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为研究肉鸡翅根烘烤过程中品质变化,测定分析了优化工艺条件下样品在热风干燥(90℃)和高温烤制(170℃)过程中水分活度aw、色泽、质构特性和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变化,并对比分析了烤翅成品(REP)与市售产品(SH1、SH2)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肉鸡翅根烘烤过程aw下降9.3%,与干燥阶段相比,烤制阶段aw下降速率较大;烘烤过程中,色泽L*、a*、b*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硬度、咀嚼性及剪切力均逐渐上升,干燥阶段是脱水和质构强化的主要阶段;TBA值逐渐增大,且干燥阶段积累的TBA值是烤制阶段的3.92倍;对比市售产品发现,REP的水分含量、盐度、色泽亮度L*和红度a*及质构指标硬度、咀嚼性和剪切力均落在市售产品范围内,且TBA值最低;感官评价表明,REP及SH1具有最佳口感和较高的可接受性,30%左右的水分含量是较为合适的干燥度,该水分下的烤翅产品外观良好、烤香浓郁,且富有嚼劲。  相似文献   

2.
馕的起源     

为研究新疆伊犁地区不同种类馕的品质特性,本文选取伊犁地区55个市售馕样品,对其进行了13项品质指标(重量、横径、高度、水分含量、水分活度、L*、a*、b*、硬度、内聚性、弹性、胶粘性、咀嚼性)的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馕品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并对馕样品进行了分类,结合感官品质对不同种类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5份馕样品的13项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高度与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弹性、咀嚼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L*值与胶粘性呈显著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6.856%,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得到,弹性、咀嚼性、胶粘性、硬度、L*值、b*值可作为评价馕品质的6项关键指标,基于以上结果,将55份馕划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大薄馕、窝窝馕、休闲馕;结合感官品质分析得出,三大类馕品质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大薄馕色泽、风味、硬度评分最高,为14.85、13.52、14.37分,具有色泽金黄、香味浓郁的特点。窝窝馕弹性和咀嚼性评分最高,为14.82、14.54分,表明其富有弹性和咀嚼性。休闲馕酥脆性评分最高为14.47分,表明此类馕品尝时具有酥脆的口感。本研究明确了馕品质评价的关键指标并探明了新疆伊犁地区三大类馕的品质特性,提供了馕科学的分类方法,为新疆馕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菜用大豆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菜用大豆品种品质性状的选择效率,优化菜用大豆品质评价体系,以江苏省主栽的18 个菜用大豆品种为试材,分析其物理特性指标(荚长、荚宽、荚厚、百荚质量、百粒质量、L*、a*、b*、硬度、水分含量)和化学特性指标(VC、叶绿素、粗脂肪、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异黄酮含量,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活力)。结果表明:品质特性中叶绿素和异黄酮含量、LOX活力、淀粉含量、百粒质量、百荚质量、a*在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而L*和水分含量变异系数较小,其余指标变化均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18 项指标反映的菜用大豆品质可用7 个主成分来表示(累计贡献率达92.332 9%)。进一步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百粒质量以及叶绿素、VC、可溶性糖、粗脂肪、异黄酮含量,硬度和a*这8 个品质指标代替原有的18 项指标,为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简化提供了可能。18 个菜用大豆品种中,徐豆17号综合品质最好,其次是区凡2号和新大粒1号,苏豆8号综合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4.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市售芝麻酱产品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市场销售的35个芝麻酱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及粗脂肪、粗蛋白、木酚素、VE、甾醇、钙、磷等14个理化品质指标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产品的综合得分,结合感官评价对芝麻酱品质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白芝麻酱和黑芝麻酱感官评分均受色泽和组织状态影响较大,总体而言,白芝麻酱感官评分高于黑芝麻酱;各理化指标间差异性不同,水分、酸价变异系数较大,粗脂肪、粗蛋白等指标变异系数较小。根据主成分解释总变量提取了矿物质、木酚素、粗蛋白、酸价、VE、甾醇6个主成分,这6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5.33%。同时对样品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序,排序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基本一致。35个受测样品中,有6个产品不合格,样品不合格率达17.14%,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酸价、水分含量和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市售不同品牌西红柿炖牛腩菜肴的品质现状,选取5个品牌的西红柿炖牛腩菜肴产品,测定色泽、质构、剪切力、电子鼻、电子舌、感官评价、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巯基含量、羰基含量等指标,从感官评价、客观评价、脂肪蛋白氧化等方面研究品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5种品牌的西红柿炖牛腩菜肴感官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样品HK的感官得分最高,样品FY的最低,且产品品质和价格存在明显相关性,总体可接受得分最高为79.15,产品售价(55.28元/500 g),市售西红柿炖牛腩菜肴基本是优质优价。