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中游的河道形态、河道比降及河床糙率等发生显著变化,引起同流量下的洪、中、枯水位出现适应性调整.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有必要评估三峡工程运行对坝下游水位变化的贡献,相关成果可深化对大型水利工程对坝下游水位影响的认识,为航运、灌溉和水库调度等提供理论基础.基于本研究提出的时间序列方法,剥离了...  相似文献   

2.
江湖流量分配变化导致长江中游新的洪水形势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本文全面论述了江湖流量分配变化导致长江中游出现的新防洪形势。文中首先举出江湖流量分配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散乱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重点分析荆江洞庭湖防洪重要水文站监测,城陵矶,螺山,武汉关水位流量长系列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考虑河段水面比降因子模拟水位流量的单一关系模式;即J=J0+JQ。该式待定系数意义明显,简便易求并可借此对河道水汉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利用该方法所求结果与实测值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山水文站是长江中游河段的重要控制测站,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影响下螺山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得出了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多年基本稳定的原因。计算了螺山水文站在裁弯前后因河床淤积导致水位流量关系抬高的程度。为消除洪水涨落率、变动回水和断面冲淤的综合影响,提出了螺山站不同水位级下的水位流量关系,对于洪水期水文预报以及超额洪量分配与调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汉口站大水年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汉口站1952~1998年实测断面和流量等资料并运用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技术,分析该站水文断面年内、冲淤变化规律以及大水年份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汉口站水文断面年内冲淤变化幅度呈减小趋势,年际冲淤变化中,1952~1987年呈淤积状态,1988年起出现冲刷迹象,大水年份水位流量关系均在1954年的关系上下摆动,无明显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长江中游干流重要防洪控制站汉口站1952-1998年实测断面和流量等资料,分析该站水文断面年内及年际冲淤变化规律,并运用水位流量单值化技术,分析该站七个大水年份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长江中游河道演变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水沙特性变化的基础上,采用长江中游宜昌至湖口多年的实测地形资料,对建库前后该河段的泥沙冲淤变化及河势演变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输沙量大幅减小,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特性尚未发生明显变化,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进一步调整;坝下游河势总体稳定,但河床冲刷强度加剧,并由蓄水前的冲槽淤滩转变为滩槽均冲。宜昌至枝城河段河床纵向冲刷明显、洲滩面积萎缩、床沙明显粗化;荆江河床冲刷下切,河床形态逐渐向窄深形式发展;城陵矶至湖口河段部分弯道段主泓横向摆动、凹岸崩塌,分汊段主泓摆动不定,滩槽冲淤交替仍较为频繁。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135m蓄水运用对长江中游航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长江中游重点浅滩河段的演变现状及航道中存在的碍航现象。结合三峡工程135m蓄水运用后水沙条件的变化,预测了长江中游航道演变趋势及可能出现的碍航现象,并探讨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建成前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荆江河段、长江中下游在三峡工程建成前后的防洪形势进行了分析.对于荆江河段,分析了三峡工程建成前后遭遇荆江不同频率洪水的防洪形势变化,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善了荆江河段的防洪形势;对于长江中下游,通过三峡工程建成前后遇1954年洪水的模拟得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得以提高,但仍存在约400...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游城陵矶一螺山河段水文泥沙运动变化极其复杂。2003年6月1日三峡工程开始蓄水。10日达到坝前水位135m,这对该河段的水沙运动规律产生了影响。通过分析比较1981~2002年及2003年城陵矶和螺山两站的水沙特征,得出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该河段的水沙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库区河流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峰 《人民长江》2008,39(1):7-8
通过对三峡库区干支流水文断面蓄水前后多年水质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析了蓄水前后库区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135 m蓄水及156 m蓄水后,库区水质指标变化不明显.库区溶解氧浓度有所降低,悬浮物浓度在平水期和枯水期也大幅下降,和悬浮物密切相关的污染物质总磷、CODMn、重金属等也随之降低.长江沿程干流及上游支流乌江、嘉陵江水质受蓄水影响不大,下游支流小江、大宁河则受长江壅水影响,局部水环境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175 m试验性蓄水期间水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悦  叶绿  高千红 《人民长江》2011,42(15):5-8
