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道岭钼矿床含矿矽卡岩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道岭钼矿床赋存于晚印支期白岗质花岗岩与上二叠统五道岭组上段中部凝灰质砂岩及流纹质凝灰岩接触挤压带的矽卡岩中。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严格受矽卡岩带控制,钼矿体的形成与侵入接触挤压带的矽卡岩密切相关。具有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2.
陕西东部北秦岭钼矿位于北秦岭加里东构造带东段蟒岭岩体西缘,其主体夹持于华北地块南缘断裂即铁炉予-三要大断裂与金陵寺-北宽坪-高耀大断裂之间。蟒岭岩体为一燕山期多次侵入的复式岩体,岩性以二长花岗岩和闪长岩为主体,其西缘中酸性小岩体发育,控制了南台层状、似层状矽卡岩(化)型钼矿和马河石英脉型钼矿的形成。钼矿化主要产于小岩体附近的大理岩、片岩等围岩中。在碳酸盐岩中透辉石化、透闪石化、蛇纹石化、硅化等矽卡化蚀变强烈发育地段或片岩中石英脉密集发育地段钼矿化显著富集。  相似文献   

3.
矽卡岩矿床与岩浆分异冷凝、围岩性质、接触带构造以及交代作用强度的关系密切,由于矽卡岩型矿床是岩浆气水热液交代围岩的结果,所以岩浆岩的成分、形成深度、形态、规模等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研究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对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云南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若干地质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牛厂大型、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是滇东南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燕山晚期花岗岩是其主要控矿因素。花岗岩浆上侵过程中,使得上部沉积岩地层隆起,形成以寒武系地层为核的矿区短轴背斜构造;岩浆上隆作用还使矿区沉积岩层浅部产生一系列高角度阶梯状正断层,这些断层又进一步在下步收敛发育成一条规模较大的低角度剥离断层(F3)。已有工程揭示花岗质岩浆与寒武系碳酸盐、泥砂质岩石发生了较强的接触交代作用,并在接触带附近产生矽卡岩型铜锡多金属矿(化);在外带F3断层内形成银多金属矿体。主矿体(V1),实为一个较大的似层状矿体(白羊矿段上部)和若干个较小的扁豆状矿体(白羊矿段下部和穿心洞、对门山、阿尾矿段)构成的一个群体。白牛厂隐伏岩体接触带锡(铜)矿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矿区西部茅山硐具备似层状锑矿和与热液作用有关脉状锑矿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5.
福建老鹰山矿区石墨矿主要赋存于二叠系童子岩组一段(P1t^1)地层中,属隐晶质石墨矿,其产状总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分布,一层稳定可采,局部二至三层可采,石墨矿固定炭含量较高,达到工业品位以上,矿石质量相对较好。区内花岗斑岩较发育,为煤层变质成为石墨矿提供了热液来源。经过分析认为,矿层为煤层受热液变质作用形成,其成因类型为接触变质型,应属于后期热液接触变质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建平县三元井哈拉鬼山钼矿山研究发现,钼成矿与该区岩浆岩、构造、变质岩密切相关,基本查明了钼矿的地质特征及矿体空间分布范围,根据矿区岩浆岩分布特征及钼含量,确定了形成钼矿的矿源和热源。矿区一系列NNE—SSW向次级构造,为钼矿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成矿场。据地质环境和矿床赋存特征分析,该钼矿成因类型为花岗岩(Y5^2-2)侵入期后岩浆热液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建平县三元井哈拉鬼山钼矿山研究发现,钼成矿与该区岩浆岩、构造、变质岩密切相关,基本查明了钼矿的地质特征及矿体空间分布范围,根据矿区岩浆岩分布特征及钼含量,确定了形成钼矿的矿源和热源.矿区一系列NNE-SSW向次级构造,为钼矿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成矿场.据地质环境和矿床赋存特征分析,该钼矿成因类型为花岗岩(γ52-2)侵入期后岩浆热液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8.
伊春市昆仑气铅锌银矿床产于含矿矽卡岩带中,铅锌银矿体的形成与侵入接触带密切相关,具有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9.
任殿举  哈恩忠 《硅谷》2010,(5):1-1,99
伊春市昆仑气铅锌银矿床产于含矿矽卡岩带中,铅锌银矿体的形成与侵入接触带密切相关。具有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10.
都兰地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主要产于华力西期中酸性岩体与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附近,主要受近东西向主构造及次级构造控制。矿体形态复杂,岩浆热液是其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元素以铁为主,伴生有铜、铅、锌等。矿体磁化率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铅锌元素具有深部富集的特点,而正是这种特点为都兰地区深边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柯智勇 《爆破》1993,10(3):56-59
1 地质概况鸡笼山金矿以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为主,属中低温热液迭加矽卡岩型金矿床。矿区地质构造断裂多,对开采不利的主要是上盘斑岩覆盖层和成矿矽卡岩破碎断层断裂带。含矿 sk 硬度 f=8~14级;下盘大理岩 f=6~8级;斑岩 f=4~6级,矿体倾角α=30°~60°2 采矿方法及回采工艺:由于矿石价值高,地表不许塌陷;设计采用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矿体上盘为  相似文献   