不同品牌西红柿炖牛腩菜肴中西红柿的外形均破坏严重,牛肉的L*值、a*值和b*值差异明显,其中,L*值和b*值的变化率较大。质构指标中的硬度、粘聚性、咀嚼性均是样品NF和样品FY间差异最大,而弹性是样品HK和样品FY间差异最大。颜色、质构等客观指标变化与感官指标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可能由于荤素搭配使其品质特征整体呈现更为复杂。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结果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可明显区分5种市售品牌的西红柿炖牛腩菜肴的滋味和气味,可有效用于西红柿炖牛腩菜肴风味品质的评价与研究。不同产品中牛肉的pH、TBARS值、巯基含量和羰基含量也差异明显,且与颜色、质构、风味等明显相关。不同产品牛肉品质的差异除原辅料不同外,蛋白质和脂肪的氧化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这既可为西红柿炖牛腩产品加工工艺优化、提升产品品质提供指导,也可为提升西红柿炖牛腩菜肴工业化水平和品质保真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10种市售米豆腐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质构和色值指标进行分析。结合感官评定,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旨在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筛选评价米豆腐品质特征的指标。结果表明,化学成分与米豆腐的质构和色值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进而决定米豆腐的质地、口感以及外观品质。主成分分析确定水分、淀粉、蛋白质、pH、粘附性、咀嚼性和L*值这7个品质指标代表原有的16项指标,其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4.94%,说明它们能够反映大部分所需要的关于米豆腐品质的信息。同时,结合聚类分析,将10种米豆腐样品分为鲜食型和烹饪型两大类。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米豆腐评价方法和指标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选取陕西周至和眉县的7个品种猕猴桃为原料,对其果浆色泽L*、a*值、Vc、总糖、总酸、叶绿素含量、硬度、咀嚼性、制干率9个指标进行差异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猕猴桃品质评价核心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品种品质指标差异显著,华优猕猴桃L*值高于其他品种,Vc和叶绿素含量也最高;而红阳猕猴桃制干率、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居首位;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3项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4.991%;聚类分析筛选出3个核心指标,分别为制干率、叶绿素含量和硬度。  相似文献   

8.
在西门塔尔杂交牛肉糜中添加κ-卡拉胶(质量分数为0、0.1%、0.2%、0.3%、0.4%、0.5%、0.6%),采用了水分含量、蒸煮损失、色泽、质构特性、微观结构为评价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归一化处理等分析κ-卡拉胶添加量对西门塔尔杂交牛肉糜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κ-卡拉胶添加量的增加,水分含量增加(P<0.05)、蒸煮损失减少(P<0.05);L*、b*、硬度、黏着性、咀嚼性值先减少后增加(P<0.05),添加量为0.4%时为最低值,硬度是空白对照组的67.72%。基于主成分分析及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添加量为0.4%试验组最优,通过感官评价和微观结构观察进行验证,0.4%试验组感官评分最高,并已形成质地均匀、细腻的微观结构。该研究为西门塔尔杂交牛肉饼等肉糜产品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水蜜桃果实品质的评价方法,为不同产地"湖景蜜露"水蜜桃的品质差异及成因提供分析依据,研究测定了宁波6个产区水蜜桃的6个感官指标(单果重、横径、纵径、果形指数、色泽、硬度)和5个理化指标(可溶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水分含量),比较各指标差异,同时对不同产地桃果品质聚类分析,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水蜜桃品质指标存在差异,6个产区水蜜桃可聚为3类;在主成分分析中,其11个指标可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288%,反映了水蜜桃的绝大部分品质信息。同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产地5、3、1的桃果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不同产地破壁灵芝孢子粉综合品质评价模型,该研究收集了我国四大灵芝主产区的破壁灵芝孢子粉,对其水分、灰分、破壁率、L*值、a*值、b*值、脂肪、三萜类、多糖和脂肪酸等15个感官理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首先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CA)和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出6个评价核心指标为水分、灰分、破壁率、L*值、多糖和亚油酸。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各产地破壁灵芝孢子粉综合得分并排名。结果表明,吉林长白山地区破壁灵芝孢子粉品质相对最佳,而来自于同一产区的破壁灵芝孢子粉综合品质亦存在较大的差异。该方法不仅对破壁灵芝孢子粉综合品质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可辅助市场上破壁灵芝孢子粉的溯源鉴别,促进破壁灵芝孢子粉产业的高品质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不同类别、不同品牌植物蛋白肉的品质,对市售18种植物蛋白肉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及仪器检测,并对感官评价结果与仪器分析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过敏原的存在风险.