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明确前置挡墙对水库下泄水温及坝前水温分布的影响,以董箐水库为例,构建三维水温-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挡墙高程下的下泄水温和坝前水温分布,分析前置挡墙高程与下泄水温、坝前水温分布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下泄水温的改善效果与挡墙高程密切相关:挡墙高程低于取水口高程时,挡墙高程的变化对下泄水温几乎无影响;挡墙高程高于取水口高程一定高度时,挡墙高程越高,下泄水温越高;挡墙高程480 m时,4月下泄水温最大升温1.11 ℃。下泄水温的提高度与挡墙和取水口位置对应的坝前垂向水温差线性相关。坝前垂向水温分布也受挡墙的影响,挡墙高程高于取水口高程一定高度时,随着挡墙高程的增加,分层期温跃层厚度增加位置上升。下泄水温的改善效果与挡墙高程的关系较为复杂,下泄水温提高度增长较快位置分别出现在挡墙高程471 m和475 m处。考虑方案的工程可行性,挡墙高程471 m为改善下泄水温的最优选择。研究可为前置挡墙的设计及工程优化提供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迪那河支流红桥河防洪工程顺利建设,通过分析迪那河水文站工程区基本概况,对洪水"三性"和洪水的水库调节及沿程损失进行探讨,提出迪那河水文站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时设计洪水流量为825 m3/s,推算红桥河防洪段首的洪峰流量为357 m3/s,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近坝区水温垂向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大坝上游距离最近的庙河断面作为典型断面,利用2004—2011年实测水温资料,分析三峡水库近坝区水域水温垂向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庙河断面从2006年开始,在水库底部一定高度内,每年4—6月份水体水温在垂向上均会出现一定的温差,但该区域还没有形成稳定温跃层;温差较大的区域均出现在水深75m以下,该区域均位于电站取水口高程(110m)以下,其水温对三峡水库下泄水流水温没有影响;三峡水库不存在深层低温水下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6,(5):72-76
水库水温分层影响下游鱼类等的繁殖和农业灌溉作物的生长。采用EFDC模型,建立三维水动力模型,模拟汤村水库水温特性,分析水库水温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汤村水库从水面到水面下12 m水温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库表水温在1.0~28.5℃之间变动,8月水库水温最高;水体水温随水体深度增加而下降,且沿水深方向下降梯度逐渐变小,1月水库表层水温与中下层水温基本一致;河道水温在坝址下游约3 000 m处恢复至天然河道水温,水库下泄水体温度对天然河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将MIKE3数学模型应用于依生布古水库水温的数值模拟,给出各月坝前水温沿垂向分布,并通过对比建库前后逐月月平均水温,得出4—8月水库下泄水温低于天然河道水温,9月~次年3月水库下泄水温高于天然河道水温。  相似文献   

6.
水库出入库流量、运行水位及取水口位置变化所引起的水库运行方式的改变,会对库体内部水温分布及下游河道水温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新疆某水库为例,运用三维水温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维持水库低水位运行或在外界气温、来水水温都较高的汛期实现表孔泄水,均能显著提高下泄水温,且对库体内部水温分布影响较小;不同典型年条件下,水库出入库水量存在差异,丰水年时水温结构所受影响最大,下泄水温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汛期,最大水温温差出现在8月份。  相似文献   

