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煤泥水沉降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煤泥水组成及性质,分析了悬浮颗粒大小、矿物泥化性质、ζ电位、颗粒间势能、水质硬度和系统特点对煤泥水沉降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010mm的颗粒沉降速度很小,是造成选煤厂"细泥"积聚的主要原因;在煤泥水中,不易泥化的矿物较易沉降,而黏土极易泥化,导致煤泥水难以沉降;矿物ζ电位越小,煤泥水越易沉降;黏土颗粒间始终为斥力作用,颗粒处于分散状态.水质硬度决定了煤泥水的沉降性能,水质硬度越低,煤泥水越难沉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白腐真菌的生物学培养特性研究,获得最佳培养条件:在转速160r/min、温度30℃、稻壳浸出液90mL、葡萄糖质量浓度35g/L、pH3.5的条件下,生长势最好;分析了煤水中煤泥颗粒组成,发现其粒度小于0.045mm的含量占55.93%,而大于0.25mm的含量仅占3.75%,说明煤泥水中细粒含量较多,靠自身重力难以沉降;探讨了pH、生物絮凝剂用量、搅拌方式和金属离子等单因素对煤泥水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了该菌所产絮凝剂对煤泥水絮凝效果的条件.结果表明当煤泥水质量浓度27.42g/L、助凝剂(CaCl2)质量浓度5.0g/L、二段式搅拌、pH11和絮凝剂体积浓度15mL/L时,其絮凝活性最佳,可达98.71%;进一步实验表明,絮凝活性物质绝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是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菌体细胞产生的胞外分泌物.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污泥减量化处理过程中药耗或能耗过高、污泥量增加等问题,提出利用污泥自身胞外聚合物(EPS)产生的自絮凝调理来促进其脱水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污泥质量浓度、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对污泥自絮凝特性的影响,分析污泥毛细吸水时间(tCST)、污泥容积指数(SVI)、污泥粒径和Zeta电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絮凝可增大污泥粒径,提高污泥疏水性,减少絮体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从而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在最佳参数(污泥质量浓度18 g·L-1、搅拌强度200 r/min、搅拌时间3.5 min)条件下,自絮凝后污泥体积平均粒径增加11.4%,Zeta电位升高19.0%,tCST降低17.1%,SVI降低8.1%,效果显著.所考察的因素对自絮凝作用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污泥质量浓度搅拌时间搅拌强度.较高的污泥质量浓度、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均有利于提高自絮凝效果,而当污泥质量浓度、搅拌强度或搅拌时间大于最佳参数时,自絮凝效果则逐渐减弱.研究成果提供了利用污泥自身特性进行调理的新思路,可为优化污泥调理方式、降低调理药耗和减少污泥产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研究光引发剂用量、单体含量、引发时间、引发温度等参数对光引发聚合PAM分子量的影响以及添加剂尿素和LAS对PAM分子量和溶解速度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合成参数。研究表明光引发聚合PAM的最佳合成参数是:光引发剂用量40μL,单体含量为20%,引发时间为1.5h,引发温度为15~19℃;添加剂尿素或LAS含量在6%为最佳。检测结果表明,实验合成的PAM对煤泥水的絮凝沉降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5.
磁性絮凝剂的原位共沉淀合成及其在煤泥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絮凝剂具有磁性,从而可通过磁絮凝方法处理污水,通过将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高分子絮凝剂在铁盐溶液中溶胀-原位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含铁PAM复合絮凝剂,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复合絮凝剂的结构及磁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复合絮凝剂中磁性物主要以Fe3O4磁铁矿的形态较均匀地分布于PAM的高分子结构中,平均粒径8~18 nm;复合絮凝剂在室温下具有超顺磁性,其最高比饱和磁化强度可达9.21×10-3A·m2/g.磁性絮凝剂除具有稳定的磁性外,还保持了较好的絮凝特性,将其应用于煤泥水的絮凝沉降过程中,可通过外磁分离技术实现煤泥絮团的高效沉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CaCl2、阳离子淀粉为絮凝剂,以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选取某选煤厂煤泥水样值悬浮固体(SS)69.1g/L、pH 7.8、黏度0.042Pa·s、溶解性固体0.92g/L、浊度54 000NTU的高浓度煤泥水进行沉降实验研究。通过3种物质的水溶液在煤泥水中与煤泥微粒的共同作用,使微粒絮凝沉降,煤泥水得到澄清。结果证明,在每立方米煤泥水中加入CaCl280g、阳离子淀粉15g及聚丙烯酰胺助凝剂12g,选取正确的工艺方法便可得到浊度小于30NTU的净化煤泥水。  相似文献   

7.