12.
冷水沟铜钼矿床为近年来在柞水-山阳矿集区新发现的一斑岩型矿床,为秦岭造山带燕山期构造一岩浆活动的产物。区内岩浆侵入活动频繁而强烈,构造发育,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和其围岩接触带附近,围岩蚀变强烈,由岩体向围岩依次发育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矿化,构成斑岩型成矿系列。通过对区内地、物、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找矿标志,认为冷水沟地区找矿前景广阔,具有形成中砍型铜钼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出发,在全面总结阜新地区矿产资源概况的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阜新地区主要矿产的时空分布规律。区内矿产可分为热液型、矽卡岩型、沉积型、沉积变质型、陆相火山岩型;时间分布上,成矿以燕山期和阜平期为主;空间分布上,南部燕山陆内造山带内以热液型、矽卡岩型金属矿产为主,中部阜新盆地、彰武盆地以沉积型能源矿产为主,北部内蒙地轴内以沉积变质型矿产为主。  相似文献   

14.
小夹皮沟硼矿位于著名的辽东裂谷硼成矿带内,产于阳沟、小夹皮沟倒转背斜核部里尔峪组一段蛇纹岩、蛇纹石化大理岩中,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在赋存蛇纹岩的地方,背斜褶皱呈现为顶厚褶皱,剖面上核部蛇纹岩呈蝌蚪状,硼矿体也随着蛇纹岩的变化由厚大向深部渐趋尖灭。硼来源辽东裂谷海底火山热液沉积,随辽东裂谷的褶皱回返,形成了与裂谷轴向斜交的区域性北西向紧闭同斜褶皱和部分顶厚背斜褶皱,释放大量的变质热液,使原始含硼层中的硼再次活化富集,并在富镁的顶厚背斜中沉积成矿。寻找辽河运动时期形成的顶厚背斜褶皱,是小夹皮沟地区找寻硼矿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八家子铅锌矿床前人认为是“矽卡岩型矿床_通过矿区及外围含矿层位层序岩性对比及研究,该矿床为“沉积-热液叠加型层控矿床”。从铅锌、黄铁矿矿体地质产状、矿石类型、矿石结构、构造、元素组合上看,八家子铅锌矿床可分为沉积一成岩阶段、热液叠加阶段、矽卡岩作用阶段。该矿床成矿元素的垂直分带:上部为自然银+方铅矿组合(Ag+Pb):中部为褐色闪锌矿+细晶方铅矿+粗晶黄铁矿:下部为黄铁矿(胶状、同心圆状)Fe+Zn,黑褐色闪锌矿。  相似文献   

16.
西丰古洞铁矿属于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矽卡岩型磁铁矿床存在于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通过对本区内矽卡岩型铁矿的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成矿阶段的分析,对研究和寻找矽卡岩型铁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兰家沟钼矿田位于华北地台燕山沉降带的山海关古台隆与辽西台陷相接触的过渡带的北东端。矿田内有三个矿床:北松树卯矿床、杨家杖子矿床、兰家沟矿床。本文分析兰家沟钼矿田的控矿条件;探讨了矿田内矿床的成矿机理;提出兰家沟钼矿田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广义的斑岩型钼矿:确定了兰家沟钼矿田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逊克县库滨铅锌矿体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库滨铅锌矿成因以热液型为主,主要为充填交代的脉状矿体,个别矿体与矽卡岩有关,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其地质特征、矿化蚀变、赋矿层位、矿体空间分布、矿体特征,充分说明了热液与成矿在时空及分带关系、矿化富集和矿化就位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松树卯钼矿床是辽西杨家杖子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受南北向的断裂控制,断裂的东南部有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充填,南部有燕山中期中细粒花岗岩岩株产出,花岗斑岩与辉钼矿化关系密切,是矿物的主要来源。矿床包括多条矿体,主矿体赋存于断裂上盘的矽卡岩和花岗斑孝体的上帮。  相似文献   

20.
昆仑气铅锌矿床位于伊春-延寿铁多金属成矿带北段,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闪长玢岩与寒武系下统铅山组大理岩接触带及其内外带的矽卡岩中.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矽卡岩型.矽卡岩、围岩蚀变、物化探异常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