通过外观、风味、口感等方面的指标可对植物蛋白鸡块、牛肉饼、肉馅品类有效评价产品像真性.全质构分析(TPA)参数中的咀嚼性和剪切力可以有效地评价感官指标,...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对市售的14种台湾烤肠进行了感官评定、TPA质构特性检测、色差仪Lab值检测,并将感官评定结果与TPA质构特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管是感官评定还是仪器测试的参数,反映出的14种样品的品质有一定的差异;TPA质构特性硬度与感官评定测定的硬度、粘聚性、咀嚼性达到了极显著相关;TPA质构特性硬度与感官评定测定的嫩度达到了显著相关;TPA质构特性咀嚼性与感官评定测定的硬度、粘聚性、咀嚼性达到了极显著相关;TPA质构特性咀嚼性与感官评定测定的嫩度达到了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永川秀芽各级产品活性成分、色泽及滋味表现,为永川秀芽产品定级、特征性指标筛选及品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检测了不同等级永川秀芽产品活性成分和L*、a*、b*色泽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研究其特征性指标与等级的关系;并采用电子舌结合感官审评方法分析永川秀芽呈味特征。结果表明,永川秀芽产品活性成分随着产品等级的变化呈现一定趋势。随着产品等级的降低,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及酚氨比呈增加趋势,氨基酸含量呈降低趋势;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含量随产品等级的降低而升高。通过PCA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筛选出对品质有重要贡献的特征指标16个,包括色泽指标干茶L*、a*、b*值,叶底L*、b*值,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没食子酸(GA)、GC、EGC、C、咖啡碱(CAF)。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与实际产品等级排名呈相反趋势,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6级>5级>4级>3级>2级>1级。电子舌呈味表现为:随着产品等级的降低,酸味、苦味以及涩味指标值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鲜味、丰富性呈增加的趋势。电子舌呈味中涩味回味、鲜味和丰富性3项指标与审评员的滋味评分及综合评分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P<0.01,P<0.05),与滋味得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8、?0.897、?0.956;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885、?0.950。采用PCA评价指标模型结合电子舌滋味表现可以很好地预测永川秀芽的产品级别。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成分分析验证气调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低温环境下不同体积分数的混合气体对番茄感官品质、营养价值的影响。以番茄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预冷处理,选择开孔率5%的聚乙烯食品包装袋包装,放在温度为8 ℃ CO2体积分数为6%的气调箱内,用N2调节O2体积分数为2%、4%、6%、8%和10%。每隔2 d检测一次番茄品质(质量损失率、色差L*值、TSS、TA及主观评价)之后对6个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得分函数,并用传统感官评价验证得分模型。试验研究表明:4% O2+6% CO2气调环境下番茄各项指标可以维持较好的水平。综合函数评价得分显示在长期气调保鲜过程中,低氧环境有利于番茄保持较高品质。传统感官评价方式与综合函数有一致性。主成分分析法表明4% O2+6% CO2的气调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得分水平,可以显著维持保鲜过程中番茄的营养价值,并延长气调保鲜周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烘烤类澳洲坚果果仁的品质评价指标并建立品质评价体系,本文选取21种不同温度和时间烘烤的澳洲坚果果仁,对其进行了16项品质指标(褐变值、水分、总酚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率、酸价、过氧化值、硬度、破裂力、剪切力和7个感官评价项目)的测定和评价,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6项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出烘烤类澳洲坚果果仁品质评价的关键性指标。结果表明,随烘烤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澳洲坚果果仁水分、硬度、破裂力、剪切力以及感官评价的硬度均呈下降趋势,而褐变值、酸价、过氧化值、感官评价中的颜色、香气、香甜味、焦苦味、脆度、总体喜好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总酚含量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16项品质评价指标之间,11对指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66对指标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褐变值与感官评价中的颜色、香气、脆度、焦苦味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水分与硬度、破裂力、剪切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总体喜好度与褐变值、总酚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正相关,与硬度、破裂力、剪切力呈负相关,与感官评价中的颜色、香气、香甜味和脆度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30 ℃/30 min烘烤的澳洲坚果果仁综合得分最高;结合聚类分析,最终确定水分、褐变值、硬度、ABTS+自由基清除率、酸价和过氧化值6个指标为评价烘烤类澳洲坚果果仁品质的关键性指标。