选煤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煤厂煤泥水系统从广义上包括了选煤系统的全部工艺过程,因此对选煤系统的研究可以集中在对煤泥水系统研究上.分析了选煤厂煤泥水系统的微观结构,提出了影响煤泥水沉降效果的3种因素:煤质因素、水质因素和环境因素.动力学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煤泥水系统具有显明的耗散结构特征,所以构建了煤泥水系统的熵流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举例说明.该模型的建立可以为煤泥水系统和选煤系统的宏观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利用絮凝剂回收分子筛催化剂晶化母液中有效成分,通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了晶化母液和絮凝后清液的磷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絮凝剂用量、絮凝温度、搅拌时间和速度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20 mL原液加入2.6 mL浓度9%的H絮凝剂,温度控制在25℃,转速适中(1/3全速),搅拌8 min,静置3小时,絮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微细粒煤泥水用絮凝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絮凝剂在细粒煤泥水净化和闭路循环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采用接枝共聚反应的方法在淀粉骨架上引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单体合成了阳离子改性淀粉高分子絮凝剂(St-DMDAAC-AM),利用红外光谱(I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表征了产品的结构和热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直接观察、研究了淀粉改性前后的超微形态和结构.以典型细粒煤泥水为处理对象进行了絮凝沉降及压滤试验,研究并优化了药剂添加制度.IR,DSC和SEM对絮凝剂的官能团特征峰、热转变温度和表面形态的表征以及工艺试验的结果,证明了St-DMDAAC-AM接枝的成功和性能的提升,此絮凝剂同时发挥电中和凝聚及架桥絮凝的双重作用,有效改善了微细粒沉降与压滤效果,在最佳药剂制度下,能使细粒煤泥浓缩沉降的溢流浓度达2 g/L,底流压滤的滤饼水分可控制在20%~25%左右,滤液浓度低于10 g/L.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处理煤泥水沉降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添加絮凝剂和凝聚剂解决高泥化煤泥水沉降存在成本高、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电化学预处理煤泥水的方法,考察了电解后煤泥水的沉降特性,研究并优化了电解条件.利用电泳仪、红外光谱以及影像分析仪表征了电解前后煤颗粒表面电动电位、官能团以及絮团大小变化.结果表明:采用3种电解质对煤泥水进行电化学预处理后沉降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沉降速度提高约3cm/min,上清液浊度降低约8.3NTU.MgCl2电解质好于NaCl和AlCl3.最佳条件为:电流0.75A,电解时间10min.电化学预处理,改变了煤泥水中固体颗粒表面的电荷量,电解质在水中电解产生的离子消除了固体表面电荷、压缩双电层,达到了减小甚至消除相同固体颗粒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而凝聚,原来的强极性官能团转化为弱极性官能团,憎水性增强,使煤泥易于沉降.  相似文献   

11.
