储层. 相似文献
13.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古油藏痕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昌盆地北部中所镇至冕山镇之间的南箐乡背斜剖面野外地质调查研究,认为上三叠统白果湾组砂岩地层中存在古油藏痕迹。对白果湾组储层抽提物有机地化指标分析,表明储层中的烃类是烃源岩处于成熟期的产物,烃源岩沉积环境为高盐度的缺氧还原环境。通过对储层抽提物与各烃源层进行烃源对比研究,表明西昌盆地西北部南箐构造区白果湾组古油藏的烃源为混合来源,除有盆地北部白果湾组陆相烃源外,还混有下伏海相地层烃源。南箐地区古油藏接受白果湾组烃源充注的时间应当在早白垩世之后,古油藏的烃源具有混合充注的地质背景。白果湾底部与古生界地层接触的不整合面为多套烃源层的油气提供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14.
准东白家海-五彩湾地区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陆相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冲积体系的特殊性,借鉴高分辩率层序地层学中其准面旋回原理,通过研究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供给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各种条件下体系域和沉积体系的发育特点。认为:一个完整的层序应包括冲积充填体系域、水进体系域、水退体系域和河流体系域。但当剩余可容空间不足时,层序可不发育水进和水退体系域,只发育冲积充填体系域和河流体系域。顶部的河流体系域常因基准面的继续下降被剥蚀而难以保留。通过准东地区仓房沟群和小泉沟群的研究,确定了4个层序,层序A、D发育水进和水退体系域,而层序B、C发育冲积充填和河流体系域。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中二叠统-三叠系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岩心、钻井、测井和地震等多种资料,建立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基准面旋回的识别标志,将吐哈盆地中二叠统——三叠系划分为四个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等时地层格架内沉积体系的分布。研究结果认为,构造作用是控制本区基准面旋回形成的主要因素。多种资料证实,吐哈盆地中二叠统——三叠系发育简单前陆、双前陆和背驮式前陆三类沉积凹陷;缓坡和陡坡型两类沉积模式。盆地中二叠统——三叠系三储盖层发育广泛。基准面下降早期是烃源岩的主要形成期,基准面上升期形成的下储上盖新组合是盆地最有利的储盖组合,有着巨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6.
对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巴楚、满西、和田河、塔中及塔北地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识别出两个层序(相当Vail等提出的三级层序),认为这一时期塔里木盆地经历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海平面升降运动.通过层序地层和生物地层研究认为,古塔里木海晚古生代发生的海侵起始于晚泥盆世法门晚期;“东河砂岩”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晚期. 相似文献
17.
将乌尔禾油田下三叠统百口泉组(T1b)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LSC)、3个中期旋回(MSC)、7个短期旋回(SSC).划分的短期旋回与砂体发育期次相对应,即每一个短期旋回对应一期砂体的形成.旋回发育规律:自下而上为不对称旋回-对称旋回-不对称旋回,前者的不对称旋回是由于前期基准面下降期沉积物被后期河道强烈冲刷而在地层记录中表现为冲刷界面;后者的不对称旋回则是由于可容空间逐渐增大而使下降旋回表现为欠补偿的饥饿沉积所致.主要储集层段MSC1、MSC2中下部位于长期基准面上升旋回早一中期,由退积叠加样式的短期旋回组成,沉积物以相互叠置的冲积扇扇中亚相砂砾岩沉积为主.MSC1旋回储集层的均质性和产能要明显好于MSC2旋回.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滴南凸起侏罗系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建立滴南凸起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并进行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研究,这对该区侏罗系下一步油气勘探尤其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钻井、地震等资料,将滴南凸起侏罗系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和17个体系域,应用地震反射终止关系、区域性的岩性界面、古生物分布特征的变化、测井曲线数值和形态突变等进行了层序边界的识别;在依据岩性和测井曲线的变化识别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并结合准层序叠置样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体系域的划分。分析表明,低位体系域以砾质辫状河沉积为主,水进体系域以"湿地"和河漫滩发育的曲流河沉积为主,高位体系域以河漫滩和河漫湖泊发育的曲流河或砂质辫状河沉积为主;层序和体系域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构造运动、基准面的变化和古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