7.
以宋家湾水库为例,利用一维水质完全混合模型、水温预测经验公式、库区两岸浸没范围计算方程预测了水库建设对水质、水温及库区两岸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水库年平均下泄流量16.35、6.68、2.83 m~3/s时,下游河段污染物经水体自净作用均满足水功能区水质标准限值要求;随水深增大库区水温逐渐降低,水温垂向分层强弱差异较大;2-4月份库区水温温差较大,库底水温8.28℃为全年最低水温,与库区表层平均水温相差4.42℃;10月份库底水温与表层平均水温温差较小,库区水温基本稳定,呈水体同温;预测得知水库修建30 a后库区两岸浸润长度为15.27 km,库岸地下水位升高0.0~0.43m,对地下水影响较小。由此可为宋家湾水库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的提出及水库合理运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隔水幕布改善深水水库下泄低温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练继建  杜慧超  马超 《水利学报》2016,47(7):942-948
深水水库的低温水效应明显,以往常采用叠梁门、多层取水口等结构解决下泄低温水问题,但此类方案需在水库投入运行前完成且会造成一定的发电损失。针对已投入运行但未设计建设分层取水设施的水库水温问题,本文提出了在电站进水口前设置隔水幕布的新型水库低温水治理方案,建立三维水动力水温数值模拟模型,模拟分析了隔水幕布改善水库下泄低温水的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模拟结果表明,隔水幕布可使春夏季水库下泄水温提高2~8℃,幕布型式、淹没水深和坝前水温分布是影响改善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隔水幕布方案的下泄水温预测公式。隔水幕布改善水库低温水的效果良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王海山 《陕西水利》2014,(2):177-178
分层型水库水温的变化主要在垂向,其水温随水深变化可能导致水库放水水温与天然河道水温有较大差异,而低温水灌溉往往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现象.因而,水温便成为以水库为水源灌区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延安市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向其下游洛惠渠灌区补水,其建成后水库将会成为水温分层型,必然导致水库运行期间向洛惠渠灌区补水时段下泄水温与天然河道水温有较大差异[1].采用经验法可以预测南沟门水利枢纽向洛惠渠灌区补水时段下泄水温在流经下游河段到达洛惠渠灌区取水口时的恢复程度,据以分析对灌区农作物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龙滩水电站库区蓄水后垂向水温水质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向一维数学模型对在建龙滩水库蓄水后水温和水质进行预测,并采用类比调查等方法对模型中各项参数进行了估计.预测结果表明,龙滩水库蓄水后水温随水深逐步降低,多年平均表层水温为19.9℃,库底水温约为8℃,下泄水温年变幅减小,与天然河道水温相比,降低较大,但与天生桥水库建成后河道水温相比,则差别明显减小.水质分布也存在明显分层现象,表层年内变化较大,随着水深增加,变化逐渐趋缓.水库多年平均表层DO约为8.65mg/L,底层约为4.8mg/L,处于低氧状态。库区形成后BOD5浓度较低,表层和底层多年平均分别为0.46mg/L和0.1mg/L,与建库前天然河道相比有明显改善.下泄水质与自然河道水质对比分析发现,BOD,浓度在建库前后有明显的差异,由1.6mg/L下降到0.3mg/L左右,而DO浓度变化甚小。  相似文献   

11.
张鹏飞 《人民长江》2019,50(6):34-38
为探讨梯级电站联合运行对下游水库水温影响,以乌江梯级开发电站中的东风水库为研究对象,根据东风水库2002年及2006年实测水温数据,分析了东风上游水库建成前后东风水库水温的变化过程,同时运用EFDC模型计算了东风水库上游引子渡和洪家渡水电站下泄低温水对东风库区表层水温及坝前垂向水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梯级水库运行对天然河道水温的累积性影响程度跟主要支流水体温度及流量均有关,入库流量越大,东风库区相同位置库表水温越低,与天然水温的温差越大;下泄低温水温度越低,相同位置库表水温越低,与天然水温的温差越大;入库流量越大、入流温度与天然水温温差越大,低温水影响越大,上游下泄低温水对库区累积性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准确模拟和预测水库及下游河道的水温分布规律对降低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基于MIKE系列软件,采用一维水温模型对怒江中下游天然河道水温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在对怒江规划龙头马吉水库的水温类型进行判别的基础上,运用库区立面二维水温模型对库区及下泄水温变化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马吉水库为典型温度分层型水库,来水量越大,表层水温越低,底层水温越高。水库建成后,下泄水温过程与天然河道水温过程差异加大。上述研究可为在水电工程运行中采取措施应对水温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天津是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综合性工业基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20万人,人均水资源量473立方米,仅为全国的18%,各河进入市境的水量逐年减少。过境入海水量50年代为144.3亿立方米,至80年代降至9.8亿立方米,汛后各河基本无水可取,中央决定再次引黄救急,并于1983年兴建引栾入津工程。引栾水后人均水资源量也仅597立方米,仅占全国平均的22.7%。最新预测,本  相似文献   