为了分析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库区水体的水温变化情况,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在三峡库区5个典型断面进行了水温观测。根据观测资料,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三峡库区水温沿程和垂向变化情况,水体水温分层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体的水温变化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幅度上均存在迟滞现象,巴东断面到大坝70 km范围内的近坝段水体呈现出一定的水温分层现象。三峡水库库区水体垂向水温差异主要与库区河道水力条件、水体水流条件、流域气候条件及水库调度运行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下泄水温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了影响水库温度的各种影响因素和结合三峡枢纽的调度情况的基础上,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实测水温资料进行了分析.三峡水库在围堰发电期下泄水温过程规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下泄水温在不同时期分别出现"滞温"和"滞冷"现象.并进一步分析了下泄水温变化对下游河流生态的影响和范围,基于此而提出了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必需把下泄水温过程最大程度地与天然过程相接近作为水库生态调度的原则,从而为下游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干流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变化情况,结合库区地形和城市分布情况,设立了监测断面。利用1999~2008年的监测资料,对三峡库区藻类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库区TP、高锰酸盐指数等含量总体稳定,水体悬浮物含量下降,藻类光合作用条件改善,使库区干流藻细胞密度总体增加,且呈库尾至库首逐步上升的趋势。藻密度峰值出现季节由蓄水前的冬季转变为蓄水后的春季;但蓄水前后,库区干流浮游藻类种群结构组成基本一致,均是硅藻、绿藻、蓝藻占主体,蓄水后群落结构总体仍表现为河流型生态群落结构特点,只是库首段水体喜静水性的藻类在蓄水后检出频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蓄水对库区水质的影响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之一.三峡水库135 m蓄水后1年来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135 m蓄水对库区干流江段未造成明显影响,但对库区部分支流局部区域的水质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为更好地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资源,维护库区的水质安全,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干流来水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三峡水库建成运用后对长江中游径流产生的影响,依据宜昌、汉口、仙桃、城陵矶等主要水文站多年流量资料,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汉口站年径流量、径流量年内分配、年最小流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后,汉口站年径流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汛后流量减小、枯期流量增大,汛期则受三峡水库削峰拦洪影响,7,8月流量减小,径流年内分配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对汉口站径流带来的变化有利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水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7.
孟春红  赵冰 《人民长江》2007,38(8):26-27
根据2003年10月和2004年4月的三峡库区调查,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后的流速、流量、水深都发生了变化,干流流速为0.13~0.24 m/s,远低于天然河道状态下2 m/s的平均流速;支流回水段流速普遍低于0.05 m/s,远低于天然状况下1~3 m/s的平均流速.总磷浓度为0.063~0.098 mg/L;总氮浓度为1.10~1.85 mg/L.从营养盐单因子考虑,国际上一般认为,当水体中总磷、总氮浓度分别达到0.02 mg/L和0.20 mg/L这一临界值时,水体就有可能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对三峡库区的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型水体为贫营养状态,过渡型水体为中营养状态,部分湖泊型水体为富营养状态,三峡水库存在着发生藻类异常繁殖的"水华"现象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三峡大坝2003,2006,2009年蓄水水位分别达到135.00,156.00,171.43 m。为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干流洲滩和洞庭湖沿岸洲滩钉螺消长变化关系,2005~2010年在沿岸洲滩设置了20多处螺情变化跟综监测点。通过6 a的螺情跟综监测发现,长江中游干流沿岸洲滩和洞庭湖洲滩活螺密度下降或逐渐无螺的监测点达90%,上升的仅占10%。  相似文献   

19.
沈艳  刘攀  刘玥 《人民长江》2013,44(4):25-27
针对三峡水库建成运行后长江中游干流径流特征可能发生的变化,选取长江中游宜昌、沙市和螺山站的历史径流资料,构建了宜昌-沙市和宜昌-螺山之间的多输入单输出线性系统模型,模拟未建三峡水库、三峡水库建成后按初设阶段运行规则出流和按优化调度规则出流3种情景下,沙市和螺山站的径流变化情况,对宜昌、沙市和螺山站径流进行了趋势分析和跳跃检验。趋势分析表明,在3种情景下,宜昌站、沙市站以及螺山站1955~2010年径流无显著变化趋势;跳跃检验分析发现,以上三站均无跳跃点。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洪水位变化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资料分析,弄清了长江中下游洪水位增高的范围仅限于荆江河段及城陵矶、螺山一带。研究了洪水位增高机理,认为近代长江一些河段洪水位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规范人类对河道的治理开发行为,控制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是抑制洪水位上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