吹填泥浆絮凝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温州洞头吹填泥浆为研究对象,利用沉降柱试验,考察吹填泥浆的絮凝沉积规律。结果表明,CPAM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泥浆的沉降速率,可有效提高泥水分离速率,并使上覆水澄清,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沉积土的密度、降低沉积土的孔隙比;同时,根据吹填泥浆的絮凝沉积规律,提出以CPAM作为絮凝剂处理吹填泥浆的絮凝沉积模式,将其分为絮凝沉降、快速沉降、慢速沉降、稳定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摘要:采用水溶液共聚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疏水单体,以K2S20。一NaHs0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制备了疏水改性型聚丙烯酰胺,探讨了改性单体用量对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不溶物含量、溶解速率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在两种难沉降尾矿中的絮凝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对不同类型的难沉降尾矿浆表现出不同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e flocculation effect of the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on the coal slurry were studi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metho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show that the P. chrysosporium has a good effect on flocculating coal slurry.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is the P. chrysosporium, which is cultured in 2 days, mixed with 2 mL coagulant and 2 mL broth. The flocculant is a broken liquid with pH value of 6. The hightest flocculation ratio is 93.5%. The result of FTIR shows that the biological extraction of P. chrysosporium contains a lot of acidic polysaccharides that has the effect on flocculation. Microbial flocculant molecules and particles of coal slurry could be flocculated by “absorption bridge”.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建筑废弃泥浆泥水分离性能,提高泥浆泥水分离效率,选取有机、无机和复合3种化学絮凝方法,通过室内沉降柱、颗粒级配和扫描电镜试验,对比研究絮凝剂类型和投加量对泥浆泥水分离效果的影响及微观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有机和复合絮凝剂可有效促进快速泥水分离,有机絮凝剂按调理效果排序(根据上清液体积高低)依次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适宜投加密度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泥水分离效果最佳,分离泥浆中水的质量分数小于76.8%;无机絮凝剂的泥水分离效果则相对较差;氯化铁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联合投加可以提高泥浆调理效果,有效发挥絮凝剂的电中和及网捕-卷扫作用;絮凝剂通过吸附架桥作用使泥浆颗粒发生明显聚集现象,即细颗粒减少、团聚粗颗粒增加. 扫描电镜图显示:原始泥浆颗粒倾向于平行方式沉积,投加絮凝剂使得泥浆颗粒团聚、絮体结构更加致密,揭示了絮凝作用诱发建筑泥浆泥水分离过程的微观机理,为泥浆快速泥水分离技术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 Organic flocculants are widely used in waste- water treatment[1]. At present, the obtained fruits of the polymer flocculation mechanism research mainly put forward the “bridge” flocculation models which explain the polymer “bridge” flocculation mechanism with qualitative analysis [2].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 microscope technology, people studied the flocculation course from the real floccule structure [3–5]. However, people still lacked the systemic knowl- edge of t…  相似文献   

16.
极细粒煤泥分选新方法:选择性絮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选择性絮凝剂,对煤中可燃体与非可燃体进行分离,称为选择性絮 凝。笔者对大屯、八一、大武口等5个选煤厂和煤矿的极细粒煤泥进行了大量的 试验,证明该法可作为极细粒煤泥的分选方法,并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经分选, 一般精煤灰分为12-13%,最低为5.73%,可燃体回收率达90%以上,两产品 之间灰分差一般在50%左右,效果较好。因此,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方法,可用 在分级浮选中,作为极细粒煤泥的分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地下工程的发展,钻孔废弃泥浆含水量高不易处理,所以废弃泥浆脱水的研究很有必要.主要探讨了复合絮凝剂(石灰、石膏、粉煤灰和高分子絮凝剂4种材料组成)对废泥浆脱水性能的影响,并安排了纯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复合絮凝剂的对比试验,运用先絮凝后压滤的方法解决了废泥浆脱水问题.试验表明复合絮凝剂比高分子絮凝剂具有更好的絮凝脱水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复合絮凝剂各成分最佳掺量.为复合絮凝剂在废弃泥浆脱水中的应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司设计入炉煤种硫份为0脱硫效率9浆液pH值维持5以上时脱硫系统S实际最大处理能力为26mg/m折合煤质含硫1通过采用脱硫添加剂,在保证脱硫效率大于9浆液运行pH值5的前提下,脱硫系统的S实际处理能力提高到3mg/m折合煤质含硫1有效解决了火电厂高硫煤的问题,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