14.
陈绪坚 《水利学报》2019,50(2):218-224
随着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陆续建设和投入运用,坝下游的水沙过程明显改变并影响通航条件。本文提出了水沙过程非恒定变化分析方法,分析了向家坝枢纽坝下水位、流量和含沙量非恒定变化特性及其对通航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家坝枢纽运用后坝下水沙变化的非恒定强度较大,水位变化的变异系数可以达到0.10~0.12,流量变化变异系数可以达到0.20~0.40,虽然出库含沙量显著减小,但含沙量变异系数最大可以达到约1.0。向家坝水文站标准化年平均水位和流量约为1.0左右,向家坝枢纽坝下山区河道的通航条件总体上是稳定的,水库运用削减洪峰和增大枯水流量有利于改善坝下河道的通航条件,但水电站日调节和水库蓄水,以及泄洪增大流量和水位的非恒定性,对坝下河道的通航条件有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级开发大柳树高坝原始库容比二级开发小观音高坝多 4 0亿m3 ,库容大带来的好处体现在 5~ 7月可多向下游增供水量 ,缓解下游河道断流 ;延长泄放清水时间 ;增加发电效益 ;满足宁蒙河段防凌要求 ;增加汛期集中泄水 ,减缓下游河道淤积萎缩 ;满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量调节要求等。为了更好优化配置黄河水资源 ,从全局和长远利益考虑 ,应采用一级开发方案 ,修建大柳树高坝大库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苏州太仓港口开发为例,研究涉水工程所造成的水环境和生态问题,包括对水质、河势和水生群落的影响。泥沙测验结果表明,泥沙含量在局部地区偏高,而施工区附近距岸约80m处水域含沙量与工程所在江段平均含沙量为相同的数量级;采用数学模型模拟了污染物的扩散,CODCr的最大影响污染带范围为排污口以下14m,石油类浓度增量值0 01mg/L的分布范围为排污口以下6m;采沙区附近局部区域流态有所变化,该江段的总体流态基本不发生变化;工程对水生生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山口岩水库水温计算及其对下游河道水温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口岩水库水温分布、水库泄水温度状况及坝下游河道水温沿程变化作了预测,结合灌区工程布置及灌溉农田的基本情况,对水库兴建后水温对下游农田灌溉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库区水温结构属典型的分层型;在坝址至半山水汇入口6km长的河段水温回升较慢,年平均水温温升率为0 414℃/km,对应的左岸直灌区和锡陂灌区沿程水温在水稻生育期的月平均值低于水稻生长所需的最低水温,需采取调温措施;在坝址下游10km断面,由于受袁河支流半山水汇入影响,各月平均水温与建库前天然水温相差不超过0 3℃,能满足农田灌溉的要求。最后从工程设计、水库调度运行、灌溉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秦智伟  陈玺 《人民长江》2018,49(23):10-15
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以来,水库清水下泄对坝下游河道造成了明显冲刷,同时枯水期水库向下游补水,提高了坝下游沿程水位与平均流量,改善了下游供水形势。根据坝下游干流沿程宜昌、枝城、沙市、螺山、汉口、大通等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大断面等资料以及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分析了三峡水库建成运行以来沿程各站枯水期水位流量关系变化,旨在定量研究三峡水库枯季补水和清水下泄对河道的冲刷作用及对三峡坝址下游沿程水位的影响。研究表明: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宜昌-汉口河段各控制站在不同流量条件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枯水期综合考虑补水和冲刷作用后,不同月份沿程各站水位有升有降。  相似文献   

19.
闹得海水库库区及下游河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沙河流上的滞洪水库,能强烈改变水流泥沙过程、水沙搭配关系,将大水泥沙转化为小水泥沙,淤坏河槽,改变泥沙淤积部位,改变河道特性。  相似文献   

20.
河流水电梯级开发水温累积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流域开发对河流水温结构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采用现场观测和数学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库水温结构进行研究,同时,对梯级电站下泄水温的累积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坝大库对河流水温改变大,对水温累积影响的贡献大;流域开发程度越高,累积影响越大,5个梯级比3个梯级累积影响大。这一定量研究成果体现了梯级电站的水温累积影响和群体效应,可推进梯级水电站对河流水温影响的研究进程,并为研究大型电站运行减缓下泄低温水的对策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