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烘烤类澳洲坚果果仁的品质评价和研发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取合适的宰后时间处理使鸡肉肉质成熟,对肉鸡加工产品的品质形成尤为重要。本研究应用仪器评价方法结合感官评定分析了不同屠宰时间对白切鸡食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白切鸡的工业生产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本实验采取同一规格的麻黄鸡宰后胴体,分成三个不同宰后时间(1 h、2 h和3 h),应用工业化生产条件煮制成白切鸡,并对白切鸡进行颜色、pH值、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测定和感官评分,对各指标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探寻各仪器测定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仪器分析指标与感官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结果,对不同宰后时间下白切鸡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宰后时间煮制的白切鸡在表皮颜色(L*:73.24~76.47,b*:29.73~37.05)质构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宰后时间较长的处理组在感官评分(71.00~85.50)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上均较宰后时间较短的两个处理组有更好的表现。实验所得各项产品品质指标在不同宰后时间下的变化情况可以为白切鸡工业生产和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气调处理对杏鲍菇货架期品质影响的多变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璇  胡花丽  王毓宁  李鹏霞 《食品科学》2014,35(20):265-270
以空气为对照(CK,21% O2+0.03% CO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通径分析5 种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高体积分数CO2结合低体积分数O2的气调处理(controlledatmosphere,CA,30% CO2+2% O2)对常温(20~25 ℃、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销售的杏鲍菇品质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CA可以抑制杏鲍菇质量减少,减缓其硬度、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下降,维持较低的相对电导率和pH值,使杏鲍菇获得较高的亮度及感官得分;主成分分析表明,CA对杏鲍菇颜色的影响最为显著,杏鲍菇货架前期与后期的总糖含量、硬度、蛋白质含量、相对电导率、pH值均有较大幅度变动;偏最小二乘与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蛋白质含量、L*值、总糖含量、h值与品质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效应(P<0.05),而质量损失率、相对电导率、a*值、b*值与品质呈显著负相关(P<0.05);通径分析表明,L*值主要通过自身的直接作用和a*值、b*值、质量损失率的间接作用来影响杏鲍菇的品质,是作用于品质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CA对杏鲍菇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色度的变化(L*、a*、b*值),此外CA对杏鲍菇其他生理指标也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品种花生酱的品质差异及筛选出适宜加工花生酱的优良品种,本实验选取6个花生品种,对其制备花生酱的感官品质、理化营养品质及稳定性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各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生酱中,感官总体得分差异较小,其分值最高的品种为山花9号(7.53分);营养品质中脂肪、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达48.75%和24.58%,品种间差异较小;稳定性值差异较大,其中过氧化值变异系数最高(73.64%),其值最低的品种为四粒红。花生酱的硬度和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2);色泽中L*(明亮度)值与C*(色角饱和度)值和H(色度)值呈显著相关性(r=-0.921,r=0.996)。最后根据感官品质、理化营养品质和稳定性等指标,筛选出适合制备花生酱的花生品种为四粒红,其感官评分6.30分;色泽的L*为50.61;硬度和粘度分别为138.53 g和97.91 g;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分别为27.29%和48.19%;稳定性中过氧化值和酸值最低分别为0.004 g/100 g和0.17 g[KOH]/g。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添加酱渣对黄豆酱品质的影响,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比例酱渣,比较黄豆酱中氨基酸态氮、色差、质构、综合感官 评价和风味物质等品质指标变化。 结果表明,随着酱渣添加量在1%~9%范围内增加,黄豆酱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当酱 渣添加量<3%时,氨基酸态氮含量(1.14 g/100 g)较对照组(1.18 g/100 g)无显著差异(P>0.05);当酱渣添加量为1%时,黄豆酱a*值(15.80)和L*值(24.80)最大,且硬度、稠度、黏性指数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酱渣后,黄豆酱的风味物质种类及综合 感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当酱渣添加量为7%和3%时,黄豆酱中风味物质种类最多(33种)和综合感官评分最高(75.42分)。 综合考虑, 添加3%酱渣不会降低黄豆酱品质,且在风味物质及综合感官评价方面更具优势,该研究结果可为酱渣在黄豆酱生产中的应用提供 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